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品牌如何連續3年營收翻倍?把握這3個特征是關鍵!(下)
營銷和資本雙基因操盤手眼中的新品牌起盤
最后,跟大家分享在我的個人視角下,即營銷、資本的視角下,如何去看待近兩年新消費品牌大熱背后的品牌操盤規律。
1、產品篇

首先是產品篇。我總結了五個特點,大家可以去看看自己的產品是否能滿足這些特征。
第一,顏值即正義。產品的顏值是否能獲得新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費群體、新的高端消費群體的認同。
第二,結合大IP。IP勢能的借取是我們在做產品時應該重點發力的一種方式。
第三,體驗有趣味。從用戶一開始了解產品,再到下單、拆包、以及使用產品的整個過程是否足夠有趣,這是新消費群體非常看重的一點。
第四,節省時間讓我懶。是否能幫用戶節省時間,讓用戶保持懶的特性。年輕人懶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你的產品在使用上,是否相比同行能更讓用戶節省時間。
第五,身份認同。使用你的產品和品牌是否能讓我有歸屬感或者炫耀感。
所以,大家可以去復盤以上這五大點,看看自己的產品是不是有占到三個以上的特征。優質的品牌和頂尖的產品往往是五個都能兼備。
對于逸樂途來講,我們會運用新科技、新材料、新成分,去不斷地驅動產品底層實現差異化,這是各行各業底層創新都應該去抓的三個基本點。但最終呈現出來的外化結果,用戶所看到、體驗到的外化表現是上面的五個基本特征。
2、品牌篇

第二個是品牌篇。品牌篇我總結了兩大點:
第一,打造社會化人格的品牌。
你的品牌是否有社會化人格,或者說有人設,是不是可以讓用戶和你交朋友。
那什么樣的品牌能夠讓用戶和它交朋友呢?能夠讓用戶感覺你這個品牌很有意思,有人格化特征呢?
首先,要有一個有趣或高級的名字。讓用戶單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你是干嘛的,并且你呈現出來的結果應該是有趣且高級的。
第二,要有統一的品牌形象和視覺錘。我們說視覺強則品牌強,意思是你的品牌形象和視覺錘所呈現出來的,能否讓我感覺到你是一個好玩的品牌。
所以,你在LOGO、IP、顏色、符號的使用上,要讓你的品牌形象更加的新穎、有趣。
最后,你傳達出來的品牌故事是否足夠真實且性感。品牌有初心,才能走得長遠,才能經得起推敲,才能值得用戶去相信。
第二大點是積累品牌資產。
做品牌其實最想積累的就是品牌資產,品牌資產包括兩大類,一個是用戶人群,另一個用戶人群心中的品牌印象。
想要實現更多的用戶積累和更好的用戶印象,我們需要去做兩件事情:
第一,理解什么是品牌定位,讓用戶一下子就能記住我們的品牌是干嘛的。比如三位一體品牌定位,即把你的產品優勢點、你和你的對手的差異點、用戶痛點,用一句話連在一起講給用戶。使用戶想起你這個品牌時,可以以一句話提煉出來。
第二,要明白做品牌是長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我們要抓住用戶的心智因子。心智因子就是用戶對整個品牌印象或者品牌認知的細小單元,我們需要去不斷、積極地去給用戶灌輸正面的心智因子。
怎么去灌輸正面心智因子呢?那就要持續地進行積極、正向的品牌傳播,比如做公益、捐款,或者通過正向營銷事件,也可以用新奇特的產品表現讓用戶感知到創新和迭代等等。
負面因子也有很多,比如你的產品突然出現問題被召回、用戶負面的評論,哪怕是表述的錯別字等,都會抹殺品牌在用戶心智中積累很久的正面形象,并且通過壞事傳千里的規律對品牌帶來負面的顛覆。
所以,我們要理清楚哪些是正向的、哪些是負面的,要盡可能抹殺負面因子,塑造更多的正面因子。
3、渠道篇

