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雞叫價20億!開店600家,肯德基麥當勞全慫了!
朋友,點上方「關注」

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黃燜雞米飯,中式快餐的三巨頭,這兩年被安徽的一只雞干趴了。
盡管它已坐擁600多家直營店,在中式快餐連鎖品牌中數一數二,但如果你是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可能聽都沒聽過。
不過在安徽,它婦孺皆知,還是條肯德基、麥當勞都壓不住的地頭蛇!
這個中式快餐品牌,叫老鄉雞。顧名思義,它的菜品和雞有著不解之緣。原因很簡單——它的創始人,就是個農村養雞專業戶。
他叫束從軒,36年前開始養雞,15年前做餐飲。養雞,他養到了安徽第一;開中式快餐店,又即將做到全國第一。2017年,老鄉雞的營業額,就已接近20個億。
以農民身份出發,干到餐飲大佬,他的成功,離不開一群“失敗者”。
在一次采訪中,束從軒曾總結了被淘汰的創業者,并歸為三類。他一邊感慨,一邊引以為戒。
對他而言,看別人是怎么死的,就知道自己該怎么活了。
1、有點錢就搞多元化,必死
被淘汰的創業者中,束從軒屢見不鮮且感觸最深的,是這一類人:主業剛步入正途,手里有了閑錢,就貿然進行多元化經營。
他還以親身經歷為例。“肥西當地有一名從事被單印染的企業主,當時規模比我們大得多,90年代初就有三四百人,當時我們才不到十個人,他后來延展到建筑、酒店、貿易、飼料等等各種產業,過度擴張最后導致破產。”
“許多事情,沒做之前以為是餡餅,做了之后是陷阱,所以盡量應集中精力。”
這類人帶來的教訓,讓他極度“保守”,往后干什么都不敢離開雞。
1982年,他從部隊復員,回到老家肥西縣。不像現在創業九死一生,那是個靠個人努力就能大概率實現夢想的時代,束從軒不想種田想創業,又見當地糧食年年大豐收,他思來想去,養雞!
其實糧食多了,還能做米粉、釀酒等等,可他本錢有限,只好養雞。
到了90年代,他就成了肥西縣最大的養雞專業戶;21世紀初,已經是安徽最大的禽類養殖企業。
養雞到這地步,在束從軒看來,基本就到頭了。接下來,不能就混吃等死吧?
既想跨行業,又生怕掉進“多元化”的坑,不想和雞離得太遠,這讓束從軒苦惱得很。直到有一天,他意外收到一張快餐特許經營培訓邀請函,腦里的燈泡刷一下就亮了。
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中國快餐行業,很有錢景。他又是養雞的,開快餐店,搞個上下游全產業鏈,聽起來就洋氣。
2003年,肥西老母雞——老鄉雞的前身,誕生了,一碗老母雞湯,喝得安徽人民油光泛發。隨后十幾年,束從軒在安徽開了500多家,比肯德基、麥當勞的總和還多。在外工作、學習的安徽人,回家后不去打卡喝碗雞湯,怕是個假安徽人。
甜蜜的負擔又來了。做個快餐又成了安徽第一,咋辦?
這時的束從軒,硬著頭皮也得上了:進軍全國。外頭的人吃得慣嗎?愛喝雞湯嗎?束從軒不知道,只好隨機應變。
他變的第一件事,就是名字。
根據他的說法,原來的名字肥西老母雞,在安徽無人不知,還有親切感,但到了外頭,籍籍無名不說,還容易讓人聯想到“肥母雞”,本來主打的是健康快餐,反倒成了不健康。
老鄉雞就不一樣了,這名字“簡單、順口,還能打親情牌。”
2、只會傻干,找死
第一類被淘汰的創業者,讓束從軒30多年來,萬變不離其雞。這類人,教會他腳踏實地。
而第二類被淘汰的創業者,則激勵他把生意越做越大,他們是那種“一直堅守在行業,但是沒有主動推進產業升級、產品更新換代,也沒有深入研究品牌化運營,又死在了半路上。”
堅守行業沒錯,但做生意,更要會思考。
最初束從軒決定做餐飲時,正是肯德基、麥當勞洋等快餐大行其道之時。一時間,做炸雞宛如風口,國人山寨迭出,而且活得也不錯。
束從軒反其道行之,他的宣傳強調兩點:一,普通餐館采用40天的速生白羽雞,我們用的是180-200天長成的老母雞;二,堅持中式菜品,強調燉品,以營養為賣點。
肥西老母雞湯
不跟風,是跟不起。他養的是土雞,炸雞用的是速成雞,如果他做炸雞,毫無成本優勢。此外,他哪敢和肯德基、麥當勞比做炸雞,知名度上就分分鐘被碾壓。
戰略大方向想得明明白白,到了戰術執行層面,他卻懵了。
2003年,束從軒滿腔熱情地開了肥西老母雞,每家店都門庭若市,那時,他大概要以為自己是經營奇才了。沒想到,一算賬,虧大了!
