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2019內容紅線、整頓信息、最新趨勢匯總
朋友,點上方「關注」

近來,新媒體監管又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據網信辦2月27日傍晚發布的消息,最近2個月內,全網有49萬余個違法違規賬號被注銷。
對于身在其中的新媒體人來說,應該如何繞過雷區?我們為此梳理了2019年以來官方發布的整頓動態和內容紅線。
01
網信辦重點整治12類違法違規信息
各地網信辦開啟專項治理
1月3日,針對網絡生態問題頻發、各類有害信息屢禁不止等問題,國家網信辦正式啟動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并將持續開展6個月。
整治主要圍繞各類網站、移動客戶端、論壇貼吧、即時通訊工具、直播平臺等,重點針對12類信息:
淫穢色情、低俗庸俗、暴力血腥、恐怖驚悚、賭博詐騙、網絡謠言、封建迷信、謾罵惡搞、威脅恐嚇、標題黨、仇恨煽動、傳播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流行文化等。
02
平臺重拳出擊打擊違規內容,
2個月內幾十萬賬號被處置或封禁
在網信辦劍指12類違法違規內容的治理專項行動中,明確指出“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即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承擔各自相應的責任。
針對色情暴力類、低俗類內容、“污”“喪”文化、詐騙、涉黃各類違規內容,各平臺也開展了相應的內容整頓。
多個平臺在聲明中提到,要抵制虛假營銷、虛假信息,抵制無污不成文的文化、喪文化,抵制毒雞湯,反對販賣焦慮,打擊騙取流量的行為。
03
短視頻100條出臺,
宣揚頹廢人生觀等內容不得出現
隨著短視頻創業的發展,短視頻內容的監管也成為重點。
1月9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的官網上發布了《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下稱《規范》)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下稱《細則》),進一步規范短視頻傳播秩序。
比如,其中重點提到:先審后播,彈幕也要審核;平臺審核員數量應和短視頻條數匹配
;將共享違法違規文章上傳賬號名單庫;喪文化、一夜情、非主流婚戀觀等不得出現。
網信辦的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還在持續進行中,新媒體的監管也會不斷趨嚴。需要注意的是,抵制毒雞湯、喪文化、頹廢人生觀以及販賣焦慮情緒等關鍵詞在最近的整頓中被反復提及。
對于這波專項整頓,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謝永江曾發表觀點,他認為平臺的網絡運營者應配備與其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加強人員培訓,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技術手段,嚴格開展網絡內容巡查。
北師大刑科院暨法學院副教授吳沈括認為,平臺應該以這次專項行動為契機展開全面深入的自查,對已有的有害信息進行處理,對未上傳至網絡的信息進行嚴格審查。
從自然生長到走向成熟,監管也從疏松走向規范,這是每一個行業發展的必然過程。新媒體依然在蓬勃發展,用戶需求依然在持續擴張。不必驚慌,不必悲觀,未來依然可期。
以上內容整理自:網信中國,網信北京,網信浙江,網信上海,網信廣東,掃黃打非,微信派等官方公眾賬號,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微博,知乎,鳳凰網,網易號等官方發布。
特別申明:本文為平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頭條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