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2億到千億身家,腦白金創始人經歷了什么?

點擊「關注」,掌握最新鮮互聯網動向

1月25日,史玉柱亮相年會
1月25日,巨人集團創始人史玉柱身穿胸口印有“今年過節不收禮”,領口印著“腦白金”字樣的運動服亮相公司年會。他身后的背景上,印著碩大的“30”。
成立于1989年的巨人,今年30歲了。正在遭遇自己的中年危機。
海外收購項目幾經波折仍難塵埃落定,業績承諾無法完成,股價一路下跌。
史玉柱在會上表示,要大膽啟用90后,讓公司年輕化。
不管是營銷大師的實至名歸,還是幾度歸隱幾度復出的反復行徑,史玉柱給人留下的印象都是狡猾的。
但這一次,他說的應該是真心話。
史玉柱不著急
2018年,史玉柱似乎已經不打算在重現年輕時的奇跡。
根據他的微博顯示。年初的時候,他在美國玩兒實彈射擊,10槍里面有9槍都打在了10環區;3月份的時候,他認定中美貿易戰打不起來,因為特朗普是個商人,而他最了解商人;4月底時,史玉柱去了死海,身上涂滿了黑泥;7月了,他因為在日本吃多了生食進了醫院;臨近年底,史玉柱在南極打卡,他表示,自己遇到近千只母企鵝圍觀,“斷然與她們保持5米距離”。
“史玉柱大閑人”看起來一點兒也不著急。似乎忘了自己巨人網絡董事長的身份。
借殼上市后,巨人網絡一路走低
這一年,巨人網絡日子并不好過。
根據已公布的巨人網絡2018年前三季度財報,這家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為9.9億元,這意味著已經過去的第四季度里,巨人網絡需要盈利5.1億元,才能完成回歸A股市場借殼上市時簽署的、15億元的對賭協議。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狀況迭出的2018年,史玉柱想要完成這個目標,難如登天。
2014年,史玉柱攜巨人網絡離開華爾街。2015年初,巨人網絡借殼“世紀游輪”上市回歸A股,其時,史玉柱簽署了一個在2018年底兌現的業績對賭協議,協議中約定,巨人網絡承諾2016年利潤不低于10億元,2017年不低于12億元,2018年不低于15億元。
這個成果看起來難以達成——2015年,巨人網絡的收益剛剛經歷斷崖式下滑,而公司最主要的項目游戲《征途》,已經進入了衰退期。
2016年1月4日,已經閑云野鶴般生活了三年的史玉柱宣布回歸巨人網絡,成為董事長。
此次回歸的史玉柱儼然一副改革家的姿態,他推動了一系列改革與調整措施:他宣布施行“狼性文化”;親自參與游戲研發;短時間內裁掉了133名干部——其中甚至包括2004年就加入巨人,曾擔任《征途》研發總監的CTO宋仕良。
這種改革看似是有成效的。
巨人網絡回歸A股后,股價連續20天漲停,市值飆升。2016年12月4日,市值沖破千億,達到1026億人民幣。
新的業務增長點也出現了。巨人網絡新推出的兩款手游《球球大作戰》和《征途手機版》表現都不錯,2016年第二季度,充值金額就超過了當年以吸金著稱的《征服》。
2016年,巨人網絡實現營收23.24億元,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10.68億元,同比增長338.15%。第一次考試的成績達標了。
按照史玉柱的規劃,一切順利的話,他會在“第四次創業”中再次成功。
巨人的中年危機
對于一個人來說,中年是最讓人焦慮的。背負家庭重擔,處處都是漏洞,事業卻基本已經定型,想要再突破,尋找新的增長點卻是難上加難。人生似乎一眼就看到頭了,而且肯定是以走下坡路的形式。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中年危機同樣存在,也同樣危險。
在商海中多年摸爬滾打的史玉柱很清楚這一點,他之前的改革就是減負,開發手游則是努力讓大船轉向,但想要讓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真正煥發青春,還需要尋找新的邊疆。
從2016年10月底開始,史玉柱開始頻繁前往以色列。
被史玉柱看重的Playtika
他相中了以色列的游戲生產商Playtika,這家主打休閑社交棋牌類網絡游戲的公司,號稱“全球唯一一家不是靠團隊研發游戲,而是靠AI(人工智能技術)改造游戲的高科技公司”。簡單理解一下,Playtika就是高科技版、以色列版的QQ游戲和聯眾平臺,用戶廣泛,變現路徑極短,現金流穩定,未來可期。
史玉柱對收購Playtika寄予厚望,在他看來,Playtika可以補足巨人網絡在海外市場的不足,可以讓巨人網絡快速介入飛速發展的手游市場,還可以成為公司的技術儲備。
唯一的問題是,錢不夠。
當時,巨人網絡一年營收入23億元,卻想吞下這個一年能賺77億元的項目。而且,一次掏出305億元,不光政策上不允許,風險成本也太高。
史玉柱不得不進行資本布局——他組建了一個包含13位成員的財團,在開曼群島注冊了一家公司,試圖以“財團從銀行貸款,買下Playtika,再轉給巨人網絡”的路徑達成目的。
他想的很理想,只要完成這一系列精妙且復雜的并購,就可以讓巨人網絡資產暴漲5倍,營收和利潤當然也會隨之提升。
可史玉柱沒想到,此后的事情發展要脫離他的控制了。
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來項目備案通知書,指明該項目需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此后項目停滯,資本內部開始多方博弈。
