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賣800億!這個又土又村的大賣場,為何老少通殺?
過去的2020,對于企業來說,萬般煎熬。
印象最深的是刀哥每隔幾天,都能看到熟悉的品牌接二連三開始大量關店潮,或者徹底倒閉。

就算是撐下來的企業,仍舊岌岌可危,總感覺馬上要破產。
本以為局勢如此慘淡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活下來”實屬不易,沒想到還有商場默默賺了800億,甚至比2019還多!
那就是奧特萊斯們。
根據《2020中國奧特萊斯數據排行榜單》,2020年銷售額突破10億的奧萊項目多達39家,總銷售額超800億元。
而去年,分別為34家和700多億元。
不減反增,奧特萊斯到底是怎么在疫情之下存活下來,后半年如同開掛一般賺得盆滿缽滿,這才是吸引人的點。
白菜價買大牌
撿漏明星同款
奧特萊斯,誕生于美國,從英文“Outlets”直譯過來,主要售賣品牌的過季和老舊、斷碼款,還有少量的工廠尾貨。
簡單說,賣的都是市面淘汰的大牌貨。

在奧萊商業模式尚未傳入國內時,90年代初期,國內朋友第一次去國外,都以為奧特萊斯是一個店名,去了之后才發現,原來就是大賣場,衣服褲子扔的到處都是,也沒售貨員管,大家都拿一個筐挑。
關鍵東西還很貴,一條牛仔褲標價五六十美元,美國人竟然還在瘋狂搶購,要知道那時候國人的工資也才1000塊。
當時去的人感嘆:誰會買那么貴的褲子啊。
結果十幾年后,消費觀念變了,去國外奧萊掃貨,已經是大家的行程必備,令人乍舌的高檔貨,買起來毫不猶豫。

2002年,北京燕莎奧特萊斯的開業,這是中國第一家奧萊。

經營面積約1.6萬平米,200多個國內外名品進駐,開業當天銷售額達206.6萬元,開業一年銷售額近3億元。
一到周末節假日,外省區市客流能達到30%以上,還有專程從唐山開車一個多小時趕來的。
燕莎奧萊火了之后,2006年全國第二家奧特萊斯在上海落成,之后到2010年,全國一二線城市都有一個在建的奧特萊斯項目。
大家都知道奧萊最大特點是價格優勢。
有人花費470元撿漏一雙正品球鞋(正價900-1000不等)

(用全網最低價)
四舍五入等于“白菜價”,也難怪去了奧萊的朋友們,都在”真香警告“。

此外,為了擴大銷售,奧萊套路滿滿,例如選址.....
首先,它不在市區,雖然售賣的是奢侈大牌,但它會把地方選在離市區有一定距離的郊區。
其次,單程距離通常在48公里至129公里,開車起碼要54分鐘(據說這是經過科學計算的)想想看,你好不容易來一趟、不買點什么怎么能甘心,關鍵是,路程遠,退換貨很麻煩。甚至有的店鋪根本不退。
最后就是,奧特萊斯服務體驗極其到位,班車來回接送,帶孩子的家庭還能借到手推車,有專門的親子設施,有時候這里還會辦畫展,逛一天也沒問題。
物美價廉,又體驗尚可,可為什么前幾年業績口碑一般呢?
奧萊危機:
假貨紛爭、貨源緊張
前段時間刀哥逛奧萊店,一款2010年的市面新款,竟然還被放在柜臺撐門面。
雖說奧萊的東西都是商場下架款,但十年前的款,足以說明中國的奧特萊斯貨源太緊張。
1、一個品牌,兩種供貨渠道?
奧萊的供貨渠道,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從正品那里積壓的庫存,比如過季款,一些斷碼、有小凹痕,劃痕或瑕疵的商品,直接從百貨店那里運過來。

價格當然不會太便宜,畢竟專柜的質量是在的。
其二就是,品牌專門設立的生產線(所謂的“工廠貨”)
這類產品質量一般,做工略粗糙,細節不一樣。說實話,有時候連logo位置都會錯位,雖然是在奧萊店購入,但說他真貨,卻又和國內專柜店有差別。
說白了,就是專供奧萊店的貨。
此前上海一位小姐姐在奧萊購買KS的包,結果發現原來的“NEWYORK”怎么變成了“NEWYOEK”

