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腰酸背痛,竟也成了一門百億生意?
倍輕松7月15日上市,成為科創板按摩器第一股。討論這家公司最多的地方,可能不是股票社區,而是豆瓣小組。
豆瓣不僅是匯集書評影評的文藝社區,還是追星少女扎根的交流平臺。5月31日,倍輕松官宣肖戰為全球品牌代言人,為上市當天的網絡熱度埋下伏筆。
有人去倍輕松旗艦店下單,說“為肖站代言倍輕松上市助興”。還有人注意到倍輕松狂飆的市值:截至收盤,股價定格171.18元,較發行價上漲524.74%。公司市值達到105.5億元。
倍輕松創立于2000年,至今有21年歷史。公司創始人馬學軍為70后,年屆50。雖都是老將,但對年輕群體的消費心理有精準把握。
營銷是倍輕松一大優勢,但也招致詬病。登陸科創板之際,這家以小型便攜按摩器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遇到了重營銷輕研發的質疑。過往三年,它的銷售費用基本都是研發投入的7倍以上。
作為科創板按摩器第一股,倍輕松的科技含量是否不足?而不到1億的利潤,能否撐起百億市值?
差異競爭的營銷高手
倍輕松近三年在普通大眾中打開知名度,但實際上這家公司誕生已久。
2000年,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網站赴美上市,OICQ改名QQ。這一年的7月5日,馬學軍創立倍輕松。
馬學軍出生于1971年,職高學歷。早年曾就職于臺灣富豪食品有限公司業務部,和深圳西格瑪銷售中心。表面看來,并無技術產品從業經驗,這一點曾引起媒體質疑。
而倍輕松招股書顯示:馬學軍是我國最早從事智能便攜按摩器研發與推廣的資深產品專家之 一,擁有二十余年健康科技產品研發經驗,是數十項按摩器設備相關發明專利的發明人。
對倍輕松來說,馬學軍不僅是公司創始人,也是產品研發總帶頭人,全面負責公司產品與技術戰略規劃。
從技術角度來看,倍輕松的產品特色,是將現代科技與古法中醫結合。
倍輕松官方網站有一段理論介紹:中醫經絡學認為,人有12經脈,運行氣血、調控人體功能,經常按摩能調理身體,氣血通暢。
而倍輕松將“針砭灸音”的中醫理念融入產品,“模擬人手按摩相關穴位,按摩、拿捏、揉壓、熱敷,從力度、角度、手法,以創造更舒適的按摩體驗。”
對按摩器的看法就像中醫理論一樣,因人而異,有很大主觀性。倍輕松的產品有人點贊,也有人點踩。
不可否認的是,健康行業浸淫多年的倍輕松確實精準把握了用戶心理,與中醫結合的特色幫助品牌與同類做了區分。
中國按摩器行業玩家極多,同質化嚴重,要想拿下一席之地,必須有特色。要想銷量好,必須吆喝好。
據廣發證券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業按摩器企業數量達到3375家,行業競爭激烈。其中以奧佳華、榮泰、傲勝為代表的行業龍頭,在市場份額和品牌知名度方面均占據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
龍頭企業以按摩椅等中大型器材為主營業務,倍輕松始終專注頭部、眼部、頸部等細分系列的小型按摩器研發,為其差異化之一;結合中醫按摩手法,為其差異化之二;精準定位商旅人士,為差異化之三;走高端路線,重度營銷,為差異化之四。
以價格而言,在2020年,倍輕松眼部智能便攜按摩器的不含稅平均售價為360.55元,京東自營店的眼部按摩產品當下售價最高超過1500元。
橫向對比來看。以同樣聚焦小型按摩器,在品牌端與倍輕松交替第一的SKG為例,其京東自營店產品最高售價不超1500元,而倍輕松產品最高售價達到4999元。
對比同行,倍輕松更善于營銷。除了請關注度極高的流量明星肖戰為代言人,倍輕松還入駐綜藝進行營銷,比如贊助熱門綜藝《向往的生活4》,成為其指定按摩器,來提升品牌影響力。
而銷售費用上的大筆支出,成為倍輕松登陸科創板的一個主要槽點。
倍輕松招股書顯示,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為本次上市募集資金的最大支出項目,擬投入2.79億元。而研發中心升級、信息化升級擬投入的募資金額分別為8801.08萬、5010萬。