第三個是渠道篇。渠道篇主要有以下幾類打法:
對于一般的消費品牌,尤其是線上驅動的品牌而言,有這樣一個結論:新品牌線上積累勢能、線下釋放動能。
這句話比較好理解,即我們在線上做品牌的塑造,線下做利益的綁定、營銷的機制,最后把銷售做出來。
從快消品發展規律上講,在達到5個億的銷售額之前,是不需要通過線下,只有線上操盤就可以完成的。達到5個億之后,就需要去考慮線下布局了。這是線上積累勢能、線下釋放動能的一個基本規律。
當然,現在還有比較新的一招,叫線下兵行險招。也是一些母嬰品牌正在做的,就是線上、線下同時進行。
線上做高維度的品牌形象包裝和To B展示,還有融資;線下則重點進行銷售端的攻城略地,來擴大城池。
先不斷地去進攻,攻城略地,然后接下來的2-3年里,再用線下進行防守。
之所以叫兵行險招,是因為有人能做得很好,但大部分新熱品牌的起盤還是要通過線上來完成。
最后,再總結一下新品牌起盤在渠道拓展層面的成交路線圖,大概舉了六個點,基本是按時間順序來排的。
第一,公域搜索電商;第二,公域興趣電商;搜索電商就是現在的天貓、京東,興趣電商就是現在的抖音和快手。
第三,社交會員電商;
第四,私域流量電商;
第五,線下新零售業態;
第六,線下傳統業態。
這是新品牌也是逸樂途正在一步步踐行的六個渠道、六個階段。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正處于哪個階段,還可以去進階或補充哪些內容。
4、營銷篇

接下來是在營銷上的特點,我總結了以下三點:
第一點,要有統一的品牌形象。
統一的品牌形象包括剛才提到的LOGO、顏色、名稱、IP等等。我們要達到的結果是:你的品牌形象看起來是不是很貴、很高級或者很有趣。
“三很”,就是貴、高級和有趣,你去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否能達到“三很”,這能使得品牌在傳播之前就事半功倍,為后續的自傳播打下基礎。
第二點,新品牌種草生態啟動組合。
關于新品牌的起盤,我列了一個種草生態啟動的組合。
首層是“明星社交造勢--引爆話題”是最高層的;
第二層是“知名KOL帶動話題--提升新品曝光”,比如我們說的“雙王”:薇婭、李佳琦。
第三層是“專家學者信任背書--素材傳播”。構建很強的用戶信任背書,然后在電商渠道或者小紅書里做素材傳播;
第四層是“中腰部達人強力種草--鞏固社交”。當你頭部做完之后,你的中腰部達人是可以幫你做GMV的。可以去想想如何利用中腰部達人,把GMV拉起來;
然后是“初級達人(KOC或者叫素人)反復傳播--維持熱度”。他們可以在下面幫品牌進行反復傳播,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全網做網紅品牌熱潮的重要人物,就是KOC和素人;
最后就是“路人小白跟風曬草--沉淀口碑”。路人小白找的是用戶以及用戶的朋友,他們可以深度地跟著我們的前面幾個節奏,最后變成我們的忠實用戶。這是新品牌種草生態啟動組合的內容。
第三點:廣告投放有節奏、有重點。
接下來是廣告投放組合的問題。營銷肯定跟廣告投放相關,關于廣告投放的節奏,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階段是0-3個億。這個階段應更多強調社交種草,或者叫內容沉淀、內容鋪墊。
第二個階段是3-5個億,除了內容種草、內容沉淀之外,還需要加上效果廣告。
對于母嬰來講,小紅書里的一些信息流廣告、搜索競價廣告都是效果廣告,包括知乎、母垂平臺,里面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效果廣告。
所以,在0-3個億的階段,效果廣告不是重點,內容種草才是重點。那到3-5個億的時候,就需要內容種草做基礎,效果廣告做放量了。
到5-10個億階段,我們需要把品牌廣告也拉進來。從整體的配比來講,我建議70%做效果廣告,30%做品牌廣告。
在這個時候,不管是線上還是全渠道,我們需要去建立自己的品牌勢能,有了勢能才會有去線下或者其他渠道鋪渠道的動能。所以,這個階段需要把品牌廣告拉進來做勢能。
到了10億以上體量的時候,那就是五五分了,效果廣告、品牌廣告各占50%。
最后,到了20億以上階段的時候,品牌會花70%的精力去做品牌廣告。因為此時的品牌勢、用戶對品牌的印象、口碑和聲量會顯得更加重要。所以,這個時候的品牌廣告也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這是品牌從0到20個億,在廣告投放、營銷投放上的規律。大家可以做一個參考,了解我們在每個階段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配比。
5、私域篇