束從軒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生意那么好,怎么能虧呢?
“后來我們來了一個職業經理人,他幫我們算了一下,我們光是菜品成本就到了70% ,你怎么可能掙到錢呢?”
束從軒幡然醒悟,在養殖業,他是創業老兵,在餐飲業,他就是個新兵蛋子,處處都有坑等著他跳。
餐飲的成本控制,是第一個坑,在他沒日沒夜地記錄經營狀況,總結了6本運營手冊后,才算摸清點門道。
才出龍潭,又入虎穴。沒幾個月,他又掉進更大一坑——食品安全。2004年初,禽流感來了....
香噴噴的老母雞湯,沒人喝了,可愛的小雞仔,一斤一毛都沒人要了。他抓耳撓腮也想不出轍來,愁得他“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但他抓住了一個機會。
有一天,合肥市市長到他的養殖場視察疫情,束從軒提議:眼下禽流感疫情嚴重,老百姓聞雞色變,您能不能到我們店里帶頭吃雞?
市長欣然同意,第二天就去了肥西老母雞。束從軒趁熱打鐵,又組織了數千民市民一起吃雞,這才和禽流感劃清了界線。
那次禽流感,讓他心有余悸。下次又該如何?不能老叫市長吃雞啊。
于是他著手變革了飼養模式。以前,他們向農戶提供種雞,整個養殖過程都由農戶完成。如今,先由養殖公司向農戶提供雞苗,農戶散養土雞滿100天后,養殖公司將其回收,再養80天,這過程中,養殖公司要檢查疾病、藥殘、育肥等,每只雞都可溯源。
選擇農戶時,考察他的硬件設施,也考察人品。簽訂合同時,不與一戶單獨簽訂,而是5戶一組,讓他們相互監督,一戶出現問題,5戶都要被罰;農戶還必須找一個在當地有聲望的人作擔保,一旦出現問題,擔保人有連帶責任。
有監督,也有獎勵。老鄉雞會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員,還設立風險金,每年還評選先進農戶...
創業30多年,束從軒遇見過形形色色的危機,如果只懂傻干,早死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3、貪圖享樂,該死
有些人,富裕后便迷戀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其事業離死也就不遠了。
這類被淘汰的創業者,束從軒形容為“企業家個人品質不高,掙錢之后,賭博、揮霍......精力轉移到享樂,這樣事業沉淪的例子也不少。”
企業家的精力,就該放在企業上,否則就淪為了暴發戶。
今年56歲的束從軒,還奮斗在第一線,因為老鄉雞也有許多問題。
比如,網上說菜難吃、性價比不高的人,不在少數,還有投訴服務態度差的;另外,中式菜品的標準化問題,也沒能得到完善的解決;老鄉雞的物流機制,仍不夠成熟;怎么吸引年輕人,拓寬消費者的年齡層次;“全產業鏈+直營”的重資產運營模式,難以快速擴張....
只要企業還沒死,就一定會有問題,貪圖享樂無異于半途而廢。
因此好的企業家,幾乎都是延遲滿足感的高手,外界看來就像是毫無情趣的工作狂。張一鳴甚至認為,延遲滿足感程度不在一個量級的人,是沒法進行有效溝通的。
1994年,束從軒已經是肥西縣第一養雞大戶,他沒急著數錢,而是花30萬巨資購入一批電腦孵化種雞設備,到了2000年,終于做成了安徽最大的禽類養殖企業,還把占地300多畝的國營養雞場給承包了。
有農民的踏實、拼搏,卻沒有小富即安,墨守成規的惰性,這稱得上農民企業家。
老鄉雞的故事還沒完,但束從軒已越發低調,現在出面更多的,是他的兒子,束小龍。
希望這個梳著大背頭的富二代兼海歸,能聽進去他老爹的一句話:
“一個人一生圍著地球亂轉,
到老沒有一件事情圍繞你轉;
一生只為一件事情轉,
到老地球都圍繞你轉。”
特別申明:本文為平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頭條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