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扛不過前仨月?聰明的老板這么做!
新店開業頭3個月至關重要,3個月是一個關鍵節點,是繼續堅持等待,扭虧為盈,還是及時止損,果斷放棄,都要看前三個月的方法導向。
也有餐廳在開業連虧了3個月后,就躍居上海黃浦區大眾點評日本菜榜首,有哪些經驗可以學習借鑒?
01.別急,先把戰略定力做好
薪火燒肉源之屋在開業前幾日,門店營收只有幾千元;
第三個月,它在大眾點評做到了黃浦區日本菜排行第一,此后每天可以做到幾萬營業額;
而后這家餐廳躍居上海美食排行榜第一,這時周末甚至可以做到十幾萬以上的營業額。
薪火燒肉源之屋的營收快速翻倍的背后,它如何通過大眾點評出圈?
開業初,薪火燒肉源之屋的店長設下了兩個目標:一是把員工培訓標準化;二是服務好每一個客人,收集每個客人對產品的意見。此外,前期并沒有對餐廳營收做出要求。
為了防止員工失去積極性,店長在每天開班前都會跟他們解釋為什么要這么做。“我們通過一、兩個月的磨合,調整產品,消費者也會慢慢加深對我們的認知。當我們能做到大眾點評第一的時候,餐廳月營業額預計可以做到幾百萬元。不要在意一時的虧損,我們要做的是長線生意。”
其實口碑累積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在前期階段,薪火燒肉源之味出現了一條三星的差評。有消費者留下評論,以為日料的食材都是和牛,但實際是新西蘭牛肉,因此大失所望。
當時中國餐飲精細化管理專家盧南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要謙卑;第二做一個普及,按照中國的政策,日本的和牛不能進口中國,這就說明我們吃到的新西蘭和牛都是合法的;第三我們還是要謙卑,向顧客承認店里宣傳沒有說清楚。
店長根據建議做出了回復,而后這條點評瀏覽量出乎意料超過了20萬。
“點評其實不是給點評者和店家看的,而是給消費者看的。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一定帶著謙卑的態度去溝通。”盧南認為,我們把消費者當人看,消費者一定是以禮相報。
在另一家北京的必吃榜餐廳龍人居,盧南建議差評一定要留下來,作為餐廳的恥辱榜。龍人居相當注重顧客點評,并及時做出調整,如今大部分門店都維持在大眾點評5星。
在盧南看來,一家新餐廳要良性地運轉起來,不能著急。“因為一切要靠人去做,要把戰略定力做好。”將前期戰略展開來看,可以分為定位、產品、服務。
在專注做好服務、點評背后,一家餐廳該如何在做好定位,設計產品?
02.定位:同類餐廳對比,尋找核心關注點
根據盧南的經驗,開一家餐廳前期準備加起來大概需要半年時間。其中,前期定位相當重要,一般需要花2-3個月做大量的數據調研。
以上海乳鴿品牌十二弄為例,其菜單設計頗有一套。
餐廳選擇乳鴿這個品類,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在消費者認知中,乳鴿健康有營養,目標客群是家庭、女性、老人、兒童,以女性為主要客群的市場都比較容易打開;其二,在上海地區,乳鴿專賣的餐廳仍有市場空白,只有唐宮賣乳鴿,但也不以乳鴿作為主打菜。
設置好產品定位后,十二弄以三家上海創新品牌作為坐標系,通過大眾點評數據對比,來分析消費者對創新品牌的關注點。
首先,從關注度上來看,顧客對產品的關注度最高。在這三家餐廳中,顧客對產品的關注度都達到了50%以上。
其次,服務的好評率尤其重要。三個升級品牌的服務滿意度都達到了90%以上,顧客對服務的要求比較高。
再者,口味是核心。三個品牌整體口味都在75%以上,因此開一家新餐廳的口味要保證在消費者心中有70分以上,這超過了一般消費者的口味習慣。
