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道阻且長?或是下一個風口!
隨著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逐漸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成為主要的發展方向。而農村電商作為農村信息化農業商業方面的體現之一,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
農村電商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變得龐大,近年來農村電商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也保持快速發展的形式,根據數據顯示,農村網民到數量已經到達了2.25億,占整體網民的26.3%,從普及率上,到2018年底,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是38.4%。城鎮地區74.6%。盡管這兩年互聯網流量逐漸減少,但是在農村市場,在下沉市場,普及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萬億藍海市場,巨頭入局帶動農村電商新發展
線上電商紅利不斷衰退,互聯網巨頭們將新零售視作電商行業突破瓶頸的新方向。隨著新零售布局不斷深入,城市新零售消息從不間斷,連農村新零售這塊難啃的骨頭,也早早被巨頭們納入了爭搶范圍。
2018年數據顯示,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179億元,增長10.7%,高于城鎮消費增速,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農村的消費升級大幕正緩緩拉開。農村電商作為農村消費升級的外生驅動力,有望帶動零售行業整體估值提升。業內估計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8.87%,2020年我國農村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860億元。
各電商巨頭也在馬不停蹄的開始布局。這也不僅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還推動這農村農產品標準化,商品化,品牌化進程。
農產品作業標準化,銷售品牌化一直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
農產品由于在存儲以及運輸過程中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這就導致了對于小規模生產基地來說需要承受較大的分擔,所以這些小規模生產商不得不與一些大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但是隨著網絡平臺的規范化銷售,使得各大電商平臺也進入標準化流程與管理。而由于小微農商在生產中缺乏標準化的意識,所以在與大型平臺合作的過程中會失去準入資格。
同時,農村電商在農產品銷售時,主要采用零散經營和銷售的方式,而且不同的賣家銷售的價格和方式也都不同,這種各自為政,缺乏規范化的經營模式導致農產品銷售無法實現品牌化發展。產品的品牌化發展中不能只注重地理標志,還需要打造具有城市市場的品牌。
比如,在農產品的網絡銷售中,對于同一個地區的特色產品銷售的商家比較多,所以買家在購買的過程中難以對這些賣家的產品進行比對,無法分清產品質量的好壞。同時由于缺乏對產品的系統化宣傳,導致產品無法發揮品牌效應,使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足,無法為潛在的消費者提供產品了解的機會。而要想打開產品的知名度還需要保證產品的質量,進而提升產品的銷量。
而電商走進近農村,通過與農產品基地的合作,制定農產品指標,進行原產地貨源的精挑細選,嘗試解決農產品的標準化,商品化和品牌化等諸多困擾農產品發展的難題,通過供應鏈一體化,品牌一體化,渠道一體化與農產品基地進行合作,推動農村電商共同發展。
最后一公里,從前端到后端
農村物流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強大后盾,是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的新引擎。然而,多年來,農村物流落后,特別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環節嚴重阻礙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因此,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能否處理好關系到發展農村電商的未來發展,這同樣也是農村物流迫切需要的。
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物流不健全。目前村鎮物流布點成本高,出于利潤考慮,一些物流、快遞公司不愿涉足村鎮網點建設。此外,村鎮物流多以收發農產品為主,一些季節性較強的生鮮產品往往對物流配送有著嚴苛的要求,難以滿足客戶的要求,致使物流配送望而卻步。
對于農產品上行,把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需要從前端到后端全渠道的資源整合和體系搭建。但是在物流建設過程中,冷鏈和成本是主要難點。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總額達到4萬億元,同比增長17.6%,但在全國物流總額的252.8萬億元中僅占1.58%。現在,農產品進城的物流體系還處于初級階段物流集散較為薄弱,還需要逐漸完善農產品產地預冷、全程冷鏈配送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
電商發展和布局深刻地影響著快遞行業的發展。一方面,部分電商在發展初期通過低價運營的策略吸引顧客,從而大量壓縮成本,快遞價格也被壓得很低。另一方面,一些電商延長產業鏈,不斷布局快遞行業,直接影響行業發展格局。
2019年1~4月,農村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超過30%。然而,部分鄉村的配送體系卻跟不上村民消費和發展的需求。
要想富先修路,在農村市場,把農產品賣出去才能致富。一條是基礎設施的路,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為農產品走出去提供基礎保障。一條是信息化之路,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把農村的山水風光、人文風俗、土特產品搬到網上,以信息化的發展帶動知名度的提升。
近年來,農村互聯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2018年,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95%。累計建設縣級電子商務中心和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個,鄉村服務站點8萬多個。
隨著農村物流的深入發展,物流運營主體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的趨勢,郵政企業、原有的交通運輸企業和農資企業,個體運輸戶都在成為物流主體。但是傳統的直接配送模式,對物流資源的利用不充分,效率也比較低,為了達到物流供需雙方的最合理的匹配,可以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共同配送的模式。這樣既可以使物流運營更快地達到專業化、規范化,還能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在電商平臺的重度參與下,農村物流得到較大的發展。菜鳥與天貓聯合宣布啟動“神農計劃”。計劃兩年內在全國開設100個原產地生鮮倉庫,覆蓋全國生鮮主產區。京東生鮮宣布推出了“京東生鮮賦能計劃”,將自己的生鮮物流向社會開放。
同時,郵政“快遞下鄉"工程也在穩步前進,到目前為止,農村鄉鎮一級快遞網點覆蓋率已達95.22%。2018年全國新增直接通郵建制村1.6萬個,直接通郵率超過98.9%。全年農村地區累計收投快件120億件,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過7000億元。
而針對冷鏈流通體系建設,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冷藏車保有量同比增長28.6%,連續5年增速維持在20%以上。
在后端,直接將農產品和商超對接,不僅可以減少冷鏈物流成本,還可以降低購物風險。農村淘寶與大潤發簽訂了合作協議,農村淘寶農產品上行品牌淘鄉甜可在20個城市160家大潤發零售店與消費者見面。
在超短供應鏈、特色物流網、新農人、線上線下結合等發展因素的作用下,新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將構建農村地區新型生產力與新型生產關系。
除了物流成本和配送,人才,觀念都是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
在農村電商發展中,存在嚴重的觀念數字鴻溝。農村與城市相比,地域偏僻,信息技術落后,農民對于網上進行商品買賣的方式不信任,他們普遍認為網上交易不安全,操作困難,再加上他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觀念老舊,因此他們的購買轉化難度陡然上升,解決觀念上的數字鴻溝顯得更加困難。
農村電商的發展需要專業人才的注入,然而,在地域,發展前景,待遇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下,專業技術性和運營管理人才都不愿意留在偏遠地區發展,這就導致了服務站點大都是農民,沒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和專業的只是,就沒有辦法為農村電商注入新思想,新血液。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是自發是的,雖然有各大電商平臺的推進,但是在各種制約下,仍然發展緩慢。在未來,農村電商的發展更多的需要電商平臺與政府共同努力。一方面,電商企業要加快農村物流網點的建設,配備專業化的電商人才,為農民提供專業化的電商服務。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大力扶持深入農村的電商企業,并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電商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同時電商企業也要不斷去引導,幫助農民,使農村電商朝著標準化,規模化,信息化發展。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農村電商新經濟正在穩步向前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更是農村電商的新機遇。
特別申明:本文為平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