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做進奶茶里,最高月營業額60萬+,這個奶茶品牌如何做創新?
這兩年,快速崛起的西南茶飲市場很受關注。
最近在西南市場,我發現一個聚焦重慶開店的品牌,以豆腐為特色,目前開店125家,最高日銷2000杯+,最高月營業額達60萬+,還在多個平臺排行榜靠前。
把豆腐做進奶茶里,這個品牌是怎么做的?我采訪了華言豆腐鮮奶茶的創始人李保強。

奶茶+豆腐,最高日銷2000多杯
最近一直在關注西南茶飲市場,在線上點評、社交平臺,我發現重慶有個數據表現頗佳的品牌。
其在重慶抖音美食人氣榜排名第二,支付寶口碑熱銷榜第一,美團飲品人氣榜第一,還在網上被當地人稱為“重慶本土奶茶”。
這個品牌有什么特色?

根據對其創始人李保強的采訪,這個叫華言豆腐鮮奶茶的品牌,2018年冬季在重慶大學開出第一家店,僅6平的面積,只有一款抹茶豆腐爆波波產品,周末節假日能賣到單日1000杯。
目前,華言豆腐鮮奶茶已經做到125家店,主要集中在云貴川地區,重慶有65家店。最高日銷2000杯+,最高月營業額達60萬+。

這個扎根西南的品牌,定價集中在12~16元區間,招牌產品是豆腐鮮奶茶,以當天現做豆腐、現熬珍珠等鮮奶茶為特色。
在開店規劃上,華言的店多以20平小店為主,以鮮明的藍白為主色調,且大多開在重慶解放碑、觀音橋、八一廣場等重商業繁華的黃金地段。
另外,在重慶打密集開店策略,放大影響力。比如,解放碑商圈,華言有5家店;觀音橋商圈有7家店。

豆腐作為一種相對常規的食材,不僅很多茶飲店有出售,厝內小眷村、陳多多等品牌還將其作為主打特色推出。豆腐都有哪些可被挖掘的價值,華言是怎么做的呢?
這個品牌怎么把豆腐做到奶茶里?
1. 確立主賽道,豆腐做小料
“沒有人永遠喝豆腐奶茶,但是如果有人喝豆腐奶茶,我希望華言是首先想到的”,李保強說。
相較于許多茶飲品牌,“個個都想占有一定的份額”的思路,華言豆腐鮮奶茶更傾向于在豆腐賽道里做深耕。

以一款小料作為品牌差異化的特色,或許有人擔心品類太窄、賽道不寬,讓消費者認知受限。但從華言的角度看,相比于大部分品牌在消費者心中“面目模糊”,特殊的長相也是一種記憶點。
2. 把豆腐做成蜂窩狀,能吸汁
將豆腐做成主打,就必須有差異化和一定壁壘。
據了解,華言剛推出豆腐時,其口感并不像豆花和豆乳那樣軟滑,常有顧客反映奶茶里的豆腐吸不到、口感不佳。
為此,華言進行了兩次產品迭代升級,通過對配方的改良、切塊大小的調整,讓豆腐實現細嫩、順滑的口感,并通過蜂窩狀的設計,讓豆腐能夠吸收奶茶湯汁,口味體現更佳。

3. 豆腐當日現做、珍珠當天現煮
另外,基本上每個華言的店面,都會把吧臺中間位置設置成專門的凹陷區域,作為現煮珍珠和現切豆腐的展示。

黑糖珍珠粒粒Q彈,豆腐塊塊分明、鮮嫩潤滑,消費者站在外面就能看到產品制作過程。將豆腐這個常規的食材,在健康化表達的同時,也有了一定的質感,而不僅僅是傳統的家常菜。
手作健康的出品方式、匠心式表達,永遠是餐飲門店里最打動人的操作。讓消費者對品質認可、對門店信任的同時,也刺激其下單。
4. 豆腐和水果茶的結合,從大單品到產品矩陣
以豆腐為特色做打大單品的同時,華言還在將豆腐元素向更多產品上延伸。
和很多品牌一樣,華言也會根據水果應季時節或者結合市場流行元素,以每月1~2款的頻率上新品。
比如上半年流行的泰綠檸檬茶、暴打檸檬茶等產品,華言豆腐鮮奶茶也推出了暴打青檸末和暴打青檸綠系列。