在過往發展中,倍輕松的銷售費用率遠高于同行。
自2018年至2020年,倍輕松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36.01%、41.28%和 41.40%,遠高于可比公司奧佳華。后者同期對應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8.29%、19.73%、15.77%。
倍輕松解釋,這主要系銷售模式存在差異。倍輕松以直銷為主,在直銷渠道下,公司線上平臺的推廣費和線下門店的租賃費、銷售人員的薪酬支出較大,銷售費用率隨之較大,而可比公司直銷比例相對較低,銷售費用率也隨之較低。
此次上市,倍輕松擬在全國各地新設248家直營門店。
線下門店的租賃費、 銷售人員的薪酬支出將進一步增加,銷售費用率可能進一步增長,為倍輕松的盈利能力增加壓力。
此外有意思的一點是,倍輕松在招股書中將石頭科技與科沃斯列為可比公司,不過這兩家企業主營家用機器人,與倍輕松顯然屬于不同賽道。
倍輕松解釋,這是因為上述兩家公司與自己“同屬智能硬件領域,且公司與其客戶類型相似”。
但有人吐槽,這是不是為了提升自家的科技形象?
便攜按摩器第一股
無論網友如何吐槽,都無法改變資本市場對倍輕松的極大看好。
倍輕松不僅順利登陸科創板,首日股價還大漲500%,表現極為亮眼。
資本市場自然有自己的邏輯,大健康賽道這兩年異常火熱,高瓴在大健康產業投資了160多家企業,其中中國企業超過100家,總投資金額超過1200億元。
不僅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是明顯可見的機會,能提供健康護理功能的小家電,也迎來爆發期。
據Frost & Sullivan統計數據,2014年-2018年,中國小家電行業整體合計規模從1139億元增長至1667 億元,且預計到2023年達至2863億元,2014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8%。其中,個人護理小家電在2014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2.4%,優于小家電整體。
按摩器是個人護理小家電的主要品類之一,而倍輕松是其中知名度較高的一家。
2020年,倍輕松營業收入8.26億元,凈利潤7045.81萬元。據倍輕松估算,國內按摩器具行業,其市場占有率約為 5%-7%;在便攜式按摩器這一細分領域,其市場占有率約為13%-15%。
按摩器歷史久遠,上世紀六十年代便從日本起步。當時日本經濟正快速恢復,而社會壓力相應增長。這種背景下,在1960 年,富士醫療器開發出業內第一臺搭載四個按摩球的按摩椅。
進入80年代,新材料和電子技術的進步,促使得按摩機械手實現了小型化和精確控制,按摩產品開始逐漸進入家庭。
而在本世紀到來后,互聯網普及成為按摩器具市場需求擴大的重要因素。生活與工作離不開網絡與電腦,長時間久坐、低頭打字等習慣,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腰酸肩酸脖子疼的折磨。
按摩是緩解酸痛和疲勞的好方法,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常去按摩店不現實。可以家用的按摩器,成為最方便的解決方案。
雖然按摩器曾被質疑為智商稅,但確實有一定效果。
購買SKG頸椎按摩儀的Zoy向市界表示,用完會感覺比較舒服。SKG是小型按摩器領域的另一頭部品牌,電子脈沖為按摩器主流工作原理之一。
兩位購買倍輕松產品的消費者告訴市界,她們的使用體驗也都不錯。但與SKG不同,倍輕松采用的是物理機械式按摩。
過往,按摩器具的消費集中于中老年群體。因為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血液循環不暢,經絡受阻等問題,而按摩器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作用。社會的老齡化進程加速,按摩器具市場相應擴大。
