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引流私域的7大技巧,讓你一天加粉300人!
視頻號自上線以來,一直都是微信重點布局的產品。上線不到2年,如今視頻號的日活已達4.5億,成功超越快手,成為唯一能與抖音“叫板”的短視頻平臺。
相比與抖音、快手這兩個平臺,視頻號最大的優勢在于和微信生態的全面打通,基于微信龐大的用戶規模,也意味著視頻號擁有著巨大的流量入口。
通過視頻號,可以快速地將公域流量轉移到私域流量池,比如將用戶引流到個人微信、微信群,最終實現轉化變現的目的。既能源源不斷從公域捕魚,又能在微信私域內高效安全地養魚。
所以無論是品牌方還是創作者,都不能忽視視頻號帶來的新流量機會。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分享7種常見的引流方法,看看如何快速把視頻號流量導入個人微信。
賬號簡介引流
賬號簡介相當于一張名片,幾乎所有用戶進入你的賬號后,必然先要看簡介。
我們可以寫上在簡介里寫上個人微信號或是聯系方式,通過一些福利、資源、服務承諾,來直接引導加好友。也可以直接關聯公眾號,在公眾號中設置引流路徑,需要注意的是視頻號和公眾號需要相同的主體或管理員才能進行關聯。
相比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視頻號引流私域的路徑更短,而且在微信端內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有利于成交轉化用戶。

拓展鏈接引流
擴展鏈接可以說是視頻號給我們最大的福利了,這也是當前從視頻號引導轉化、成交最高效的方式之一。
我們在發布視頻內容的時候,可以選擇添加擴展鏈接,目前只支持添加公眾號鏈接。在使用擴展鏈接引流時,有2點需要注意:
第一,拓展鏈接的標題要有引導性,例如:點擊免費領取xxxx一份。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標題和鏈接的公眾號文章標題是一致的,所以要提前準備好要鏈接的公眾號文章。
第二,鏈接的公眾號內容里要盡可能展示聯系方式,增強引流路徑,可以直接放個人微信二維碼、社群二維碼等等。

內容描述引流
在發布一個視頻號作品時,都需要對視頻內容進行描述,我們可以在里面留下自己微信號/公眾號的賬號進行引流。
這里要注意的是,雖然描述的上限是1000個字,但不宜過多,最好不要超過40個字,否則字多了容易被折疊,需要用戶手動點擊展開,多一個動作,就流失一部分流量。最好把個人微信放在最前面,效果最佳。

評論區引流
當我們把視頻發出后,首先自己要去評論,從而引導用戶去評論。而且作者的留言,在視頻號里面被有一個黃色的【作者】標識,這也能強化信任關系。
在我們引導用戶評論的時候,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聯系方式。當然,你的引導話術,最好還是要和這條視頻本身有關,否則就顯得太生硬了。
也可以從同類熱門視頻下,通過留言來直接尋找目標用戶,通過進入他的賬號,進行私信勾搭。這也是加粉的方法之一。

私信引流
私信是非常重要的引流方式,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
被動的方式就是在個人簡介中引導用戶私信領取福利,多了這一步,可以篩選出真正感興趣的用戶,對用戶進行分層,方便后續引流的動作。
對于那些已經關注你視頻號的粉絲,可以主動給他們發送私信。這就像公眾號給粉絲發送歡迎語一樣。可以通過不定期主動向他們發送一些福利、話術,引導到個人微信上去。
建議要篩選那些經常主動為你點贊、評論的粉絲,他們的粘性更高,對你的信任感更強,添加個人號好友就會容易得多。

視頻內容引流
通過視頻內容本身引流,就更直接了。我們可以有意識主動添加一些加粉的話術和信息,通常有3種方式:
1、口播引導:比如在視頻的片尾,常規性加上一句“歡迎大家點擊評論,添加我的微信和我交流。我會為你送上一份見面大禮!”;
2、畫外音引導:在視頻后期制作過程中,可以通過添加音頻的方式來引導;
3、圖片引導:在視頻后期,設置視頻固定的封面或角標,留下個人聯系方式,一直保留到視頻播放完,這種曝光會更加明顯。
直播引流
因為視頻號有了連麥、直播紅包、抽獎等功能,更方便我們與用戶進行互動,從而有利于引流的進行,通常在直播過程中有3種方式引流:
1、評論區引流:直播過程中,可以用助理的微信發布引流的文案,直接留下個人微信,通過福利進行誘導。
2、二維碼引流:可以在背景墻上留下個人微信二維碼或是公眾號二維碼,也可以制作一個二維碼手牌,方便展示。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直播間掛二維碼有一定風險性,建議要放的話不要連續超過1分鐘。

3、口播引流:在直播過程中,主播可以口頭進行引流,引導用戶添加微信或是公眾號,但也要注意頻率不要太高,防止直播間被檢測到,也不容易引起觀眾反感。
寫在最后
視頻號作為短視頻平臺中的“后起之秀”,正在悄悄改變短視頻行業的格局。但隨著微信對視頻號對不斷加碼,競爭者越來越多,這片流量洼地的“挖掘”成本也將越來越高。
如何高效精準地從不同平臺引流用戶進入私域,成為未來做私域的關鍵。因此,參考學習很重要,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