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突然出手,支付寶這場生死劫能撐下去嗎?
備用金賬戶,曾經是支付機構在銀行面前最大的談判籌碼。
彼時,不少支付機構,靠備付金賬戶做“餌”,到銀行那里釣兩下,臺詞一般是“你不跟我合作,我就找XX銀行了”,一些銀行立馬俯首帖耳,奉為座上賓。
而今,央行將全權接管這部分巨款。到2019年1月14日,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將100%集中交存到央行手中。
什么叫備付金?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我們通過某寶購物,我們購物支付完錢之后,那筆錢并沒有到商家的口袋里而是到了第三方平臺(支付寶)的賬戶里,等到我們確認收貨之后,那筆錢才會由第三方平臺(支付寶)支付給商家,那么第三方平臺(支付寶)專門為這筆資金開立的賬戶就屬于備付金賬戶。
央行特急文件下達后,也就是說,這些錢不能繼續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賬戶里了, 而是需要由銀行開立賬戶保管。
再過一個多月,2019年1月14日之前,支付機構們的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就要成為歷史了。
意味著,包括支付寶、微信在內,躺著掙利息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支付機構們哭瞎了眼睛。
01
備付金賬戶,曾經是第三方支付最性感的支點。
本質上是客戶沉淀在賬戶內未進行交易的資金,因為存在時間差,會在備付金賬戶內沉淀出一定規模。
對不少支付機構而言,利用備付金吃利息是重要盈利來源。銀行會根據日均資金沉淀量,支付利息??蛻魝涓督鸪恋砹吭礁撸y行給予的利息就越高。據悉,一家二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日均沉淀量就可以達到30億至50億,一年在銀行獲得備付金利息就達到1億以上,遠比外界估算的要高。
支付寶、財付通這樣的行業巨頭更不用說,備付金收入年逾百億。
無數筆備付金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資金沉淀,其產生的利息收入讓支付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甚至,備付金也成為支付平臺向銀行議價的籌碼。動輒幾十上百億的規模,哪個銀行都想納入麾下,因此哪怕支付平臺極盡所能開口要價,依然被奉為座上賓。
但央媽一看,備付金模式都快被你們玩壞了,該站出來了。
一來,有什么牌照做什么生意,只有支付牌照就老老實實做支付嘛。
二來,本來就是客戶留在賬戶里的余額。現在統一管理,能保障資金安全。
那么,原來依靠備付金的支付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支付機構,處境就堪憂了。大大縮減了利息收入不說(估全行業備付金近一萬億),跟銀行談判的籌碼沒了。
沒了備存金賬戶做誘餌,銀行收的手續費可能會變高,銀行以前愿意合作的灰色地帶也會大面積收縮。
一旦備付金利息沒了,公司盈虧很有可能發生逆轉。
02
出于監管,央行這樣做也是情有可原。
18年是收緊錢袋,規避金融泡沫的一年。尤其是理財平臺頻繁爆雷、跑路,坑的是老百姓辛苦大半輩子的血汗錢。
建立統一清算系統,可以防止一些金融機構挪用資金,帶來兌付風險。
對老百姓來說,可以保障自己的錢不被支付機構挪用。盡管有網友質疑,銀行的壟斷還沒有被打破,支付寶只是打開個口子就讓用戶享有了一點實惠!而現在卻又要收回去了。
支付寶盡管方便,但也絕非慈善家。如果讓支付寶一家獨大,最終付出代價的還是老百姓。任何一個行業形成壟斷受害的都是消費者,參見滴滴打車。
更重要的是,線上支付平臺的飛速狂飆,讓高層感到了擔憂!
以余額寶為例,成立僅四年時間,體量已大到嚇人!今年第一季度,余額寶規模1.68萬億,僅次于國有四大行,說是帝國不為過!
其對傳統銀行的顛覆,也超過想象!吸儲能力太強,散碎銀兩,隨存隨取。收益率一度讓銀行咂舌!
而分析銀行近兩年的財報,一個明顯的跡象:銀行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在急劇下滑!以招行為例,半年時間減少了近200億。這些閑錢,大部分都去了余額寶。
簡單算一下,如果余額寶1.68萬億都是銀行薅的,相當于一年能讓銀行少賺近500億利息。
500億這個數字,分攤到每家銀行稀松平常,但已接近交行全年的利潤了!也就是說,馬云的振臂一呼,就讓一家銀行白干了!這自然讓銀行擔憂和不滿。
互聯網金融只是配角,不可能主導金融業,未來會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和限制。比如,余額寶個人交易賬戶持有上限從100萬下調到10萬,以至于,現在余額寶額度已經要排隊購買了!
金融事關國家安全,屬于國之重器!從這個角度看,國家加強監管也不是壞事。馬云曾夸下??冢绻幸惶靽倚枰Ц秾?,會在1秒鐘內把支付寶全部送給國家!
從沒有備付金集中存管,到2019年1月全部執行,央行用不到兩年時間。
嚴監管之下,擺在支付機構們面前的或許也是生死命題:老的模式走到盡頭,新的合規路線又通向何方?
·END·
來源:今日頭條
特別聲明:本文為平臺服務號上傳,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有贊頭條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