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22年,1年營收14億,他如何打造自己的餐飲帝國?
一家專做海鮮的餐飲企業,發源地卻在內陸;
走過22年歷史,疫情下依然在增長,2020年營收做到了14億;
50家店全部直營,每到一座城市,就“重做”一遍供應鏈……
它就是海鮮界的硬核餐飲——徐記海鮮。
海鮮供應商開餐廳,用“活海鮮”破局
餐飲同行常說的一句話是:餐飲歸根到底比拼的還是供應鏈。
這句話放在海鮮類餐廳,更為重要。
1999年,在長沙做了八年海鮮供應商的徐國華看到了餐飲的商機:
1. 一些魚蝦類他們拿貨只有二三十塊錢一斤,但高檔酒樓賣給客人就是二三百一斤,利潤空間極大。
2.做供貨商常常面臨酒店壓貨,一壓就是七八十萬的賬,當時不是個小數目。但開餐廳成本卻相對不高,一個兩千多平的店,20萬左右就能開下來,日常朋友的宴請也方便。
3.當時市面上大部分餐廳為了控制成本,都會做冰凍的“死海鮮”。但長期的海鮮供貨經驗,徐國華擁有一系列的能夠讓海鮮活更久的技術參數,從源頭、運輸、內陸海鮮池存養等各個環節把控,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海鮮損耗。比一般餐廳更有優勢。
于是徐國華帶上兩個跟他一起做海鮮的親弟弟以及另一名親戚一起,拿下了2500平的店面,創辦了徐記海鮮。
徐國華的判斷正確,用“活海鮮”優勢來做差異化,在當時的市場,是完全的“降維打擊”。
市民幾乎是奔走相告,要請客,并且上檔次的,就選徐記海鮮!它家的海鮮都是活的,自己現選現做,并且還有專門的瀝水籃,斤兩夠!
于是,徐記海鮮在長沙首店即火。
“之后幾乎一年一店,生意都非常好,但當開到第四家店時,明顯管不過來了,到了天花板,于是2005年請來了專業的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所以雖然是家族企業,但很早就是公司化的運營策略,這也是徐記海鮮一直走的比較穩的原因。”徐國華的兒子徐丹說。
“餐二代”們加入,帶來非餐飲視角
徐國華四個合伙人和職業經理人們一起,將徐記海鮮這艘大船穩穩地向前開著。
隨著“餐二代”們的長大和畢業,他們也回歸到了這艘大船上,并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
徐國華的兒子徐丹,是第一個回歸的,之后陸續堂弟們也回歸。
2015年左右,在該不該做外賣的問題上,徐記海鮮內部爭論了很久。
經驗豐富的“徐記人”們認為不能做外賣,會拉低餐廳中高端的逼格;“餐二代”們認為必須做外賣,因為這是一個餐廳天經地義應該存在的模塊。后來終于達成一致,做外賣,并由餐二代們帶頭組建了外賣事業部。但在賣什么菜品的問題上又出現了分歧。
堂食團隊認為應該賣體現餐廳特色、展示大廚水準的菜品;外賣團隊認為應該有用戶思維,什么最受歡迎就賣什么。
于是堂食和外賣兩個團隊內部形成賽馬,各自開發產品,讓市場來給結果。
堂食團隊極盡展示廚藝,把徐記海鮮壓箱底多年的菜品技藝全部拿出來。外賣團隊以用戶為導向,拉取了整個長沙市的外賣數據,分析長沙銷量前十名、區域銷量前十名,用大數據指導生產,把賣得最好的拿到外賣菜品中。
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數據反饋,堂食團隊不得不服,銷量前幾的全是外賣團隊開發的。
外賣的開發逐漸交由專門的外賣團隊來做。但也還有更好的結果,徐記海鮮最后還把外賣做得好的菜品拿到堂食來,對堂食的流量起了一定的貢獻作用。
“新一代的加入,不一定非要在一線待個幾年,太了解餐飲,思維就會固化,很難發現問題,發現了問題也沒有辦法解決。反而站在其他行業其他專業看餐飲,會發現餐飲的問題都是小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徐丹說。
好服務的標準是“鏈接”和“互動”
人的問題,是小問題,也是不容易的問題。
例如,徐記海鮮是如何解決人帶來的服務的問題呢?答案是標準化。標準化流程,標準化動作,最終形成好的服務。
什么是好的服務?
