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企業微信,是支持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工具?
編者按:
4月27日,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企業微信聯合舉辦的“數字化管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發布數字化管理研究新成果——“AIRS價值增值環”。該項成果以企業微信為代表的十余家企業為研究樣本,預測未來企業組織將在數字技術驅動下,打通場景聯通、數據貫通再到價值互通的一系列“聯動效應”,實現“價值增值”。
大家好,我是TED,是企業微信負責人。我們和陳春花老師兩年前就開始合作,一起探討未來企業的組織方式、以及什么樣的數字化工具可以支持好企業發展。從現實理解到工具應用,甚至一些價值倡導的話題,也會經常進行。
記得有一次我們跟陳老師討論,我問陳老師,我們做企業微信,應該朝“人”做,還是朝“機器”做?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一直沒有準確答案。而當我問到她時,陳老師不假思索地回答,應該朝“人”做。我當時是很震撼的,因為能這么快回答,說明她對這個問題,已經是深思熟慮過了。然后我又問,為什么是朝“人”做?陳老師回答:那不正是你想要的嗎?
給大家分享這樣一個小故事,我就不做過多展開。讓我們重新回到剛才說的:什么樣的數字化工具,才能支持好企業未來的組織方式。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看看企業是什么。
什么樣的數字化工具,才能支持好企業未來的組織方式?會上,作為業務代表,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企業微信負責人黃鐵鳴系統闡述了企業微信的思考與實踐。他拋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討論:數字化辦公工具,應該朝“人”的方向,還是朝“機器”的方向去做?
以下是黃鐵鳴分享全文:
企業是什么,企業微信是什么
企業,是把一群人組織起來,實現商業價值的一種“組織”。在做企業微信之前,我們就在想,一家企業,最基本的組成單元是什么?是“人”。那么,人是怎么組織起來的?人是通過“對話”來交流思想,達成“共識”的。而企業通過共識的形成,來達到共同做事的效果。
所以,“對話”是組織工作的基礎。如果我們做了一個在工作關系中人與人的對話工具,讓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更加高效,就能提高形成共識的效率,從而增加組織的效能。而企業微信,正是一個把工作當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進行數字化,并讓它成為屬于企業、可被企業管理的工具。

連接辦公:“群”敏捷信息高效流轉
后來,我們與陳老師的研究中,也討論到了這個命題的驗證,即:信息傳遞的效率,是影響生產效率的重要變量。
這里我想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騰訊公司是怎么去開展和組織工作的。
每天,在騰訊的企業微信上有30多萬個“群”在討論工作、進行信息傳遞。可以說,前線的“呼喚炮火”和后端的“縝密決策”,絕大部分都在這些“群”中交流完成。當我們的領導有一個想法或發現一個問題的時候,他也會快速地拉起下面同事在群里來討論。當形成結論之后,相關負責同事,也會快速地拉群相關同學去快速執行;最后的完成結果也會通過“群”快速反饋。整個過程信息流通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自己就經常參與其中。在以群為主要單位的對話中,每一件事情的快速迭代、積小成多,造就出了許多優質的互聯網服務。
這種敏捷高效的信息速度,我想可能是我們公司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當中,一直保持生命力持續進步的一個重要前提。而這種以通訊為紐帶,把成員連接起來快速組織的能力,我們叫它做“連接力”。
連接服務:
與微信互通 人即服務全終端觸達

如果企業內人與人之間是協作關系的話,那企業對外的人與人呢?企業成員對外建立關系,其實是在為企業做著一種對外服務。企業與自己的客戶是一種服務關系,每一個員工就是每一家企業對外的服務窗口。小龍與我們討論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的基礎理解時,就提出了“人即服務”的概念。小龍說過,企業微信如果只是定位為企業內部的一個溝通工具的話,場景和意義會小很多,只有當它延伸到企業外部的時候,才會產生更大的價值。在2019年12月,我們對外正式發布了“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人即服務”的功能。1個月后,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期間,這種互通能力幫助許多企業把自己線下的服務快速搬遷到線上來,可以主動找到并連接自己的客戶,大大降低了自身受疫情的影響。