而現在,隨著亞健康群體的年輕化,按摩器具的消費呈現年輕化趨勢。京東曾發布一份《新時代帶電生活圖鑒》,數據顯示,超過70%的按摩儀消費者為85后年輕人士。
百億市值未必輕松
外界一直質疑倍輕松更像是一家營銷公司,“科技濃度”不夠。
作為科創板公司,倍輕松研發投入金額和比例看起來不算多。過往三年,倍輕松研發費用支出分別為2557.80萬元、4065.67萬元和3689.12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5.04%、5.86%和4.46%。
而同期銷售費用分別為1.83億元、2.87億元和 3.4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36.01%、41.28%元和41.40%。
大致上,銷售支出為研發投入的7倍、7倍、9倍。實際上,單純看研發投入比,倍輕松的數據不算低。
以科技含量看起來更高的石頭科技與科沃斯相比,前者2020年營業收入為45.30億,研發投入費用高達2.63億元,研發投入占比為5.81%;后者2020年營業收入72.34億元,研發投入3.38億元,研發投入占比為4.67%。
再回頭看按摩器龍頭奧佳華,其2020年實現營收70.49億元,研發投入為2.68億,研發投入占比僅為3.8%。
倍輕松在技術方面有其優勢。招股書顯示,倍輕松為眼部按摩器、頭部按摩器以及智能便攜按摩器等按摩器具細分行業的開創者, 截至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擁有的境內外專利合計 576項,其中境內發明專利 54 項、境外發明專利 90 項。
綜合而言,倍輕松本身并不存在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但長遠看,按摩器行業本身壁壘不高,想要保持技術領先,并不容易。
前文曾提到,業內龍頭以按摩椅等大型按摩器具為主。廣發證券報告顯示,按摩器市場以按摩椅、腳部按摩器市場份額占比最高,約為一半。這類產品按摩功能全面,價格更為昂貴。而倍輕松主營的眼部、頭部細分產品所占份額較小。
隨著小型按摩器市場增長,包括倍輕松在內的先行者有可能受到行業龍頭擠壓。
而互聯網企業的入局,成為市場上新的變量。如小米生態鏈、網易嚴選、京東京造,均涉足小型按摩器領域。對這些巨頭來說,倍輕松具備的技術、渠道、品牌優勢,都將受到挑戰。
倍輕松與京東自營采取電商平臺入倉模式合作。這種模式下,公司與電商平臺直接簽署商品銷售合同,將商品以協議價格銷售給平臺,再由電商平臺進行銷售。
眼下,京東成為倍輕松第一大客戶,倍輕松2020年面向京東的銷售金額達1.2億,占總營收的14.52%。
這種情況下,京東在按摩器領域的拓展,無疑會對倍輕松造成一定影響。在京東以“按摩器”進行搜索,以銷量進行排序,會發現京東京造自家的頸椎按摩器已經位居前列。
國盛證券指出,對于技術壁壘不高的小家電而言,電商渠道的崛起進一步加劇產業鏈上下游的開放,而產品應用層面的創新大概率不能形成壁壘。在這樣的行業變化之下,公司競爭優勢大致體現為兩個層面:
一、站穩剛需性強的賽道,具備成本優勢,且能夠較快地將成本優勢兌現在產品中;二、品牌調性能夠確立,渠道建設和消費者需求形成正回饋,產品可憑借算法和數據形成滾雪球效應。
倍輕松符合的是第二層面的邏輯,也只能爭取這種優勢。也就是說,大筆錢投入營銷不是問題,要維護高端品牌調性與知名度,這筆費用就不能降低。
因為每個行業所處賽道不同,對于營銷的評判更科學的方式是應該和同行比,而不是看絕對值與同行業的以外的企業相比。
倍輕松可以繼續沿著所在的賽道的商業模式繼續前進,但吸收營銷優勢的同時,也要直面整個行業技術壁壘都不高的事實。
大健康賽道隨著人口結構和經濟形態的影響冉冉升起,健康小家電算是最容易切入的領域之一,接下來,倍輕松需要抵御互聯網等新興對手一波又一波的沖擊。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