記住這13句話,掌握門店經營增長秘籍
↑
點擊上方「關注」可訂閱哦,再也不會錯過干貨了!
2015年,上海市閔行區的一條街上,曾經有一家叫“永旺水果”的水果店,面積超過300平米,是這條街的網紅店。今年6月份,永旺水果店關門了,僅存活四五年時間。 巴問社群創始人辛巴講述了這條街的水果店生死變遷,短短四年間,經歷了生鮮電商融合戰、生鮮電商補貼戰(百果園、正大優鮮登場)、新零售搶灘大戰(家得樂、甜得來連鎖登場)、社交電商搶人大戰(蘇寧小店、永輝生活登場),再到2018年,社區團購興起,水果店競爭更加激烈。
實際上,每一家實體零售門店,都在經歷與永旺水果類似的槍林彈雨。這樣的背景下,實體門店如何尋找增量?8月28日,由有贊主辦的《門店經營增長公開課》在杭州火熱開課,浙江省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葉耀庭、有贊學院院長閆冬、巴問社群創始人辛巴、果琳電商負責人趙沖山等資深零售行業專家分別做了干貨分享,課程上金句不斷,引起強烈反響。
以下梳理嘉賓部分精彩觀點,了解更多零售行業干貨請關注公眾號“有贊零售”。
浙江省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葉耀庭
1、「老商品毛利率提不高,就要不斷引進新品來提高毛利率。」
北京的一些超市做得比較好,它一共18000個商品,一年的銷售額5億多,每年引進淘汰的商品會達到4000個,也就是說25%的商品是要淘汰的。
巴問社群創始人辛巴(巴問,農業領域知識社群)
2、「開水果店一定要考慮社區和社群,這兩個誰也離不開誰。」
如果現在想開實體店,不單單是水果店,開任何一家實體店不是看固定的物流空間,看時間、看時間維度,看無限的互聯網空間,所以社區和社群是你首先要考慮,怎么考慮?結合你的目標、營銷方式、結合你的供應鏈。
3、「一定要產地直采,整合你的產業鏈。」
到批發市場進貨就賣,你可以活,但活不長、活不久,活不大,因為你沒有核心競爭力。
4、「學會借雞生蛋,借別人的店賣水果。」
借助一切有客流的場景,找到一個能吸引用戶的利益點,實現粉絲轉化,比如在工業園區白領群發起“加微信發紅包、送果切”活動;比如在咖啡店進行水果試吃(前提是與咖啡店談好,互惠互利)。
果琳電商負責人趙沖山(果琳,重慶知名連鎖水果店)
5、「什么是最好的場景?人。要把店鋪的人氣做起來,不管是干什么。」
我們用了有贊拼團的功能,做藍莓1元拼團,門店自提。第二天顧客瘋狂提貨,整個街道排了很多人把路都堵死了。
6、「今天做產品,不再是單獨的產品,要做分級,必須滿足不同人群需求:送禮的需求、分類的需求,增加它的附加值。」
我們不單做水果,還做加工產品,比如做果汁、沙拉、菠蘿飯,榴蓮烤芝士、果切等等。
7、「做C端,渠道要多樣化,傳統電商平臺與社交電商都要做。」
在C端,我們用了有贊商城、京東到家、外賣平臺,還有社群分銷、批發,都在做。但最大的流量來源還是有贊,核心的舉措就是通過有贊實現粉絲裂變。
8、「門店增粉,地推是最費力不討好的方法。」
做一個對比,2017年1月份,我們的粉絲主要靠門店開業的時候地推,就是你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送你一個東西,這是傳統的玩法,特別苦,每次開業有5000人光顧門店,一天搞幾百個粉絲,被老板罵死。后來用有贊嘗試了第一次拼團裂變,一天從幾百幾千的粉絲一下長到上萬的粉絲,太興奮了。
9、「水果店玩抖音,內容一定要垂直。」
玩抖音,我們圍繞教人怎么選水果、切水果來做內容,發現很多人很關注,從幾千的粉絲裂變到30多萬。這里也有一些抖音的邏輯,一定要做垂直,當你達到一定粉絲量一定要做矩陣,比如我叫果林張XX,我叫果林李XX,這樣的效果很好。
有贊學院院長閆冬
10、「門店經營,到了經營“人”的時代。」
以前經營門店的顆粒度精確到門店,知道這家門店怎么經營,不知道怎么管理客戶。很多商家經營的時候并不清楚周邊服務多少個會員、多少粉絲,非常可悲,也很可怕。為什么?現在是經營“人”的時代。
11、「全渠道、新零售,沒有好的互聯網工具都是扯淡。」
現在說全渠道、說新零售,如果沒有好的互聯網工具幫助你都是扯淡,你只是經營門店生意而已,沒有經營到人消費的場景。
12、「像糖秋千一樣維系老客戶。」
城西銀泰一樓有一家蛋糕店叫糖秋千,桌上有一個胸章,是秋田犬,很好看,能拿一個嗎?加一個微信就可以送一個,我加了以后這個朋友經常在朋友圈曬一些新的甜品,今天有什么樣的打折,到店體驗有什么樣的優惠,老客戶就是這樣維護起來的。
13、「錢要花在刀刃上,廣告投放要精準到門店三公里內,吸引消費者到店自提。」
門店流量從哪里來?線上平臺嗎?95%的商家陷入平臺流量(例如外賣平臺)的尷尬期。傭金太高、轉化還低,流失率還很高。騰訊的社交廣告怎么玩的?朋友圈精準投放三公里內的用戶,1元領取xxx,一分錢也可以,然后讓消費者到店自提。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據悉,9月5日,有贊門店經營增長公開課還將落地北京,與北京零售商家共同探討門店增長的秘籍。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