發展至今,企業微信已不單單是能連接起企業內每一個人,還能讓企業連接外部,與自己的客戶、甚至上下游合作伙伴連接起來。而這一種獨特的連接能力,就如剛才陳老師在演講中里提到的,一個新生的企業動力,應該能夠觸達終端。企業微信,就是一個讓企業具備全方位觸達終端能力的工具。
連接伙伴:
“工作臺”集成應用 重構服務場景
除了“人”這一基礎元素外,企業微信還用“工作臺”,把企業的大小“事情”承載起來。基于API的能力,企業可以把自己的業務經營系統,通過服務商伙伴開發的小程序或者是H5應用的方式,集成到企業微信“工作臺”上面。這又恰恰對應著陳春花老師AIRS增長模型中的集成。而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把這些業務系統與我們“人”的連接場景結合起來時,我們發現,原來許多場景都可以被數字化重構。
例如,我們在與客戶對話的過程中,可以把一個承載商品的貨架小程序頁面轉發到聊天對話框中。又或者,在與同事討論項目時,可以把一個記錄項目進度的頁面轉發到“群”里。
這種案例非常多,我給大家具體分享幾個。
企業微信的“場景實踐”
1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
在我們在剛發布企業微信后不久,就有一家很大的企業“中交建”,很快使用起了企業微信。經過一年發展,中交建告訴我們,他們已經把自己所有的跟生產相關的500多個數字化系統全部集成到企業微信里面。因為中交建在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所以中交建在150個國家擁有幾十萬員工,他們每天都在使用企業微信。以前中交建的業務系統,有48套賬號和密碼,相互隔離,使用也非常不方便,現在,用企業微信就夠了。
這是通過集成提升“內部效率”的一個例子。我們再來看一個“對外服務”案例。
2 / 天虹
天虹是全國百貨門店數量最多的零售企業,他們一直跟我們共創“人即服務”的功能。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使用的:首先,他們的導購會用企業微信去加顧客的微信,對外展示一個認證身份,這樣會顯得很專業,顧客也會更加信任;其次,導購離職的時候也是帶不走顧客的,因為天虹可以把他加的顧客,再分配給另一個在職導購,這樣服務就不會中斷了,客戶也不會流失;另外,天虹的主管在企業微信上可以看到每個導購服務的客戶數量、活躍度等,對團隊的服務情況一目了然。疫情前,天虹就在企業微信上添加了300多萬顧客。疫情出現后,基于這300多萬顧客,天虹快速地把經營場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這不單單讓天虹扛過了疫情,還讓他們的線上銷售額大幅增加。疫情期間,他們線上單日就突破了3000萬。
天虹的例子,是一個通過數字化重構,讓原來只能在線下門店發生的服務場景,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線上也能實現的一個例子。下面我們再來聊一下長安汽車。
3 / 長安汽車
長安汽車在全國有很多的供應商和經銷商。以前組織這些經銷商非常困難,一年到頭見不到幾次面;傳統組會、打電話發文件的效率又非常低。但用了企業微信之后,長安汽車把自己所有的合作伙伴添加成為了自己企業微信上的外部固定成員;同時,他們還把上下游的供需信息,用小程序承載起來,實現與經銷商的快速對接,大大提升了與上下游伙伴之間的聯動。
除了商業環境,我們還看到這種重構在教育、政務等許多場景上出現。
4 /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最近在用企業微信政務版。通過與微信的互通能力,他們讓全省8000多個村的信息員都在企業微信上,加農民為微信好友,隨時幫助解決種植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當地農民打開視頻對話,就可以把農地現場情況與信息員溝通;信息員可以幫他們查看農作物的病蟲害,及時提供氣象、市場等信息;在企業微信內部,信息員也可以查閱最新農作知識,及時傳遞給農民,給他們很大幫助。
今年,陜西的倒春寒來臨前,村干部們在企業微信上一接到上級消息,當晚就把通知發到了8000多個村子的幾十萬村民的微信上(只要村民隨時關注微信,是不會錯過消息的),村民們連夜放煙保暖,避免了一場重大損失。
場景重構的例子非常多,我就不一一贅述了。每一個重構后所帶來的增值價值,也在不斷吸引著越來越多企業,去使用企業微信這款工具。到現在,企業微信上的真實企業與組織數量已經超過了550萬,活躍用戶超過了1.3億,服務微信的人數也超過了4億。
企業,是一個“人”的網絡,這個網絡同時連接在整個社會網絡當中。每一個企業既不是封閉的空間,也不是信息的孤島,而是連接和融入到這個社會價值網絡當中的一員;而企業微信,就是這樣的一個數字化工具:它是可被企業管理的一張專屬網絡,它與微信互通,既是微信向企業端的延伸,也是企業與社會網絡的結合。
我的分享完了,謝謝大家。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