上邊這個拼錯字母還能發現,有的專賣店里,包包會選擇最好的頭層皮,但工廠貨就只會用二層皮。
這種時候只能全憑經驗判斷。
此前還有顧客在奧萊買到北面高端系列羽絨服,線頭很多,拉鏈也不是YKK,口袋做工很粗糙,根本不可能出自高端戶外品牌的做工。

除了被質疑造假,中國奧特萊斯之間競爭也很激烈。
2、中國的奧特萊斯,耗不起
放眼現在各大奢侈品,沒有一個牌子出自國內本土,這就導致源頭上失去優勢,那些專柜撤下的貨,第一時間就進了歐美的奧萊店。
而在中國奧萊店,商家很難直接獲得廠家直銷產品,更多通過逐級代理商或招商進貨,層層下來,導致價格和品類上都比較滯后。
加速中國奧特萊斯之間的品牌資源競爭。
就好比一幫人等著搶空投,狼多肉少的情況下,必然會“餓死”那些拿不到好品牌與充足貨源的奧萊。

最鼎盛時期,2014年的時候,全國奧萊大概400多家,到2019年,剩下不到200個。
增速也從2017年的40多個,放緩到2018年的20個,再到2019年的16個,最終到2020年的14個。
除去貨源供應的影響,奧萊的發展停滯期,還有一部分是電商帶來的,比如雙十一當天,LVMH旗下品牌法國嬌蘭,直播一小時,吸引5萬年輕新會員,賣出唇膏3600多支。
這樣的打擊對奧萊來說,的確不小。
而隨著境外旅游人數增多,人們發現國外奧萊店的折扣力度比國內力度更大,國內奧萊更是雪上加霜。

但誰也沒想到,一場疫情,居然讓奧特萊斯反敗為勝。
疫情悄悄雄起:
賺800億怎么做的?
雖說年底交出的成績單足夠漂亮,但上半年疫情突襲,中國奧特萊斯們一開始也損失慘重,達到了100億。
只是從下半年開始,頹敗的形勢逐漸好轉,王府井旗下奧特萊斯的客流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0%,單月銷售基本恢復到上年同期水平。
很多企業被疫情重創,為啥奧萊還賺了一筆?
首先,疫情讓大家對消費趨于理性和成熟,花最少的錢,購買最具性價比的東西,奧萊的模式正符合此要求。
在疫情期間,部分奧特萊斯還開通了小程序,并且也開啟直播,云逛奧萊,觀看量合計達34萬人次。

奧萊實體店在復工的第一時間,用折扣+特賣的方式,擴大自己影響力。
其次,由于國內消費者無法出國,他們外出游玩的欲望,受疫情影響變得更強了,于是奧特萊斯購物、餐飲、郊游一體化的模式,成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中國奧萊和其他專柜客流也在逐漸回升。
與此同時,國外門店關閉數月,全球運動、時尚品牌們庫存壓力劇增,而中國奧特萊斯正是各類品牌清理庫存的重要陣地,具備很大潛力去銷售更多產品。
最后,也是奧萊不同于其他城市購物中心的一點,就是受眾:奧萊的消費群體是城市里的中產階級。
這部分人群,在追求質量的趨勢下,他們更偏向追求少而精的中高端品牌。
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奢侈品牌入駐奧萊,才能吸引他們的購買力。
基于這幾點,奧萊在中國市場大展身手、后來者居上,可以說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結語:
目前來看,中國市場是唯一仍能實現奢侈品消費穩定增長的地區,而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國外奢侈品庫存積壓嚴重,更加離不開“中國奧萊”。
但別忘了,要不是這場疫情,中國奧特萊斯的處境還并未這般柳暗花明。只是因為疫情導致其他中小企業難以為繼,中高端奢侈品受到沖擊力度小,得以幸存。
我們知道,疫情帶來的銷售額增長,并不是一個長期結果,到頭來還得依靠奧特萊斯本身的優勢,拿下消費者。
奧特萊斯的野心,不止那幫中產,但想滲透更多消費群,就得拿出點誠意,或者變革來。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