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來襲,揭秘新品牌抓住年輕人的4大法則!
想到國潮,很多人可能會把它和“復古”捆綁在一起。
但國潮不止復古,國潮是尋找傳統文化與產品的關聯,將民族元素與產品視覺表達相結合所做出的跨界吸睛流量創新。
國貨品牌在崛起
近幾年,國貨品牌備受大眾關注,不少老牌國貨推陳出新再次變身新網紅品牌,而不少新品牌也憑著良好的市場環境脫穎而出。
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國潮產品成為了大眾關注的話題,刷足了存在感。
如故宮優秀的文創,將現代產品和故宮古風完美的集合,登上了紐約國際時裝周的李寧,將中式設計成功運用在產品中,國貨老品牌六神也趕時髦與RIO發布“花露水雞尾酒”。
國貨的興起離不開國潮的支持,國潮是什么?國潮為何崛起,國潮包含著哪些元素,國潮品牌又該如何借勢營銷?
國潮在進入大眾生活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貨品牌逐漸發展壯大。
這些國貨品牌從最初的中國制造開始向中國創造和智造轉變,品牌形象的更新改變,產品設計的提升成了不少老品牌必須面對的問題。
最初國潮是融合了中國傳統民族元素的設計,以龍、鳳、少數民族裝飾為主的濃彩元素。
但隨著產品品類的增加,小眾群體的崛起,國潮開始將傳統美學與現代設計藝術融合,甚至通過懷舊設計來溫習童年時光。
當年輕人在熱議國潮時,他們到底在討論什么?
在小紅書上輸入“國潮”一詞進行搜索,從穿搭、寫真、美妝、漢服甚至到火鍋店,五花八門的相關帖子撲面而來。
現今的國潮,兼具了青年文化、現代美學、中國傳統設計元素和創新,而國潮產品也在不斷延伸和擴展。

▲李寧
比如李寧通過對自身老牌形象的轉變,結合當下年輕人最喜歡的國潮元素,成功轉型成為新一代潮牌,為本土品牌的煥發帶來了新希望。
成立6年的高定服飾品牌蓋婭傳說,將中國傳統制衣工藝和設計元素與西方服飾結合,重新組合創新,讓服飾既有中式古典美又兼具西方的大氣飄逸。

▲漢服少女
近幾年,漢服也加入了流行的浪潮,大街上穿著漢服的人群越來越多。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200萬,產業規模突破十億大關,對于漢文化的追溯與喜愛逐漸從小眾走向大眾。
而在家居上,年輕人們不再追逐歐式設計,更加喜歡簡約的東方設計,一種名為新中式的裝修風格也在進入大眾的眼簾。
不少自媒體也得益于國潮和新國風。
如備受歡迎的網紅李子柒,通過展現傳統東方美食生活圈粉國內外粉絲,她自己染指布料,制造傳統小吃,衣著樸素卻又仙氣復古。
根據《2019中國潮流消費發展白皮書》,從2017至2019年,天貓新增了10萬+新品牌,并且在未來三年將重點孵化1000個銷售過億的新銳品牌,國潮為市場帶來的活力是顯而易見的。
國潮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元素,它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進行深度融合,是一種精神哲學,是一種文化自信,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國潮為何崛起
2017年4月文化部發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及2018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都提到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目標。
政策提指出要以文化創意為引領,提升文化內容原創能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到2025年,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更為堅實,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在政策的支持下,品牌自然更樂意用自己全新的方式對國貨品牌和產品進行全新的詮釋和塑造。
在良好環境的春風下,國潮自然越來越好。
而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消費者群體逐漸年輕化,這也就意味著要更受年輕消費者青睞才能贏得市場。
根據報告顯示:90后(1990年-1999年出生)消費意愿為63點,高于80后(60點)、70后(54點)、60后(54點)等年齡段,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消費主力軍。
新消費世代不僅追求物美價廉,同時他們更加熱愛個性小眾商品,同時對本土文化也充滿了喜愛。
國潮商品聚集了這幾點,自然更吃香。
而社交媒體和顏值經濟的崛起讓消費者們更青睞高顏值和自帶話題性的商品。
國潮除了把握本土元素,還將“潮”很好的表現了出來,極具特點的設計,亮麗的色彩,穿上就是酷炫,年輕人們熱愛這種感覺。
國潮的高顏值滿足了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曬圖需求,同時讓他們更具有談資。
民族自信的崛起也是重要原因,在過去由于經濟技術限制,不少商品質量不過關或者設計落后,消費者對此缺乏信心。對國際品牌盲目崇拜。
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國產品牌也在逐漸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變。
年輕人更渴望身份的認同感,民族的認同感,找到適合自己的圈層,標榜自己的民族和身份都成為了讓他們榮耀與愉悅的事。
國潮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它巧妙的將傳統與流行結合,即符合國家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推崇,又符合年輕人的價值觀。
展現他們對文化價值的認可,同時還能引發年輕群體的情感共鳴,滿足他們的情感寄托。
所以,國潮興起是基于國家對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大力支持以及新時代下消費者強烈的本土意識和文化認同,而消費者逐漸覺醒的對國家文化的自信正是國潮爆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我們樂此不疲地消費著貼上“國潮”標簽的品牌和產品時,背后的心理機制離不開本土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的驅動。
而真正將它們推向市場主流的,本質上是不斷進化的客觀條件。
“國潮”的盛行不僅意味著本土文化的崛起,同時也意味著一種刺激消費的力量正在強勢涌入市場。
“國潮”因此成為了一種可被消費的文化現象。國潮不再只是一種表現符號,背后更是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運用。
品牌國潮元素盤點
品牌的國潮元素就一定是龍鳳呈祥,民族元素嗎?
近幾年,人們對國潮產品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但如果只是將簡單的元素堆積,盲目跟風設計脫離文化底蘊,大眾并不會買單。
只要真正理解中式文化和設計,并將這種理解運用在設計中,消費者才會為之買單。除此之外,就是產品的原創性也很重要。
國潮不再拘泥于一種元素,開始擁有多樣的風采。

