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時間逆襲成品類第一!超越國外巨頭的,為什么是它?
中國人買走了全球1/3的奢侈品,幾年前就開始有了這樣的說法。
疫情之下,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唯有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逆勢上揚,這也致使巨頭虎視眈眈,乃至“放下身段”,紛紛入駐天貓、抖音、小紅書等平臺。

文字來源《北京商報》
這其中的珠寶品牌,例如蒂芙尼、卡地亞等,對中國市場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視。

盡管如此,國內珠寶品牌仍不落下風。
在鉆石消費品類中,連續幾年,天貓、京東雙平臺銷售第一的位置,都是由國內珠寶品牌奪得。
這個品牌就是成立僅15年的I Do。
面對擁有上百年歷史、深入人心的國際巨頭,I Do如何殺出重圍?
秘訣在于守正出奇,在產品和服務的基本盤之上,靈活利用其他手段擴大影響力,并提升體驗。
前幾天,I Do官宣了新的藝術代言人馬思純,同樣沿襲了這樣的打法。
當I Do的代言人,有何不同?
尋常的品牌代言人,拍幾張海報、一則廣告,出席活動,或許就萬事大吉。
I Do與馬思純的合作,卻沒這么簡單。
1月13日,馬思純先是在其新浪微博上發布了消息“I,愛”,配上一張雪地里寫著“愛”的圖片,引人遐想。

就在大眾猜測這位當紅明星的感情歸屬時,這條微博在次日被I Do官方新浪微博轉發,并承接馬思純微博內容,附上“Do You?”,持續一天的懸念這才塵埃落定。

隨后,1月15日,I Do官宣馬思純為藝術代言人。
此外,馬思純在更早之前,還遠赴長白山,在冰天雪地里完成了一件費力又費腦的任務。
不同于普通代言人,馬思純擔任的是藝術代言人,因此這次上長白山,除了拍攝宣傳視頻,藝術創作更是主要目的。
與馬思純共赴長白山的,還有一位著名藝術家張洹,是目前當代藝術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此前,無論是受邀與軒尼詩的藝術合作,還是吳亦凡熱搜“愛”字面部顏繪,都因為張洹的加持而更具藝術張力。
兩人這次共同完成了一場大地藝術,用280種語言在純白色幕布上描繪出多彩的“I Do我愿意”誓言,致敬愛的永恒,傳達著每一個相信愛的人都會在I Do愛的「誓」界里得到守護和祝福。

同時,在疫情仍未消失的今天,這也可謂是一場傳遞溫暖的藝術之旅,用誓言的最高表達方式,通過美好聯想帶給更多人前行的希望與能量。
這樣的藝術共創,是品牌與用戶一次深入情感的對話。
同步亮相的I Do「誓言系列」新品,則將這種溫暖的藝術化作實體。
該系列產品采用雙圈組合,交織纏繞,雙人雙圈,同心同軸,以誓言化作的同心軸貫穿雙環,緊扣在一起。

寓意很明顯:兩個個體,因愛緊密連結,共同面對未來。
到這里不難看出,I Do跨界藝術,最重要的是傳遞其對愛的理念,新品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為了一種理念、價值觀,就請來當紅明星及藝術家策劃活動,耗費這么大精力,劃算嗎?
表面“不務正業”,內心絕對專注
像大地藝術之類“不務正業”的活動,I Do不是第一次做了。
甚至可以說,這種“不務正業”,構成了它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
I Do至今擁有700多家門店,業務遍布全國,而在線上,實力同樣雄厚,連續多年拿下鉆石品類銷售第一,在520、國慶、雙11等營銷大戰中也始終優勢明顯。

對于珠寶品牌而言,品牌力至關重要,這也是I Do能取得今天這樣成就的關鍵。
如何打造出行業領先的品牌力?I Do的做法是:聚焦。
1. 營銷聚焦品牌差異化
I Do的創始人李厚霖曾表示,“我們希望不只是珠寶本身能帶給消費者美好的感受,更希望從整個品牌維度都能帶給消費者一些美好享受與感動。I Do的品牌理想是希望大家看到I Do,聽到I Do,說出I Do的那一瞬間,就能產生美好的聯想?!?/p>
要讓用戶一見I Do就產生美好的聯想,必須先讓用戶對品牌有清晰的認知,如此才可能在審美、情感上產生深層次的聯系,繼而認同、信賴。
這也是為什么,I Do頻頻跨界,但所表達理念的內核基本一致,均聚焦在溫暖的情感價值觀,而這正是它的品牌差異化。
這種差異化,最終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得以深入人心。
不論是請馬思純作為藝術代言人,與藝術家張洹共同創作,在藝術營銷中傳遞守護和祝福;還是在娛樂營銷中,例如通過在《我愿意I Do》《我們結婚吧》等愛情電影的恰當植入,直觀表達勇敢追求愛情,核心都是圍繞著溫暖、有愛的基調。
甚至在履行社會責任時,I Do也是如此。
2020年520當天,100對因戰疫工作推遲了婚禮的新人們,舉行了集體云婚禮,極其溫馨動人,而新人手中交換的戒指,正是I Do為他們定制的刻有2020520的專屬鉆戒。

