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創業有所小成的標志是什么?是營收上十億,還是喜獲C+輪融資?
喜茶、鐘薛高、花西子、元気森林、良品鋪子……他們一方面在收獲年輕人的好感之余,另一方面在傳統營銷人眼里通?;畈坏矫魈欤?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沒有特色業務能夠支撐最終只能曇花一現?!?/span>通過工人智能,我還整理了其中的關鍵詞,形成了一份反向財富密碼:但就在這年復一年的唱衰聲中,有一些被避而不談的事情,比如喜茶已經火了很久很久了:它創立于2012年。那一年,日后的互聯網巨頭之一字節跳動才剛剛成立;微信還沒取代QQ成為移動端的主流社交應用;而國產智能新能源汽車的三大巨頭蔚來、小鵬、理想,要在兩年后才會出現。喜茶就創立于這樣一個古早年代,這樣一個充滿希望與想象力的新商業晨曦,用當時最火最潮的流行語來說就是:然而八年過去了,期間區塊鏈幾度浮沉,萬物皆可共享的風口吹過,茶飲行業也見證了答案奶茶、鹿角巷、仙蹤林等諸多品牌的興衰更迭,唯一撕不下的就是喜茶們身上的網紅標簽。這一標簽竟成為了一葉障目的那一葉:雖然網紅品牌們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人們依然忽視了他們這些年來在內容營銷、數字化轉型、渠道與供應鏈上的布局,以及他們如今瘋狂地開拓邊界將意味著什么。他們背后,其實隱藏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真正行之有效的、數字化時代的新營銷玩法。

事實上,了解中國消費品歷史的人,就會意識到多數對所謂「網紅品牌」的指責何其不公——起碼他們真的讓「國貨」成為實力的代名詞。
說句不好聽的,上一代的國貨們真是被殺得丟盔卸甲,全國的冰柜幾乎被可口可樂、百事、雀巢等幾家寡頭把持,如果不算上來自香港與臺灣地區的統一、康師傅、維他集團,內地品牌基本是靠著王老吉、娃哈哈、健力寶等少數SKU才挽留回一絲尊嚴。請注意,前者所說的是集團名,后者所說的只是產品名。別看當年的冰柜琳瑯滿目,實際上除了百事可樂外,佳得樂、果繽紛、美年達、七喜、激浪、純水樂俱在百事旗下。除了可口可樂外,雪碧、芬達、健怡可樂、零度可樂、怡泉汽水、醒目、酷兒、美汁源、美汁源果粒奶優、喬雅、冰露等等也都是可口可樂的產品。當然,偶爾還有寶礦力水特、益力多(沒想吧濃眉大眼的竟然也是)等來自日本的產品來湊湊熱鬧。

在本土,就連稍微起勢的國貨品牌如銀鷺(旗下有家喻戶曉的花生奶、八寶粥、好粥道),也早在2011年就被巨頭雀巢收購了。別覺得以上所提到的國貨品牌不行,這還是為了便于讀者理解,挑選出來的如今也依然存在的品牌。至于那些消失在故紙堆中的非??蓸?、天府可樂、幸??蓸?、汾煌可樂等等等,做一期紀錄片放B站,搞不好彈幕會被“淚目”二字刷屏。如今喜茶近乎隨手地推出「喜小茶汽水」就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且在汽水這個品類中給可口、百事補一刀(第一刀由元気森林送上了),并且還要比別人定位更高、賣得更貴,放十年前這就是一個商業奇跡。這批「網紅」品牌的立身之本究竟是什么?他們突破了哪些曾經被視為不可逾越的競爭壁壘?他們未來還將遇到哪些風口和機會,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我們經過對幾十個品牌的成長路徑研究,發現他們在三個方面有著獨到的競爭優勢,甚至是他們快速增長的根本所在 :
