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外賣月單量做到9999+,究竟能賺多少錢?
不久前,有人提出一個疑問:外賣平臺月單量做到9999+,是否能賺錢?
咨詢過幾個奶茶店老板,他們的答復卻并不一致。答案的不確定,在于產品成本、推廣費用、線下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為了更好理解外賣萬單店能否賺錢?能賺多少錢?以下為具體分析結果。

01
9999+奶茶店日均毛利潤如何算?這里有個公式
做分析時,這位“老資歷”以每杯15元的產品為標的。
為何是15元?
他說,產品價格在15元上下,不管是外賣的起送價還是門店的免配送費,都能幫助消費者實現一個人點單自由,降低下單的決策成本。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公式:
“ 外賣毛利潤=營業額-原料成本-包裝成本-配送費 ”
以原料成本25%為準,平均每天出杯350杯,可得以下結果:
“
成本:15*25%=3.75元
配送費:4.7元(以美團快送為參考)
包裝成本:1元
毛利約為:15-3.75-4.7-1=5.55元
日營業額為:
15元*350杯=5250元
毛利約1942.5元
(未計算其它產品或搭配銷售提升客單價的產品)
”
同時,我們對一些奶茶店進行咨詢、調研發現,目前他們在外賣上銷售占比較高的產品,基本上是新品或爆款產品,這些產品有一個共同點,原料成本較高。
一般成本在40%,有的甚至逼近50%。
若以原料成本40%計算,我們將得到以下結果:
“
成本:15*40%=6元
配送費:4.7元(以美團快送為參考)
包裝成本:1元
毛利約為:15-6-4.7-1=3.3元
日營業額為:
15元*350杯=5250元
毛利約1155元
(未計算其它產品或搭配銷售提升客單價的產品)
”
以上數據顯示,即使產品成本+包裝成本約50%的情況下,外賣萬單店,仍然是有利潤的。但,這僅僅是表象,因為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未列在其中。
02
萬單店背后,還有這些潛藏成本
萬單店是從產品研發、管理到運營、策劃文案、促銷推廣,每一個鏈條都已經捋順的結果呈現。
這其中的促銷推廣不是像線下門店一樣,拉個橫幅、貼個海報般簡單,而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銀的付費。這個費用主要產生在滿減活動、排名、進店折扣、霸王餐試吃等等,費用一般在10%-15%,甚至更多。
按此計算,每天賣350杯,每杯15元,毛利潤則要降到1651元。
以上還僅僅是外賣平臺上所產生的費用,如果門店僅僅是有線上生意,但線下流量不足,就可能呈現出,房租、水電、人工等開店成本全部攤銷到外賣利潤中。
以房租7千、人工12000元、水電2000元計算,仍有利潤。但這些成本一旦加大,或者推廣成本過高,利潤就將微乎其微。
在這里我們還需注意一件事,目前為了推廣,除了正常的推廣外,外賣單中,還易產生一些“薅羊毛”單。
如何理解,即通過首次消費、會員紅包、平臺消費券等進行折扣,這些折扣的費用很大一部分,將從奶茶店商家中分攤。

這張外賣單中,就是具體體現。消費者通過減配送費、美團紅包、商家折扣等方式,買到奶茶后,最終商家卻自己要倒貼2.12元。
如果萬單店以這種方式接單,最終結果只能是穩虧不賺。
如何防止類似情況出現,就需要在設置活動與起送價時做些功課。
03
設置滿減優惠,有一套“組合拳”
滿減額度小了排名上不去,額度大了利潤傷不起,到底如何設置滿減?其實有一套固定的公式。
先看2個起送價公式。
設置起送價,主要考慮兩個問題:單人場景還是多人場景、單杯價高還是低。單杯價格較低,而下沉市場往往“單杯就起送”。
所以起送價使用了一個公式:
“ 起送價=平均單杯價+2至5元 ”
比如客單價大約8元,起送價就設置10~13元。對顧客來說,單杯奶茶,再加一點小料就可以達到起送價。
再看客單價相對高的,門店很多都在一二線市場,重點發力兩人至多人場景,他們的做法是:
“ 起送價=平均單杯價x2-2至5元 ”
以客單價15元為例,起送價是25~28元。超越顧客的心理預期。
滿減設置幾個檔?