不同的是,在推出的水果茶產品中,華言會融入豆腐元素進行組合創新。比如其楊枝豆腐甘露和芒果冰豆腐鮮果茶,都是傳統的楊枝甘露原材料搭配豆腐制作而成。
5. 豆腐做成麻將,營銷找花樣
在華言的菜單上,有一款麻將豆腐鮮奶,其產品在頂部放了一枚白巧克力做成的麻將,呈現方式很吸睛,也讓這款產品在社交平臺上被多次打卡推薦。而麻將的白+綠組合,又和其豆腐特色呼應。

豆腐有個自帶優勢——作為塊狀出品的小料,容易在奶茶里實現一杯產品滿杯料的效果,形成產品的性價比特色。
另外,在華言主推的兩個口味上,不管是白色的原味豆腐還是綠色的抹茶豆腐,裝滿杯時呈現的效果都足夠顯眼且清爽,顏值吸引人。
面面俱到的營銷方法
中秋節前后,華言豆腐鮮奶茶10個直營店推出了中秋石榴限定系列,原本計劃一個月賣2w杯,最后以三周3w杯的銷量提前下架。
為賣好產品,這個品牌有一套看似常規、但面面俱到的營銷動作。
1. 新品充分造勢能
首先,是在新品推出時高調造勢。
比如,石榴系列產品選擇在中秋和國慶兩個黃金節點前推出,本身就具有節日氛圍。

新品一推出,限時限量秒殺、團購活動,邀請行業內的大V到門店打卡,推出海報和創意視頻等發布在各個平臺,把新品的勢能造出來,打造出線上熱烈感和緊張感,消費者關注度也會吸引而來。
2. 日常運營好1000人的粉絲群
另一方面,是在日常做好粉絲運營。
華言每個店面都有1~2個社群,每個群里有300~500人不等。對新開的店面,都會進行社群運營培訓,要求“開店就要建群”,并且具體到人負責。
前期社群只有一兩百人的時候,注重社群的氛圍感,會每天根據群里人數進行限量發券,制造一種秒殺的氛圍感。
而在優惠的產品上,會讓顧客自行選擇、決定,營造粉絲自己當家做主的感覺。比如會根據天氣情況篩選出幾款冷飲和熱飲,讓粉絲投票決定哪款飲品可以免費或者優惠。
新品的研發、新品的嘗鮮,也會更聽取尊重社群粉絲的意見。
粉絲群前期運營得好,后面就讓其自裂變。通過優惠政策的鼓勵,比如拉群十個人免費獲取一杯指定奶茶,讓顧客在優惠吸引下不斷涌進。

在華言看來,把分散的流量聚集起來,是減少獲客成本的有效辦法。
私域運營,本質上運營的就是客戶關系。讓客戶覺得自己是實打實福利獲得的群體,自然而然會忠實于品牌。
3. 核心平臺查漏補缺
最后,是在消費都能看到的線上平臺,查漏補缺。
在線上平臺數據,對品牌的影響越來越重要。華言在大眾點評、美團、口碑等各平臺高排名的形成,也與運營動作分不開。
據了解,華言豆腐會進行專門的收集、整理、總結,然后做出相對應的調整,形成一種品牌“事事有回應”的狀態,爭取顧客好感度。
結語
對于熟悉茶飲行業發展邏輯的人來說,不管是以豆腐為特色的鮮奶茶,還是細致的營銷活動設計,華言或許沒有完全不同的策略——都是熟知的方法論。
但整個采訪下來,其在品牌發展上的打磨,令我印象深刻——該做的地方都按照商業化的思路考慮到,且做了。
而這,也正符合茶飲行業目前的發展趨勢:越往后走,拼的也越是細微的堅持和執行力。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