元気森林、喜小茶汽水為什么能相繼成功?一種常見的說法是,他們都搶占了新的「健康汽水」這一品牌定位,開拓出了藍海市場。然而,總是被用來給成功歸因的定位理論,似乎有犯下了幸存者偏差的嫌疑。比如添加了維生素C的怡泉,又或是不僅無糖并且還添加了植物纖維的可口可樂纖維+,為什么都攔不住元気森林的快速崛起?如果說「添加纖維」不能體現健康定位,那為什么喜小茶撿起來就又行了呢?可口可樂旗下定位于「年輕、健康、水果」的唷茶、淳茶舍都相繼敗退了,為什么定位相似的茶π、燃茶、茶里王、小茗同學卻能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在尋找“藍海”前,人們需要接受的一個客觀現實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基本上,普通人能想到的所有“新定位”,有錢又有閑的巨頭都已經請過專家調研、完成產品設計、進行市場推廣等無數輪試錯與驗證了。早在1964年,百事可樂就已經推出了「無糖汽水」Diet Pepsi??紤]到消費者對代糖持有的疑慮,百事可樂隨后也研發了以「天然的草本代糖-甜葉菊」為核心的IZZE Fusions和Lemon Lemon。如今市面上還有放棄任何添加的純粹由果汁+氣泡水的品牌Spindrift。這些個被反復探索過,成熟經驗都直接擺在臺前的市場定位,怎么能稱得上藍海?在科技含量不高的消費品領域,只有紅海、血海,以及研發人員的地中海。這不是說品牌定位不再具有意義,而是指相比定位之所在,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定位更精準、深刻、快速地植入消費者心智——也就是品牌創作「立體式內容」的能力如何。在一些人眼里,元気森林當前所面對的競爭環境是這樣一個畫面:雖然它快速搶占了無糖氣泡水市場,但前有健力寶、統一、康師傅等老牌選手,后有喜茶等新秀的快速跟進,面對群雄環伺,沒有核心能力、缺乏競爭壁壘、只懂得講故事的元気森林,只能在巨頭的圍剿中瑟瑟發抖并束手待斃。我們不妨試著代入健力寶的視角:誕生于1984年的健力寶旗下滿打滿算也不到十個單品,并且主要集中于「汽水」這樣一個品類里。簡而言之,健力寶只有健力寶,那元気森林呢?目前元気森林僅僅一款氣泡水就有5個主流口味,旗下還有燃茶、乳茶、健美輕、外星人等多個產品線,橫跨汽水、奶茶、純茶、水果茶、酸奶(正在開發中)、功能飲料等品類。
元気森林手底下不僅人多,還都是妥妥的當打之年,到底是誰圍剿誰還是兩說之事。另外,雖然說起來這有些你死我活的意味,但現實世界中和氣生財才是成年人的主流選擇,幫元気森林代工的不是別人,正是健力寶。就現階段來看,雖然元気森林140億的估值并非無人質疑,但也并非毫無依據。即使我們不能斷言其未來必然光明萬丈,但起碼他們在營銷上的打法已被證明是正確可行、卓有成效的。這也是我們要提出的觀點:在以往,「內容」往往是一個產品或推廣的附屬品,企業通常在創造了產品、確定了廣告渠道后,再去考慮要創作怎樣的文案、海報、視頻配合宣傳。
而元気森林則反其道而行之:內容先行,隨后所有的產品設計、外包裝、供應鏈、推廣渠道、推廣策略……都優先服務于內容策略。如果你帶著這個思路去審視元気森林,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個極其顯著的、區別于其他飲料公司的特征,就是「單一」。在元気森林之前,你印象中有哪個品牌會標榜自己是日系、美系、韓系美學嗎?通常品牌是不會也不可能這么做的,因為他們的目標群體是廣大受眾,他們的設計要取得的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的歡心,而是要參考整個市場上審美水平的最大公約數。舉個例子,寶潔(P&G)旗下的OLAY審美完全在線,但旗下的海飛絲、飛揚洗發水的包裝卻似乎永遠又艷又俗,是他們不懂潮流嗎?是他們請不起更多的設計師嗎?不,是這種高飽和度的艷俗包裝,放在大商場里才最容易獲得消費者的目光。在貨架角落里玩了半天極簡風格,消費者根本就注意不到,又有什么意思呢?