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個城市,128家門店,這家火鍋店加速狂奔的秘訣是什么?
“當你創業,當你要創新,你一定要做未來的事情。未來的事情有兩種,要不就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要不就是把別人做過的事情換一種別人想不到的方式去干。”
用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祎的這段論述,來概括湊湊火鍋再合適不過了。
此時的湊湊或許不像一個餐飲品牌,更像互聯網產品,通過體驗與用戶連接,用不斷豐富的增值體驗來提高用戶粘性。
內參君采訪了湊湊餐飲CEO的張振緯,他作為湊湊品牌創新和發展的“火車頭”,是怎樣解讀互聯網思維如何貫穿湊湊的發展,從下半年加速狂奔開店,再到打造新的主題店和首入成都?又如何洞察用戶新需求,打造沉浸式用餐體驗?

加速狂奔的下半年,
湊湊已開出128家門店
受疫情影響,很多餐飲品牌在上半年按下了暫停鍵,下半年加速狂奔。
湊湊也是如此,截至2020年11月底,湊湊共有門店128家、覆蓋35個城市(含香港)。并且每到一處,都能掀起了排隊熱潮,引發社交媒體的廣泛傳播。
這種極速擴張力的背后,產品結構的包容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湊湊誕生之時,正是極致單品的時代,但湊湊的產品體系并非偏向一極,而是更具包容性、開放性。從鍋底來看,臺式麻辣、番茄牛膝骨、菌菇、麻辣、豬肚雞,多種多樣的鍋底能兼容各種口味,選擇更靈活。多樣的產品結構也打破了地域限制,即便拓展到西南地區,仍能打排長隊。
新店中,最讓張振緯印象深刻的便是湊湊進入到了餐飲非常發達的香港,受到了當地食客的喜愛與認可。
另一點在于開店方式的不同,不同于傳統餐飲滾軸式的發展,一個城市發展不錯,再去拓展下一個。
湊湊在創業初期就完成了布局,“16年到18年年初,我們已經完成了全國布局,之后我們做兩個動作,一個加密,一個下沉,不斷在一二線城市,開新店,提升密度,同時下沉到更多城市。”
湊湊的國際化基因也逐漸顯露,與瑞典品牌OATLY合作、推出燕麥奶茶,在迪士尼小鎮開主題店,都是湊湊的國際化進展
如果不受疫情影響,湊湊將會在2020年邁出國際化的步伐。據張振緯介紹,湊湊將繼續布局海外市場,預計于明年第二、第三季度進軍新加坡、泰國和馬拉西亞,將湊湊的火鍋體驗帶給海外消費者。
生而不同的湊湊,最大的特點或許是把湊湊當成一個產品,不斷升級換代,不斷滿足用戶需求,提供更好的體驗感,從一家家主題店和首入成都的策略便能看出。
迪士尼小鎮開新主題店,
靠沉浸式體驗連接用戶
湊湊第4家主題店開在迪士尼小鎮,11月27日營業,是全國第一家開進迪士尼的中式火鍋店。
和之前青春懷舊、未來感、藝術感的主題大不同,這次的凱旋湊湊,以夢為馬,展現著隋唐盛世風采,將旌旗、孔明燈、竹子斜窗和花馬列隊,融入到餐廳設計中,打造出新潮的中式風格。
午餐時段餐廳以套餐為主,提高用餐速度,以便顧客能有更多游玩時間。同時推出了限定鍋底童心鍋,融入五彩棉花糖的壽喜鍋更受小朋友喜愛。
“主題店的產生,等于提供了一個沉浸式體驗。借由不同的設計風格,給消費者不同的用餐體驗,并且這種體驗是全方位的,包含了產品、服務、氛圍、裝修風格等,都是一致的。這樣才會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張振緯如此解讀湊湊的主題店設想,他希望提供的不只是產品跟服務,而是一個全方位的生活方式提案。