再就是私域篇。私域這個概念不用我來跟大家解釋了,大家都是做消費的。這里面有一個基礎的概念,即沒有私域的內部流量結構是不健康的。
我們剛才提到的很多都是公域流量玩法,如果沒有底層私域做支撐的話,做流量的效率是不會高的。所以,如果想把我們的整個生態打造得更加立體和健康,就需要把底層的私域搭出來。
做私域是必然的,但你所處的階段是否需要做私域,就不一定了,做私域要看節奏和階段。
給大家一個建議:新品牌冷啟動時期不要過分著急做私域,除非你的基因足夠強大。為什么呢?
比如你是線下門店型基因,然后在門店線上化之后,你開始孵化自己的品牌。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可以用私域的方式去聯動線下,來做你品牌的冷啟動。
又比如團隊是內容社群型出身,天生就有這樣的基因和玩法,他們也可以用私域的方式做品牌的冷啟動。
但大部分非這兩種基因出身的人,一上來做私域是不成熟的。首先,你的品牌影響力沒有那么大;第二,你做私域,大家對你的忠誠度沒有那么高;第三,你SKU的數量無法提供足夠的產品豐富度,以實現用戶在你私域里的連帶消費。
所以,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適合在冷啟動期就做私域,大家要謹慎思考。
公域搜索電商,比如京東、天貓這類平臺,完全可以把我們的品牌推到1個億,甚至5個億。現在也存在一些新的機會,像公域興趣電商,比如抖音和快手可以幫我們實現第二波數據增長。私域則作為第三個階段品牌再去抓。
如果大家一定要去做私域,把私域作為第二曲線或者新的增長點,我的建議是:要做好高投入和慢產出的準備。
所以,私域一定要做嗎?一定要做,沒有比私域更好的轉化用戶的方式。但私域適不適合你現在去做呢?你得根據自己的基因和SKU的數量,以及內容的成熟度,再做考慮。
6、團隊篇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團隊篇。
關于團隊篇,我有這樣一個結論:懂產品的走得久、懂營銷的邁得穩、懂資本的漲得快。
什么意思呢?如果創始人或者團隊有產品基因,你會發現,這個品牌會走得很久。因為它在每個階段都能敏銳地捕捉到用戶的需求,并且能以令人尖叫的產品去滿足用戶需求。所以,它在每個階段都具有生命力。
“懂營銷的邁得穩”什么意思呢?不管是什么產品,只要產品不差,放到營銷人手里,他都能把產品給賣出去,就會不斷有新的流量進入,有銷售收入進來、有營收進來。所以,懂營銷的業務會做的穩。
“懂資本的人漲得快”。這里面的漲得快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營收漲得快,第二個層面是估值漲得快。
營收漲得快是因為資本可以轉化成流量,流量再轉化成營收。另外,懂資本的人可以不斷地去推動新一輪資本的進入,讓估值漲得更快。
所以,懂產品、懂營銷、懂資本,最后導致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第二塊,關于新品牌冷啟動的團隊建議。對于新品牌來講,除CEO和創始人以外,團隊的最精簡構成是四個人。
第一個人是強力的商務BD,他要負責抖音、快手里所有的達人或者MCN渠道合作。現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品牌冷啟動的速度取決于你跪舔達人的能力,你跪舔達人的能力越強,冷啟動速度就會越強。
第二個是小紅書的種草專員。小紅書種草專員未來也可以去做知乎、做母垂、做b站,但前提是他一定要對小紅書種草很專業。
還有一個是電商運營負責人。在主流電商平臺的全渠道進來的流量承接。
還有一個是直播操盤手。直播操盤手跟前面講的商務BD不同,商務BD對外,直播操盤手對內。對于天貓自播和抖音自播來講,我們需要有人把自播體系搭起來。
這四個人,是一個新品牌在冷啟動期必須具備的四個角色。
我們可以不斷地加入新團隊、新基因、新產品、新的子品牌等等,但背后一定要有強大的組織中臺提供運營支持、渠道支持、品牌營銷支持以及資本支持。
只有當強大的中臺在后面撐著,才能支撐我們不斷地涌進各種各樣的新基因和血液,讓整個集團和品牌更具創新和活力。
其實不管是做品牌、選賽道、做產品,還是做營銷、做私域等等,其內在都有一個統一的底層規律,即在每個階段都要抓重點、踩節奏。
比如我們線上起盤的品牌無非就是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線上側翼戰。品牌不可能一上來就是行業老大,它需要從十名開外擠到前十名,再到二三名,最后成為老大。所以,我們在這個階段打的是側翼戰。
第二階段叫線下攻防戰。如果把線下作為線上勢能的釋放和轉化,線下的渠道開拓就是我們第二個階段的重點。
第三階段是供應鏈的把控。無論你之前是在線上還是線下,第三個階段一定是決戰供應鏈。
供應鏈對于消費品牌而言,是最后的決戰環節。當你線上、線下、渠道、銷售都搞完之后,供應鏈的能力是支撐品牌成為行業龍頭的最后一件制勝法寶,且兼備絕對的防守能力。這就是供應鏈的把控。
當然,資本運作是從品牌一開始到最后上市,貫穿整個過程的一個基本的要素。是第四個元素。
四個階段在每個時期都有它特定的角色,我們需要把它們清晰地拎出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再集中大部分精力去攻克它。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環境在不斷的變化,無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疫情,還是各種各樣的新規政策,都是我們會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但規律和方法論是相對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確定的邏輯去打贏不確定的市場。
相關閱讀: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