再換句話說,20-30歲的年輕人可能會為包裝的顏值買單,但只要另外那0-20歲、30-100歲的人根本不在乎所謂逼格,那不要在品牌逼格上浪費時間才是最佳的品牌策略。而元気森林不同,他們一開始就盯準了一批約25-35歲之間,注重健康的又熱愛肥宅快樂水的年輕白領,討他們的歡心就可以了:設計風格單一,就是走「日系風」,如此細分的一個定位也就意味著調整空間并不大;銷售渠道單一,前期根本不在乎大商場貨架這一類渠道,專注不斷崛起的「便利店」渠道就是了;推廣渠道單一,不說電視廣告,連品牌必備的“雙微一抖”(公眾號、微博、抖音)在一開始他們也不怎么在乎,而是在小紅書上快速發力,專注俘獲年輕女性芳心;所有的一切都在為「品牌內容」讓步,雖然在傳統企業眼里,上述任何一個「單一」都是取死之道,可他們偏偏向死而生。
正如元氣森林首席質量官CQO秉乾曾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的使命是用戶第一,所以一切都是圍繞用戶來想、來做?!?/span>
當然,立體式內容打法也只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才慢慢具有可行性。比如被反復提及的傳播渠道(channel)的碎片化——
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是指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
由于信息技術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間和任何領域的巨量知識,一些人還可能進一步逃避社會中的種種矛盾,成為與世隔絕的孤立者。在互聯網沒有盛行,品牌傳播基本靠電視廣告的年代,商業世界也有著另一種集中化的「信息繭房」:當企業不知道電視機前是誰時,廣告就只能面向普羅大眾進行內容創作,同時企業必須在宣傳之前大規模地鋪貨,建立龐大的經銷體系,才能確保天南地北的用戶「看到的同時也能買到」。因此越老、越大、越有錢的品牌就越有優勢,試圖走“小而美”路線約等于試圖尋死。人們只能呆呆看著海飛絲、潘婷、飄柔請來各位明星甩動秀發,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這些牌子其實都是寶潔(P&G)旗下的子品牌。每天只能看著巨頭左右手打架,這種別無選擇才是真正的信息繭房。而社交媒體的興起,創造了一種可能:品牌可以全心全意地討好自己的用戶,而不必在乎無關人等的評價,因為“他人”根本看不見。
舉個例,90年代社會并不會討伐所謂的“直男審美”,因為他們真的能念叨出女性的牌子有哪些,比如潘婷、玉蘭油、歐萊雅……但如今的男性有極大的概率根本不知道有一個叫花西子的彩妝品牌,哪怕2019年花西子年度銷售額突破10億,哪怕它在全國有超過1000萬的消費者擁躉。當然我們的讀者想必有所耳聞,好,那我們稍微調高一下難度:你知道周杰倫的“御用詞人”方文山吧,那你知道“B站6級大佬”、“來自二次元的歌手”周深嗎?你知道他們聯手創作了一首由方文山填詞,周深演唱的《花西子》嗎?這樣一起廣受用戶好評且形式新穎的恰飯案例,就是一件極其微妙的證明:通過繭房,或者說圈層,我們就能實現更有效的「圈層化互動」。諸如花西子這樣的品牌,他們并不會盲目地追逐“頂流明星”或是“流量平臺”,而是僅僅在圈層里找合適的合作對象,比如在「古風圈」里的非遺手工大師、漢服品牌/KOL、古酒廠家、古風歌手……他們流量或許不算大,但卻能引起圈層內的飽和式互動。這并不是故步自封,相反分分鐘會自然而然地破圈生長。比如我們曾寫過,在2020秋冬紐約時裝周上,花西子X三澤夢X楊露三者跨界合作,以瑰寶《本草綱目》為靈感來源,將東方元素的多樣化魅力玩轉地淋漓盡致。▲2020秋冬紐約時裝周上,
以瑰寶《本草綱目》為主題的走秀場景