像開在上海徐家匯ITC的未來主題店“湊湊2049”,就融合了眾多科技新元素,用全息投影營造出科幻感,用手觸碰房門,就會像科幻電影一樣,電流匯聚,大門緩緩打開。
未來也會有主題新品推出,如擺滿各色丸子的七大行星,靈感來源便是浩瀚星空。
這種生活方式提案和誠品書店所倡導的美好生活提案極為相似,不僅僅是一個書店,而是站在顧客的角度,為他們的內容選擇提供各種的方案與建議,如在烹飪相關的書籍旁陳列著餐具、精選食材。
背后的洞察則是發現用戶的剛需,給到具有體驗感的產品,用產品與用戶產生連接。獨特性、專屬性將帶來更深度的體驗,為了這份獨特性,湊湊的每家主題店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重復。
下一家主題店瞄準小酒館,
持續引發自傳播這樣做
據張振緯透露,湊湊新的主題店也在籌備中。12月,湊湊將在三里屯通盈中心開設以小酒館為主題的新店。

延續“餐+飲”的勢頭,茶吧之外還會增加小酒吧,還會有現場演出加入。火鍋與小酒館的碰撞,將更貼合三里屯夜晚的輕松氛圍,帶給年輕人更新的體驗。
在此之前,湊湊已做過產品層面的嘗試,在夏天推出的“微醺”飲品,以冰沙為主,增加了少量酒精成分。
自帶互聯網思維的湊湊并非一味追求“人無我有”的創新,而是在用戶洞察的基礎上,給到超出預想的體驗感。
“要做價值,不是做價格!”
此時的主題店,并非湊湊的某一門店,更像是一個新產品,也在誕生之時,就帶有傳播點:
“(湊湊)品牌傳播力其實是非常大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消費者的自傳播,只有你突破消費體驗的臨界點,才能夠替你傳播,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這也是未來湊湊要走的一個方向。
無限續的鴨血豆腐、輪流跳水的企鵝丸、一手奶茶一手火鍋的雙重體驗……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的“湊湊熱”也印證著這一點。
湊湊開進成都,
對不起,我們不只賣火鍋!
11月28日,湊湊的成都首店開業,餐廳以光為主題,展現一幅城市逐光的溫暖場景。
來到火鍋重鎮,大眾的討論都集中在菜品與服務。但對湊湊而言,它所提供的產品并非是幾款鍋底加涮品,而是一種新的聚會消費主義,用“一手鴨血豆腐,一手奶茶”的新方式打開。
借助茶飲與火鍋的雙重勢能,湊湊開啟了新的聚會方式,大家聚在一起吃吃火鍋,喝喝奶茶,大方拍照,愜意聊天。這種趨勢已在一二線城市流行開,消費者也有了認知與接受度。
張振緯提到,來到成都, 湊湊與眾多火鍋品牌并不是競爭關系,而是一種互補關系。希望年輕人在吃麻辣火鍋之外,多一種聚會的選擇。
他也覺察到成都的時尚氣息越來越濃,春熙街上年輕人的穿著更具個性,更國際化,這個城市的年輕人也需要一種更潮流的方式聚會玩樂。
而湊湊所要做的,便是繼續深度挖掘聚會場景,增加更多的元素,如上海ITC店就設置了小型KTV,大家可以吃著火鍋唱著歌。年輕人喜歡看展覽時,藝術的元素就會被增加到門店中,微醺小醉的小酒館正流行時,湊湊便將其融入新的主題店中。
結語
湊湊的價格帶屬于輕奢類,在同類的品牌中,至今還沒有誰跑出了這樣的速度。
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認為,湊湊的開店速度,對于火鍋品類,尤其是大店模式,挑戰其實是相當大的。湊湊的創始人張振緯具備很強的決心,門店落地到目標市場的速度非常快。如今湊湊已經形成了很強的勢能,有了一個核心的轉速,各方資源都會向它聚集,所以才能越開越順。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