有人理解為有求必應,有人理解為熱情周到,有人理解為驚喜和超出預期。
但在徐記海鮮,好的服務的標準是與顧客“鏈接”和“互動”。
圍繞鏈接和互動,徐記海鮮主要做了這幾點:
1 在大眾點評與顧客線上互動
與顧客互動的線上渠道有很多,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但徐記海鮮把互動的精力用在了大眾點評。
背后的邏輯是,顧客,尤其是新顧客,在選擇去徐記海鮮時,大概率會搜一搜大眾點評,看一看評論和推薦菜,是一個即時的信息搜索。
除了評論的即時回復,如果當天有重要宴請或包場,或者接待不過來的特殊情況,在大眾點評上預先告知顧客情況,比如需要排隊多久等情況,顧客在來之前就有一個預判,會減少不必要的空跑和不滿,也會讓顧客覺得這是一個將顧客放在第一位的店。
2 店長一餐有六個固定站位,時刻與顧客鏈接
好的店長靠豐富的經驗,好的餐飲企業卻一定有科學的標準化要求。
在徐記海鮮,把一餐分為六個時段,分別是迎賓、點菜、傳菜、上菜、買單和離店,在不同的時間段,店長要準確出現在應在的位置。
比如中午十一點多開餐前,店長要出現在門口迎賓的位置,與老顧客打招呼,讓他們覺得賓至如歸,并且關注到新客,給他們受歡迎和安全感的感覺。
點菜高峰階段就要出現在點菜區域,了解當天的情況,必要時向顧客介紹菜品和企業。
在每個不同的時間段,店長都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出現在相應位置,了解和督導當餐的情況。
3 兩個小細節,讓菜品和顧客說話
在徐記海鮮,有兩個服務小細節,與一些餐廳不太一樣。
第一個是菜上滿騰地兒時,許多餐廳都是大盤換小盤,但徐記海鮮會要求服務員把盤子里的菜分給顧客,而不是再放到小盤子里。
因為海鮮是對溫度比較有要求的菜品,如果從大盤換到小盤,顧客再過好久涼了去夾,勢必已經失去原有的味道,影響體驗。
第二個是帶火的菜品上桌之后,服務員必須要有一個動作,就是“翻鍋”,讓顧客聽見火與湯汁相煎的滋啦的聲響,聞到奪人的香味,讓菜品自己跟顧客說話。
擴張全國:
每到一個城市,供應鏈就重新做一遍
徐記海鮮開始,是得益于供應鏈,在擴張其他城市時,更是進一步考驗供應鏈的能力:每到一個城市,供應鏈就重新做一遍。
以近期開業的深圳兩個店為例,徐記海鮮總部會提前三個月派人駐扎深圳,除了重建進貨渠道,菜品的口味和做法也會相應調整。
深圳靠海,海鮮的進貨運輸渠道就不必跟長沙市一條線的,米面糧油鹽、辣椒和蔬菜也要用本地的,不同地域的鹽的咸度,辣椒的辣度都不一樣,菜品需要重新調試,形成新的菜品標準卡。
廚師拿到菜品標準卡之后,要反復練習,對負責的菜品形成肌肉記憶,才可以上灶掌勺。
2017年之前,徐記海鮮只開了19家店,但2017年之后,對供應鏈和產品標準化、服務標準化越來越順手的徐記海鮮,有了擴張全國的底氣,目前已在長沙、西安、株洲、上海、深圳等地開了50家直營店。
徐記海鮮作為中式餐飲的典型,穿越了餐飲的蠻荒時代,也跨過了互聯網與餐飲的融合時代,雖然已經22歲了,但一直走在傳統餐飲的前列。
無論是標準化、供應鏈還是線上運營,它都像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強壯又穩健地向前走著。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