2018年8月6日,項目進入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審核階段,當天,巨人網絡停牌,業內普遍看好此次停牌,認為巨人網絡收購Playtika項目有重大進展。誰知,兩天后,項目暫停審核。
2019年1月17日,巨人網絡發布公告,宣布繼續推進收購海外游戲公司Playtika。
距離開始收購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半,巨人網絡的蛇吞象還能成功嗎?諸多業內人士表示悲觀。但看起來史玉柱顯然不在其中。
這個毀譽參半,卻永遠不可忽視的商業人物,畢竟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韌性。
巨人衰老史
1989年,史玉柱回到深圳。他的身上帶著4000元錢,還有自己完成的打字軟件,他用1500元在《計算機世界》上打了1/4版的廣告,13天后,就收到了15萬元的銀行匯款單。這讓史玉柱欣慰,此前,這個創業者一點兒底都沒有,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辭去公職創業,是任性還是賭博。
拿著第一桶金,史玉柱注冊了巨人公司。
1993年,珠海巨人集團成為中國第二大民營高科技企業,31歲的史玉柱登上《福布斯》大陸富豪榜,位列第8。
1994年,巨人集團進軍房地產,擬建的巨人大廈最初規劃為18層,卻因為政府的要求和史玉柱的野心,一改再改成了88層,投資從2億元,漲到了12億元,計劃3年完成。
然而,巨人這一次終究沒能站起來。盡管史玉柱想盡了辦法,比如加大力度銷售計算機、藥品與保健品,比如出售“樓花”,但在1996年時,巨人大廈的資金鏈還是斷了。一夜之間,史玉柱負債兩億,成為中國“首負”。
1998年,史玉柱復出,這次他帶來的產品,叫“腦白金”。
腦白金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了,盡管大家都不喜歡,但它還是成了中國20年來最暢銷的保健品,史玉柱也因此東山再起。
2004年11月,上海征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史玉柱正式進軍網游業,該公司出品的《征途》,也成了第一款免費卻最賺錢的網游產品。2007年11月1日,征途網絡改名巨人網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價最高的時候,史玉柱身價突破500億元。
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是在軟件、地產、保健品還是后來的游戲行業,不管是突飛猛進的創業期還是閑云野鶴的蟄伏期,史玉柱從來沒有放棄對“巨人”這一稱號的喜愛——這體現在未竟的巨人大廈,在紐約敲鐘的巨人網絡,或者出品腦白金的健特公司——這個名字來自于英語中巨人一詞Giant的音譯。
每一個曾經在史玉柱麾下征戰過的下屬都能回憶起他充沛的精力、天馬行空的想法和異于常人的控制欲。“就像真正決定別人生死的巨人一樣。”
史玉柱始終是想做巨人的。直到最近。
如果說2017年8月8日發表微博“我不是巨人,是小人”還算得上調侃和隱喻的話,2019年初,對90后人才的渴求,則意味著巨人終于意識到一個事實。
他老了,已經難以掌控一切。
解剖一個巨人
常常有人說,2018年是資本的寒冬。這場風雪原因多樣,許多傳統企業遭遇中年危機也該是其中之一。
對于任何一名商業人物來說,普通意義上的功過是非和成敗得失,都很難去具體評價,也不該由外人去評價。對史玉柱也同樣如此。
但在這位衰老巨人的身上,你能看到許多中國企業的輝煌、窘境與未來。于是,在2019年初,巨人網絡和史玉柱恰好成了適合解剖的那只麻雀。
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第一代創業者憑借東風扶搖而上,滿肚子雄心壯志。過于快速的成功,很快讓創業者迷失自我,原本就根基不穩的產業,遭遇第一次大危機。無數人因此沉淪,也有人向死而生,臥薪嘗膽者復出時正值壯年,看得清形勢,也把握得住人心,在打著“擦邊球”的行業中,在毀譽參半的評價聲中,他們再次崛起,這一次,卻懂得審時度勢,小心翼翼。
如果不是遭遇網絡時代這樣的巨變的話,這些企業想必都能穩步發展,有序傳承。但是,當網絡時代,甚至移動互聯網時代如風暴般到來時,昔年的創業者就迎來了中年危機——不管是本身的年齡上,還是團隊的進取心上,抑或是對這個時代的理解上。
有心力挽狂瀾者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對昔年一起奮斗的伙伴“杯酒釋兵權”;智者急流勇退,甚至不再強求事業的自我傳承,轉而找來更適合的職業經理人打理事業;狡猾如史玉柱者,一方面看似歸隱,尋山問水,一方面試圖為事業找到一片新的邊疆,激發它的生命力。
但壞消息還是一個接一個的來了。
2018年底,史玉柱在南極
尼采曾說過,“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加強大”,史玉柱是這一信念的堅定擁護者,但2019年初,這位剛剛展露謙卑的巨人想必更認同到另一句話。
“時間就是金錢。”
特別申明:本文為平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頭條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