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銷量下降80億單,銷量狂跌的背后是誰拋棄了它?

點擊「關注」,掌握最新鮮互聯網動向

你上一次吃方便面是什么時候?
一周前?一個月前?還是一年前?說實話,我已經很久沒有吃過一碗飄香四溢,熱氣騰騰的桶面了。
根據世界方便面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我國內地和香港方便面年銷量減少約80億包。很顯然,方便面的地位正在降低。作為泡面行業的龍頭企業,康師傅和統一業績受行業影響明顯,連續4年銷量顯著下降。
曾經方便面是門很好的生意
1958年,在一個狹小的研究室里,臺裔日本人安藤百福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包雞味方便面。此后,方便面因易儲存、易攜帶、方便食用等因素迅速走紅,并在數十年間身影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1970年,中國的第一包方便面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廠研制成功,隨即迅速被投入生產。
到了20世紀90年代,外資企業紛紛來華建廠,促進了我國方便面產業在生產技術、質量監管以及產品研發等多方面的進步。
之后外出務工人員劇增,帶來人口紅利的同時,也讓我國方便面銷量迅猛增長,“康師傅”和“統一”搶占先機占領了中國市場。康師傅公司年報顯示,2006年至2013年康師傅方便面板塊營收從10.52億美元增長至43.32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產銷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方便面營業額一度連續18年遞增。2013年,中國內地和香港方便面總銷量達462.2億包,平均每秒打開1465包方便面。
方便面的“寒冬”
然而,這種欣欣向榮的趨勢卻在2013年戛然而止。
從2013年起,國內方便面廠商遭遇“寒冬”。整個行業都在走下坡路。世界方便面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方便面銷量,已從2013年的462億包跌至385億包,跌幅近17%。而全球其他方便面市場在過去幾年均保持穩定。
方便面銷量“斷崖式”下滑的背后,反映出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
綠皮火車和方便面是公認的絕佳“伴侶”。據統計,以往有近20%的方便面銷量發生在交通系統上,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在火車上。那么問題來了,是誰在為方便面買單?
是城市務工者。在2014年之前,進城就業的中國人口一直呈上升態勢。但就在近兩年,這一趨勢已出現逆轉。2016年,在城市生活的務工人員數量同比去年減少了170萬人。而這組數據的出現,剛好與方便面銷量下跌幾乎發生在同一時段。
綠皮火車變少了,“花生瓜子方便面”的叫賣聲也少了。大量農村勞動力正在返鄉,乘客對方便面的需求已大不如往日。
連續2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中國方便面行業觸碰到天花板。而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外賣行業的崛起。近年來互聯網逐漸浸潤人們生活,無論是在公司加班還是選擇周末宅在家,快捷便利的外賣成了人們的最佳選擇。短時間送餐上門,菜樣豐富,味道鮮美,方便面已不再是“方便食品”的唯一選擇。人們也向著更加健康、多元化的飲食方向發展。在比達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第三方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中,2016年國內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達1761.5億元,較2015年全年交易382.1億元上漲了361%!而這些增長的交易額有一部分就是從方便面的市場份額中侵蝕過來的。
當然,同樣引人關注的還有便利店。自2010年到2015年,國內便利店總數從2.1萬家擴增至4.4萬家。連鎖便利店逐漸取代了小賣部,雖然它依舊保留著方便面的銷售渠道,但同時也向消費者提供糕點、便當、關東煮等多元化即食食品,方便面市場再一次被分薄。
中國方便面銷售能否再次沸騰?
與方便面銷量變化趨勢不同,方便面的零售額較為堅挺。2012年全國方便面銷售額為800億元,2017年為841億元,在銷量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銷售額卻有所增長。為什么呢?
1.要“高湯”,更要健康
方便面,價格低廉、不健康,長期以來都被冠以“垃圾食品”的標簽。在“屌絲經濟”已經過時的當下,居民消費正向著品質化、健康化、多元化轉型,低端化的產品越來越難吸引到消費者,讓方便面高端起來勢在必行。
其實早在2008年,統一的市場和研發團隊,就在扔掉方便面的垃圾桶里面發現,消費者把面都吃完了,將油乎乎的面湯扔掉。從“湯”入手,便成了統一升級方便面的第一步。從2013年康師傅業績不斷下滑的同時,統一卻在悄無聲息地擴大份額。統一的高端產品“湯達人”和“滿漢大餐”可以說是最大的幕后功臣。“湯達人”在2014至2015年,連續兩年銷量增速超過100%,銷售額突破5億元。一個單品就貢獻了統一方便面銷售額增長的77.3%。
之后,康師傅也加大了高端產品的開發力度,先后推出以“少添加、濃郁、美味、健康、營養”為要求的熬制高湯系列面,包括豚骨、金湯、匠湯系列等;還有今麥郎運用太空FD技術研發出“一菜一面”,最大程度保留了面的美味及營養,也讓方便面的銷量持續走高。
除了要給湯料提升品質外,還可以對食材來一次徹底升級。例如,首選優質的牛肉或者大只海蝦等。現在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不僅僅局限在滿足溫飽,更是得“吃好”,要健康、要營養對于方便面這個行業也不例外。方便面行業正在轉型,并開始發力高端泡面市場。讓產品升級,打造高附加值的方便面產品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2. 懂時尚、講個性
面要好吃,還得安全,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還得讓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心頭愛。80、90、00后的年輕一代,是注重時尚,講個性的群體,而這一特征也同樣作用在他們的消費觀上。
結合地方特色就是方便面轉型的一種方式。康師傅選擇把地方特色菜做成方便面的口味,比如:東北的小雞燉蘑菇面、西北的油潑辣子,雖然口味單一,但絕對是東北漢紙和西北妹紙們的心頭愛。
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是新一代消費者的一大特點。根據天貓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方便面商品按整體銷售額排名第一的是,韓國三養火雞面。這種超辣的火雞面袋裝每包售價在 5.8 元,杯裝在 6.7 元,價格略高于康師傅和統一,屬于高價面。吃過火雞面的親們都深有體會,面條除了勁道以外,就一個字形容,“辣”! 那么,這種小眾口味“出道”的方便面,為什么能在中國建立較強的品牌認知度呢?
因為消費者愿意“嘗鮮”!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需求,才率先搶占了市場。所以把握住消費者心理,并迎合他們的消費觀,才是方便面企業轉型該走的路。
據統計,2017年中國方便面行業約使用小麥粉1100萬噸,占當年全國小麥粉產量13801萬噸的8%,帶動了種植、養殖、加工、調味、包裝、服務、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食品行業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通過拉動“三農”行業使許多企業成為農產品深加工的龍頭。
在2017年方便面市場銷量及變化趨勢中也可以看到,2017年方便面銷量已有小幅回升,上升1.17%至389.7億包。也許對一部分人而言,吃方便面是對過去生活的一種感懷;但對企業而言,業績上漲離不開自身的戰略調整和策略優化。
市場總是在不斷變化,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的商品會有很多,但總有一種方法能讓你找到突破口。
特別申明:本文為平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頭條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