百對戰疫新人交換婚戒
2.產品聚焦極致價值錨
品牌力向下拆解的根基是產品和服務,這些與用戶直接產生聯系,因此是最直接可感知的品牌價值點。
先說產品。珠寶品牌的產品,不同于普通商品,不僅要有商品價值,更重要的是審美價值,這樣的產品才可能與用戶有情感和審美上的高層次聯系,形成長遠的品牌認同感。
因此從前期的鉆石檢測、甄選,到對工藝和工序的要求,I Do有一套嚴格的機制和標準,每款作品都經過了近百道工序,包括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內弧工藝,令金屬更具光澤的拋光工藝,以及不同的花式鉆石切割。
例如這次「誓言系列」新品,整體精度達到百分之一毫米級,才實現了雙環同心軸360°轉動,而結合冷琺瑯釉料與高溫琺瑯的拋光工藝,帶來的幻彩色象征愛情的愉悅情感。

這些工藝和設計,盡管費時費力,增加成本,但也正是I Do獨特的審美價值所在。
再說服務。完整的服務,售前售中售后,每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各大珠寶品牌也深知這道理。問題是,如何做得更獨特,讓人回味?
必須從細節處入手,超出用戶預期。例如I Do在旗艦店內,專門設有供情侶彼此換信物的求婚區域,讓顧客都能留下專屬愛情的紀念。以及在售后,提供免費保養、刻字、改圈等服務,同樣很貼心很實用。

花體刻字
這就是一種體驗升級,同時調動用戶的感官、情感、行動,制造獨特回憶。
簡而言之,雖然I Do的動作看似復雜,但本質很簡單,那就是加深情感聯系,確保足夠驚艷的體驗。
I Do的護城河夠深嗎?
I Do在鉆石珠寶領域的領先地位,夠穩固嗎?
或者更具體地問,面對日益重視中國市場的國際巨頭,面對崛起的95后、00后新消費人群,在急劇變幻的市場環境下,I Do還有哪些手段保障優勢?
未來的挑戰很嚴峻,但在刀哥看來,屬于I Do的機會仍然巨大。
上文提到的其品牌力,就是它的一大優勢。
有此為基礎,I Do在產品線上的想象空間就值得期待。目前I Do已經打爆鉆石品類,且由于它多年來堅持中高端市場,所以不論是對已有的鉆石珠寶品類,還是橫向推出其他類型的中高端珠寶,或者向下拓展,例如推出輕奢珠寶飾品,都具有極高的可行性和潛力。
不過在探討品牌的未來優勢時,相比過去建立起的品牌力,更為關鍵的是考驗其洞察新用戶的能力。
得年輕人得天下,珠寶行業也不例外。國信證券曾經有一篇黃金珠寶行業研報,在標題就言明:《“Z世代”引領未來鉆石消費》。
年輕用戶的重要性在于,他們的獲取成本相對較低,忠誠度卻很高?;蛟S只是一場合適的營銷,就能讓他們對某品牌產生認同,進而在未來持續復購,乃至推動品牌傳播。
因此I Do一直密切關注新用戶的消費心理和需求變化,并基于此做出持續的創新。
女性意識和女性消費力的崛起,就是一大趨勢。根據2020年國際鉑金協會所做調查顯示,近兩年內買過珠寶的消費者中,大約有50%的人有過至少一次自己買給自己的經歷。按性別來看,女性群體中有大約73%的人曾給自己買珠寶,男性群體的比例是37%。
所以在產品上,I Do從鉆戒品類出發,推出了其他細分珠寶品類,如情書系列、心動系列、紀念日系列等等,拓展到全線情感領域,且產品涉及戒指、項鏈、手鐲等飾品,滿足了不同場景的珠寶消費需求。最終結果就是,I Do在穩固情侶婚戀的傳統業務的同時,還承接了崛起中的悅己型消費,市場份額也因此持續增長。

在渠道上,以絕對的門店數量,保證用戶體驗的便捷性,同時注重精細化運營,在顏值即正義的今天,I Do屢次攜手不同藝術大師打造藝術空間,以藝術賦能商業,通過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店面,引領年輕人審美,提升用戶體驗,加速了潛在用戶轉化。例如位于北京中關村和藍色港灣的兩家I Do珠寶藝術空間,很受年輕人歡迎,每天都有不少人拍照打卡——I Do在通過藝術,獲得用戶對品牌的初步認可。
據悉,I Do還將在武漢推出珠寶藝術空間,把“藝術+商業”的新型消費體驗首次推廣到華中地區。

位于北京藍色港灣的I Do珠寶藝術空間
在營銷上,則是在拉近與年輕人距離的前提下,傳達品牌理念,加強認知,包括請來馬思純做藝術代言人,在三亞舉辦“未來Upcoming 跨年電音節”,無不如此。

I Do跨年電音節
除了以上肉眼可見的提升動作,I Do在“內功”方面同樣頗下功夫,那就是數字化。
例如強大的SAP系統和總部高效集中的管理,最大程度保障了店面物流速度和存貨周轉率,也有利于高度統一品牌形象,確保店面體驗感。
以及強化線下實體店電子交互體驗,顧客評價系統,跟進顧客滿意度,完成大數據收集;同時以提升“線上和線下”服務為重點,最終實現商品、會員、交易、營銷等數據的共融互通,向顧客提供跨渠道多觸點、無縫一體化體驗和服務。
所有這些,是為了確保用戶從接觸品牌到產品的全流程,都能有極佳的用戶體驗。
看似一錘子買賣,背后牽扯著千頭萬緒,任何行業都是如此。而這千頭萬緒都應該指向同一個起點:用戶。
不論做什么,以用戶為導向,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