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網信辦再發聲,借小號"轉世"沒戲,這次果斷封主體!

去的一周,對新媒體人來說可謂是驚心動魄的一周。網信辦再出手,也為新媒體人今后的運營敲響了警鐘。
網信辦接連發聲,嚴控互聯網亂象。9800個號被封,小號都未能幸免;
微信公眾號,百家號等平臺調整注冊數量;
流量主出違規示例;
頁面模板不能再添加素材庫內容。
網信辦和微信官方近期發布的幾個新規,對新媒體人到底會產生什么影響?它們之間又有哪些關聯是我們需要明白的?
1
網信辦亮劍,問題號借小號“重生”沒戲
16日下午,公眾號“網信中國”及“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平臺均發布了《國家網信辦約談客戶端自媒體平臺 主體責任不容缺失》一文。
14日,國家網信辦約談百度、騰訊、今日頭條等10家客戶端自媒體平臺,明確指出:
“針對一些漏網和逃避監管的自媒體賬號主體,或公布‘小號’,或跨平臺注冊‘轉世’賬號的這種現象,要求各平臺進一步完善‘黑名單’制度,平臺間要協同行動,絕不允許被處置的問題賬號用小號‘重生’、跨平臺‘轉世’。”
同時,要求各平臺立即對平臺自媒體賬號進行一次“大掃除”,要求全面清理僵尸號,僵尸粉。
從11月12號網信辦重錘處置“唐納德說”“傅首爾”“紫竹張先生”“有束光”“萬能福利吧”“野史秘聞”“深夜視頻”等9800多個自媒體賬號,就能看出網信辦向自媒體亂象亮劍的決心。
至于這些號為什么被封,網信辦也給出了解釋:
長期以來,各地也依法處理了不少違規公眾賬號:
11月1日,上海市網信辦依法處理19個違規公眾號;
11月3日,河南41家公眾號因違規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被處理;
11月16日,江蘇網警依法查處54名運營者,累計關停違規自媒體賬號167個;
……
“自媒體絕不是法外之地”,這一次互聯網震蕩讓不少自媒體人心有戚戚,但對運營者來說,這反而意味著更公平的發展機會正在走近。
以往充斥我們生活中的,是那些危言聳聽的“謠言”、無孔不入的“低俗內容”、追求流量的“標題黨”、有恃無恐的“洗稿者”,導致許多一直想要認真做內容的創作者一度心生失望。
而對內容生產環境的管理,將優化這個現象,西瓜相信,這份管理的效益是長效而卓著的。
而針對新媒體領域的“大震動”,我們要做的就是拒絕違規行為,堅持“內容為王”的運營根本。
一如中國網信網14日《自媒體得規矩起來》中所說:“自媒體關注流量并沒有什么錯,關鍵要內容為王。”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優質的原創內容也存在違規風險,小編使用“西瓜插件”的違規檢測功能篩查了多篇文章,由于文章中有最近才入庫的敏感詞匯而被判定有違規風險,如果你擔心已群發的圖文中有這類文章,務必謹慎的篩查一遍。
2
公眾號等多平臺注冊數量下調
16日中午,微信在后臺發了一條新公告,公告主題顯示:公眾號注冊數量調整。
從2018年11月16日起,公眾號注冊做以下調整:
1.個人主體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2個調整為1個;
2.企業類主體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5個調整為2個。
看到這個消息,運營人表示真的淡定不了了。上一次突如其來的數量限制是在今年年初,沒想到第二次限量來的這么快。
個人主體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5個調整為2個,再由2個調整為1個;
組織類主體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50個調整為5個,再由5個調整為2個。
對比這兩次的調整細節會發現,年初的公告和此次公告在“放寬注冊數量申請”上,僅支持企業在注冊時發起申請。
除去新規實行之前已經注冊的公眾號,個人今后只能手握1個號,不少新媒體人感慨,“自媒體真的是自媒體了”。
公告一發出,不少運營人就賬號價值開展了一場探討。
物以稀為貴,在賬號越來越少,特別是現階段具有留言功能又沒有違規記錄的公眾號體量有限的情況下,品牌發展矩陣號怎么做?賬號遷移可行嗎?通過注冊企業來獲得新的賬號要怎么做?
這些都將是接下來擺在運營者面前,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還有不少還未注冊賬號的朋友,再也不敢怠慢,在新規出來的當天火速注冊了新號,就擔心下一次限量就沒機會擁有自己的公眾號了。
其實在此期間,相關部門對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的管理條規一直都在執行。不論哪次“限量”的實行,《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管理精神一直都在,第七條明確說明了要求:
△點擊可查看大圖
互聯網內容的管理和審核已經越來越嚴格,而且是多平臺全面管理。年初限制注冊數量時,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均在第一時間發出新規。
這次微信公眾號更改注冊數量之后,今日頭條等平臺在下午時間陸續發出限量通知:
百家號:
頭條號:
企鵝號:
但注冊了賬號并不代表就此高枕無憂,2018年3月17日,微信曾發文:
“210天內不活躍的非認證公眾賬號,將對其啟動微信公眾號自動注銷機制”,但若運營者在收到“站內通知”的14天內,登錄過賬號或調用過賬號接口,賬號就不會被凍結,否則將面臨被注銷情況。
西瓜也曾對此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公眾號收緊注冊數量再加上不活躍賬號被注銷,微信可能是要通過“量變”引起“質變”。
3
流量主違規出示例,素材庫告別頁面模板
同樣是16日,不少運營者收到公眾站內通知信:【流量主】公眾號文中流量主違規示例及操作建議周知。
在這份通知里,微信詳細展示了幾個違規案例,例如:誘導點擊,誘導編輯等。
官方給出違規案例,對流量主相關運維管控更加清晰!西瓜想說,朋友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千萬不要輕易違規!
上周,還有一件事也對新媒體人造成了一定影響。西瓜粉絲“影子”在后臺反饋,微信后臺頁面模板不能再添加素材庫內容:
西瓜猜測,應該是11月9日后臺頁面模板編輯頁迎來改版之后,開始的這個限制。
后臺頁面模板點擊“添加模板”,后臺會展示4種頁面模板樣式,分別是“列表模板、綜合模板、2個視頻模板”,詳情如下:
△向左滑動,可查看更多詳情
從微信近期整治違規的動作來看,應該是為了防止運營者將未經過群發,未通過官方審核程序推送的違規內容,借助頁面模板功能偷偷傳播。
對公眾號而言,頁面模板具有指導性作用的功能,比如匯整優質精彩的文章,不定期更新產品介紹等。有些并不便于通過群發功能打擾用戶的內容,運營者會以這種方式展示。
不論是訂閱號還是服務號,在發文類型及欄目趨于穩定的情況下,突然要插入非排期內的文章,不僅占用排期,也會對讀者造成困惑。
針對這樣的情況,運營者借助“類信息流”三條之后被折疊的特點,通過群發審核來獲得添加資格,不失為一個方法,或者看看有沒有靠譜的第三方平臺。
從頁面模板改版,流量主違規出最新示例,到公眾賬號注冊數量下調,再到9800個公眾被違規處置,拒絕小號“重生”,跨平臺“轉世”,這幾項變化之間息息相關,足以可見網信辦對建設健康綠色互聯網環境的態度和決心。
歸根結底,想要不戰戰兢兢的運營,往后的運營里,心里必須要有桿秤。
·END·
來源:西瓜君。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