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 今年雙十一,“三通一達”訂單概覽
11月12日凌晨剛至,年度消費盛宴落下帷幕。
11月12日下午,中通快遞年業務量突破100億件。中國整個快遞行業在2014年才正式進入“百億時代”,5年后,中通快遞成為首個邁入“百億”單量的公司,無論是對快遞市場還是整個行業,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放眼至整個快遞行業,雙11充滿著增長的色彩。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到的數據,11月11日全天,各郵政、快遞公司共處理5.35億快件。這一數字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近3成(28.6%)。
國家郵政局預計,今年的“雙11”旺季高峰期將從11月11日持續至11月18日,在這一高峰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到28億件。
目前部分快遞公司給出了雙11一整日訂單的大概數據:
中國郵政訂單量超過1億件,快遞收寄量達6668萬件,同比增長91.5%;
中通快遞至11日23:31,快遞訂單量突破2億;
圓通速遞雙11訂單量比2018年提早4小時8分破億;
德邦至11日18:42,大件快遞單產品收入破億;
順豐11日全網收件量環比平日增長145.6%,雙11首日派送率超六成。
除去按收入計算的德邦,僅中國郵政、中通、圓通三家的雙11當日訂單總量超過5億,占國家郵政預期的18%。加上申通、韻達、百世、順豐等未公布具體數據快遞公司的單量,超過預期不是問題。
對整個快遞行業來說,發揮作為消費者和商家的連接橋梁作用并不容易。
為了應對可預期的龐大需求,雙11前夕,各家快遞公司普遍都在補充自身硬件。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雙11前,全行業臨時聘用近40萬人和12萬輛汽車,新增360多萬平方米處理場地和3000多套自動、半自動分揀設備。
技術上,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的量產和規模化應用也在今年雙11得以實現。全國建成200多個智能化分撥中心,順豐、京東、菜鳥、蘇寧等在全國建立多個無人倉。大批倉儲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的應用,可以直接作用于自動識別暴力分揀行為。
除城市地區,全國累計建設的8.2萬個末端公共服務站,38萬多組智能快件箱,以及5.9萬個農村快遞公共取送點的設立,對快遞末端服務的全面覆蓋形成有效補充。
此外,今年雙11,快遞的寄、發劃分也和往年一樣出現明顯的區域化。日寄發快件量排名前五的城市是:廣州、金華(義烏)、上海、深圳、杭州。日投遞快件量排名前五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合的城市占了3/5。
增長的數字背后,快遞的行業狀況更值得探討。
一方面,雙11快遞漲價成為常態;
另一方面,快遞公司為搶客戶打起價格戰,快遞價格下降也成為不爭的事實。
快遞費到底是漲了還是降了,對于參與促銷的消費者來說,感知并不明顯。就拿筆者在某平臺買的洗發水來說,因單價未滿限定消費額度,平臺收取10元快遞費。這一價格與平日無異,因此感受不到漲價或降價的存在。其他平臺大多以包郵為主,費用變動更難被察覺。
而商家則大不相同。每天單量數萬的中小商戶是快遞漲價的直接承受者,對他們來說,快遞漲一塊錢,就意味著每天的運費成本增加好幾萬,利潤空間大的供應商還可承受,靠走量賺錢的商家則不得不重新選擇配送公司。
今年10月開始,中通、圓通等快遞公司陸續宣布11月11日起上調快遞費用。按照往年慣例,漲價將從國家郵政局認定的高峰期下延一周左右。但這波慣常操作在今年有了異動。
11月6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快遞行業涉嫌壟斷行為告誡會,將部分快遞公司“協同漲價、限定交易”等行為定義為“涉嫌壟斷的違法行為”,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等無一例外都被點名。
根據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受理的79起投訴舉報,涉嫌壟斷的行為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今年9月份以來,圓通、中通、申通、百世快遞、韻達等快遞公司先后進行較大幅度提價,由原來的首重2.6元/公斤上漲至4元/公斤,續重由1~2元/公斤上漲至4元/公斤,同時對漲價前已經簽訂合同的商家單方毀約;
二是一些快遞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拒絕交易,商戶投訴,因快遞費上漲,一些商戶想更換合作方,但其他快遞公司均不收貨,無正當理由拒絕交易,商戶只能被動接受原合作快遞公司漲價。
降價容易漲價難。
爭奪市場時不計成本地降價,價格戰過后回歸理性想漲價,價格戰的弊端在不斷顯現,當低價成為爭奪市場的唯一制勝法寶時,隨價格而變化的用戶預期由誰來實現成為問題。
2019年上半年,快遞業票均收入為12.2元,同比下降1.6%。通達系公司,下降幅度更是夸張:中通快遞單件收入為1.63元,單價同比下降11.3%,申通快遞單件收入為2.85元,同比下降8.36%;圓通快遞單件收入3.02元,同比下降10.89%。
國家郵政局11月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快遞平均單價還在繼續下降。前三季度,快遞業平均單價為12.0元,比上半年下降了0.2元。
但始終高于行業均單價的“異類”也有。2019年上半年順豐票均單價為23.62元,同比增加4.10%。至9月,順豐快遞單票收入降至21.77元,同比下降了11.32%,但仍牢牢守著行業的價格上限。
在三通一達為同質、低廉服務打價格戰時,順豐從高價高質服務向低價、同城等單價相對較低的服務延伸。兩種不同經營模式下的策略,為快遞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玩法演示:與其在電商市場份額幾乎固化的流量里廝殺,不如去開拓更多的場景。
特別申明:本文為平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頭條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