如何保證餐廳的口味?盧南認為,連鎖品牌的口味標準化程度必須達到90分以上,其次才是口味。比如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口味分值并不高,但是標準化程度超過90分,在消費者心中的整體評價就比較高。
“第一是標準,第二是技術,第三是口味。技術包括人的技術,設備的技術。口味超過75分就夠了,但是不少餐廳往往因為操作不規范,設備使用不規范,最后只能做到60分。”
將同類餐廳的大眾點評數據對比后,十二弄將產品及其標準化作為餐廳的主要關注點。餐廳裝盤設計注重調性,味道在市面上已有的乳鴿類產品的基礎上提升。
03.產品:菜單是食材成本的導向
除了保證產品口味之外,菜單設計必須結合成本來看。在盧南看來,決定食材成本最關鍵的是銷售占比。餐廳需要通過計算,然后到市場反復驗證,一周、一個月以后就可以調整銷售占比。而且消費者還覺得你的性價比高、產品好。
在十二弄菜單設計前期,盧南根據73、140、150元這三類不同餐廳作為參考,根據他們的產品結構來調整出120元價格帶。
從不同的價格區間可以看到餐廳的中心價位,以及次高、次低中間價格帶
如果競品的名氣大,那就增加次高價格帶的產品,獲利空間就更大。如果是一家低價的餐廳來競爭,那么就要在次低價位帶增加品項,讓消費者覺得實惠,增加點擊率。
“別人家有,我比別人賣得便宜。別人家無,我們通過藝術包裝,賣得比別人貴。”盧南說道。
此外,盧南強調菜單中必須有明星產品。明星產品的及格線必須達到百桌點擊率的30%以上,它才夠明星產品。
一旦成不了明星產品,顧客就很難對你的產品形成記憶點;一旦沒有記憶點就沒有下次來的動力。
04.磨合:先產品、服務,后流量
即便是做好定位、菜單設計,在前期的實際操作中,餐廳還是需要根據真實情況做出調整。
1、調整菜單
上海燒肉品牌燒肉王在前期運營中,菜單就經歷了一個明顯的磨合改造。第一版菜單出來后,消費者覺得有點貴。因為菜單設計基本上是3-4人為主,所以客單價就比較高。根據觀察,餐廳客群以1-2人客群為主,于是餐廳后來就把價格和份量都降下來了。
在調整菜單時,盧南提出了菜市場理論。菜市場理論的核心就是性價比和公平性,要用一把稱來衡量。比如把肉論克賣,標上眼肉1.8元/克,200克起稱。如今菜市場理論被反復應用在餐廳菜單中,能夠幫助餐廳達到最大的量化。
2、調整人力
值得注意的是,燒肉王的人效達到了8萬。盧南告訴內參君,一般來講,人效3.8萬算及格,4.5萬以上就處于中上水平。
燒肉王能夠達到如此高效的秘訣,在于靈活用工。燒肉王的門店全職4人(包含店長),兼職11人。由于餐廳善用小時工,拉高了人時營業額和人均貢獻度,根據餐廳提供的數據,燒肉王人工費用占總營收才6%左右。
3、磨合之后再營銷
這一步步的磨合過程,是國內許多餐廳容易忽略的,不少餐廳都喜歡用營銷來打頭陣。
“營銷的好處就是在短時間擴大傳播量,比如傳播了5萬流量,其中有5%的捕獲率,就是2500人,對于餐廳來說就是2500桌,怎么接待得了?如果產品沒有跟上,服務沒有跟上,大量的客人來了接待不了,其實是在傷客。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排了兩個小時過來,服務、產品稍微有一點點不好就會放大負面感受。“盧南說道。
倘若我們尊重事物的普遍規律,餐廳開業前期客人一點點進店,不太可能迅速盈利。前期慢慢積攢、磨合,看看客人反饋,不行就馬上調整。這樣就有時間窗口。等到企業、菜品和客人之間的磨合達到一個臨界點,之后再做營銷,就是錦上添花。
如果什么方法都嘗試過了,生意還不好,前期運營達到什么程度可以選擇關店呢?
盧南說,如果經營一段時間沒有現金流,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是選址出問題,還是產品出問題?如果是大方向出問題,其實可以關掉。一般來說,沒有大錯,就需要集中精力調整產品、服務、營銷。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