▲王老吉系列產品
例如老牌王老吉,包裝不僅僅是簡單的“國潮風”,而是用復古的畫風將涼茶的文化巧妙地進行了闡述。
不少人上學時用過的晨光,聯合時尚芭莎,以國粹京劇四大行當“生旦凈丑”為靈感,推出了顛覆大家印象的一套禮盒。
這些品牌利用“新瓶裝老酒”的形式,將復古元素融合國潮再次呈現出來,喚醒消費者心中的童年回憶。
國潮也可以創新和顛覆,除去復古元素,國潮也在經典元素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斷變換花樣,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故宮系列產品
大火的故宮口紅,以傳統色系黑、白、赤、青、黃五色體系為主色調,并且結合古典繪畫中的仙鶴、蝴蝶、瑞鹿、蜜蜂等元素,在配上古典花卉,讓人看到就覺得驚艷。

▲花西子系列產品
網紅花西子也是一個將國潮發揮到極致的品牌,“花西子”品牌2017年誕生。
一直堅持以“東方彩妝,以花養妝”為品牌定位和理念,配方均源于古方原材料,如白睡蓮、何首烏、芍藥等,精致的雕花工藝與古典的包裝,對于年輕群體來說吸引力更強,設計上更是兼具東方特色。
這些優秀的產品在產品概念上,設計細節中融入更多元的傳統文化元素。
同時結合傳統文化精神內涵,拓展產品屬性邊界,創造國風新品類。
這是品牌可以成為在同質化的產品中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國潮品牌營銷策略
那么,運用了國潮元素的新國貨品牌應該如何營銷?這里總結了三個方法論。
一:品牌形象的打造
品牌需要塑造更加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形象,要和其他品牌打出差異化,通過對品牌故事的重構,奠定品牌的文化底蘊,才能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情感聯系,引領消費。

▲故宮系列產品
以故宮IP為典型,本身中國風濃烈的品牌,在互聯網時代進行符合時代潮流的重新建構。
當故宮淘寶的推文中,雍正皇帝開始比著V字并“感覺自己萌萌噠”,康熙開始擠眉弄眼做鬼臉的時候,恐怕誰也沒想到這意味著一個超級IP的起步。
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與他們溝通,故宮完成了品牌升級和煥。
打破了一貫古板嚴肅的印象,鼓勵消費者主動去接觸和了解故宮文化,故宮旗下也誕生了大量的文創商品嗎,成為新國貨中不可忽略的品牌。
二:跨界聯名
品牌通過跨界聯名和設計來打造強有力的IP,讓品牌更具有話題性。

▲六神雞尾酒
如六神×RIO“花露水雞尾酒”、英雄墨水×RIO“墨水概念雞尾酒”、瀘州老窖香水、大白兔潤唇膏等。
與普通營銷跨界不同的是,國潮間的跨界聯名仍把中國元素看作主打。
三:利用好話題性
比如利用好國貨、國潮、國風話題的傳播性,并且可以根據此來發動消費者共同參與創造的活動,增加粉絲黏度。

▲李寧時裝周海報
李寧在紐約時裝周的一戰成名,全球各類大大小小的時裝周成為了不少品牌向國潮靠近的契機。
通過時裝周、快閃店這些現代化的模式接觸年輕消費者,也讓品牌曾經“土味”的品牌變得時髦和國際化了,而相關的報道增加了二次傳播,為品牌帶來了流量。
在面對新國貨品牌時,消費者感覺自己不僅是在購買國貨商品,更多是一種對國風文化的喜愛。
國潮,國和潮兩字缺一不可。
國字代表中國文化和本土經典時尚,無論是品牌的配色還是設計,產品的底蘊都要貼合中國文化。
用全新和現代的方式去闡釋這一古老的東方文化,賦予它們新的活力和詮釋,讓消費者在感受新舊碰撞的同時,去了解和體會這一悠久文化的魅力,這也正是國潮的魅力真正所在。
而國潮不應該只成為短暫的潮流,它需要見證本土文化的復興,市場趨勢的變化和新品牌的崛起,同時也將見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