滿減檔一般是3~4個,分別滿足單人場景、2人場景、3人場景。
“ 滿減金額=平均客單價xN+2至5元 ”
還以下沉市場某茶飲品牌舉例,2人場景時:
“ 8元x2杯+2至5元=18~21元 ”
以此類推。
對大部分茶飲店來說,單人場景對顧客利好,但對商家利潤影響大,如果新店需要引流,就可以降低起送價,如果單量穩定后,則可以將起送價提高。
為了更好理解外賣運營中,一些品牌有了量,有了排名,利潤卻微乎其微,甚至即使付費推廣后,流量仍不如一些在平臺內無大動作的商家,我們需要再來熟悉一下平臺的規則。
04
外賣平臺推廣,付出與收獲不一定成正比
截至2020年年底,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新增外賣相關企業超過67萬,同比增長1487%。我國一、二、三線城市餐飲外賣的消費者滲透率已經達到96.31%。
預計2020年線上餐飲在整個餐飲行業中的占比將超過20%,我國外賣產業有望在未來1-3年發展成萬億級別規模市場。
2020年2月,“網約配送員”正式成為新職業,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每天“跑在路上”的網約配送員已經達到百萬級。
我們發現有的店鋪上線之后單量慘淡,有的店鋪上線之后氣勢如虹,但是無論你的店鋪上線時的狀態如何,如果不好好的持續優化店鋪數據,最終都會面臨店鋪業績下滑,被競爭者超越的局面。
目前很多老板的常見錯誤做法是:只要單量高,店鋪經營的就是健康的,如果出現單量下滑,就要加大推廣力度增加訂單。因而導致ROI(投資收益率)失衡。
這樣的結果也往往導致推廣費用越來越高,最終覆蓋了店鋪的應有利潤導致虧損。在這里正確的做法實際上是優化店鋪各項數據,以換取平臺對優質店鋪的流量扶持。
對于這種情況,奶茶店老板需要注意幾個重要的店鋪數據:營業額、客單價轉化率、評價數量和分數。
我們先來說營業額
營業額代表店鋪的服務能力、競爭力和受市場歡迎的程度,營業額越高的店鋪,在平臺的角度來看,營業額越高的店鋪越信得過、靠得住,把顧客交給這些店鋪是放心的,所以平臺傾向于給這些店鋪越來越多的曝光,這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
再來說客單價
可能你有所不知,在美團財報中,關于外賣這一塊的全部成本,有約85%的成本是配送騎手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每單外賣的騎手成本是固定的,但是平臺收取商家傭金卻是按照比例來收取的,這就造成了對于ー些低價的訂單,平臺收到的傭金還不夠支付騎手費用的,實際上是虧本送餐。
外賣平臺當然不喜歡這樣的商家,所以平臺的流量傾向于“送給”高客單價商戶,因為他們能幫平臺賺更多的錢。
所以我們萬萬不可進行無休止的打折降價促銷,維持自己應有的客單價才能夠換取平臺的流量扶持。
關于轉化率
這是很多初入外賣戰場的老板不重視或者不了解的指標。
轉化率分為“進店轉化率”和“下單轉化率”兩個指標,進店轉化率就是看到你店鋪的顧客有百分之多少點擊進店看菜單了,而下單轉化率是指進店的顧客有多少最終下單了。
這兩個轉化率可以分別通過優化logo、店名、營銷活動以及優化菜單、圖片、文案、價格來實現提升,具體的知識點非常復雜。
我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運營過的一間黃飛鴻功夫茶的飲品店鋪,當我把黑底金字的logo經過重新設計換成了大紅的logo之后,進店率從8%提升到了10%。
換一個顏色都可以有如此明顯的提升,我們的店鋪里可以優化的點不計其數。而轉化率的提升為什么能得到平臺的流量扶持呢?
因為平臺的流量也是當初砸大價錢做推廣換來的,都是有成本的,當平臺分配100個顧客曝光給你的店鋪,能換來10個訂單,但是同樣分配100個顧客曝光給你隔壁老王的店鋪,只能換來2個訂單,那么對于平臺來說流量當然還是投給你的店鋪合算了,所以平臺就會免費贈送越來越多的流量給到你的店鋪。
從2018年開始,由于市場開店數量激增,品牌質量參差不齊,在高密度、高投資的大環境下,茶飲門店閉店率大幅增加,奶茶店生存率降低。
為了穩步發展,不少品牌開始再次重視門店生存質量,其中門店選址就是重要手段。嚴苛的選址與開店標準將造成可開店奶茶店的位置減少,但對于茶飲行業而言,或將因為生存質量的提升,引發新一輪的戰爭。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