花西子憑借出彩的內容甚至空降日本推特熱搜。2020年1月份,一名日本網友在推特上發布了東方彩妝花西子“西湖禮盒”相關推特內容,表示被花西子西湖禮盒的包裝和質感所驚艷,對花西子彩妝傳承東方雕刻工藝的設計非常欣賞。
推特內容發出后,一時間引發了日本網友對中國彩妝的熱議,話題熱度迅速上升,空降日本推特熱搜榜第7位,瀏覽量達370萬,互動量達74萬。不少日本網友對西湖禮盒頗感興趣,非常希望未來可以在日本當地買到花西子彩妝。

說回喜茶,作為一個大齡網紅,被廣為討論的是他們最近又出了什么新設計、研發了什么新口味、或是和誰誰誰做起跨界聯名了。尤其是他們跨界聯名的頻率之高怕是可以申請吉尼斯紀錄。但掩蓋在這些「內容」之下,其實喜茶的營銷數字化建設正在大幅地和同行拉開差距,尤其在應用端,已經漸漸開始產生超出同行的驚人效果。據喜茶方面提供的數據,喜茶小程序上架兩年后,截至今年5月,喜茶GO小程序用戶已超2600萬,復購率實現超過3倍增長,門店超過80%的訂單來自小程序。更進一步,我們以他們新推出的「星球會員」玩法為例。簡單來說,星球會員就是普通會員的升級版,它需要消費者先付款179元,才能購買到12個月的「星球會員」身份。獲得星球會員的好處是可以享受雙倍積分,并且開通就會立刻獲得一批優惠券,另外每個月也會定期發放一批券,最后還有星球會員專享的積分兌換商城。
篇幅有限,我們不過多將拆解過程放出了,大體上其好處如下:1. 在經濟效益上,鎖定高質量客群,在購買后出于“買都買了”、“挽回損失”的心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星球會員的消費頻次。并且基于付費而提供的超高規格權益,將對競爭對手產生「排他」作用,持有星球會員身份的消費者將減少對相似競品的消費,轉而選擇喜茶。
2. 在長期運營上,將忠誠用戶篩選出來,可以提供行之有效的差異化互動策略。通常愿意付費179的用戶已經對喜茶有足夠的信任,可以優先將其他產品線推送給他們,比如客單價更高的品牌周邊產品,擴充邊際消費的同時深化品牌印象。
當然「付費會員」不算一個新鮮事了,尤其在線上視頻網站這一領域。然而在實施落地的過程中,尤其對有線下場景的行業而言,數字化程度不夠的企業將遇到重重阻礙。用戶可能今天用支付寶支付,明天改成用微信支付,阿里和騰訊的數據是不互通的,要怎么統一他們的積分數據?微信上發了一張「免運費券」,用戶能不能在美團和大眾點評上使用?有些單是在線下門店柜臺點單,有些單是線上下單,指引廚房工作的信息系統是否能夠統一管理,并依次做好排隊?否則「優先劵」怎么實現真的優先呢?……這還不提后端的倉儲、物流、財務等管理系統的聯動配合。挖下去,你會發現這背后將牽引出一連串的技術需求,誠然在某些環節會有一定的技術替代方案,但與穩扎穩打的營銷數字化建設的價值,完全是不可比擬的。喜茶的競爭對手將發現創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能將創意落地的MarTech應用。而要把MarTech用好,自身的營銷數字化建設必不可少。拭目以待吧,我們相信無論是奈雪的茶、茶顏悅色、樂樂茶……接下來必然在IT領域有大幅投入,尤其在經歷了疫情之后。而在與數字技術相結合方面,喜茶的供應鏈建設、數據標準化建設、周邊產品的規劃、其他市場(如包裝飲品市場、下沉市場)的開發……也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如果對此有興趣了解,可以點個「在看」告訴我們,我們之后就去做一期案例拆解。
當一個又一個的新品牌涌現,誠然并不是每一個都會成功,但在爭議之外,一些品牌正真正成為新一代企業的典范。他們不是網紅、不是新秀、甚至不是所謂的趨勢,他們此時此刻,就已經是這個商業世界的頂級玩家。而他們的成功路徑可以歸納為三句話:以內容為箭,以互動為弦,以數字為弓。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