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起,微信這4點操作會被封號

移動互聯網,騰訊微信給我們社交生活打開方便之門的同時,也讓互聯網內容創業者找到了春天,依賴微信社交屬性的快速傳播性,大批選擇微信營銷的商家此起彼伏。
10億活躍注冊用戶,微信幾乎普及了全年齡段,而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等內容傳播,更是對青少年有著很大的影響。
對此,騰訊在規范微信營銷操作上,以“封號”嚴懲違規操作的微信營銷行為,明確指出導致微信公眾號/個人號封號的行為:
微信“多開”
所謂的微信“多開”,一般就是市場上常見的微信分身助手工具,可以在1個手機上同時開兩個以上的微信號,不少微商團體通過這個營銷工具降低營銷操作成本,但是,穩定性比較差,目前也是騰訊嚴厲打擊的重點。
除了封殺微信多開軟件登錄行為外,在發布非固定收益類產品信息上,騰訊也嚴格把控,封號毫不留情。
劣質內容
從媚俗小說、惡意刷粉絲、刷閱讀量,再到利用微信傳播謠言、標題黨、侵權小電影等,微信在運營操作上,對于這類劣質內容的輸出嚴厲打擊。以微信公眾號為主創陣地的自媒體運營者,更要注重優質內容的輸出,刻意追求10萬+的流量,摒棄道德標尺,始終只能是互聯網的糟粕。
從互聯網短視頻到微視,再到微信公眾號,騰訊越來越注重內容的生產,庸俗、低俗、媚俗內容傳播的微信公眾號/個人號以及發送謠言、色情、測試類、 答題 類等內容誘導用戶分享至朋友圈等行為,都將會受到封號的處罰。
第三方平臺登錄
微信的登錄環境很重要。
同一IP下多微信號長期登錄、手機微信多開、使用微信外掛軟件、微信插件、輔助工具、腳本等非真人操作,都會被列入可疑行為,導致被封的概率大大增加。
營銷敏感詞
微信營銷行為操作的“雷區”,避踩。
微信的朋友圈或聊天記錄中是不是大量存在營銷關鍵詞,重點監控的有“金融”、“期貨”、“支付寶”、“銀行卡”等敏感詞,以及微信只加人不聊天或被舉報等之類。
微信營銷,還是在安全的登錄環境下規范操作,不要在違規的邊緣試探,僥幸心理可不是“持續可發展之路”。
·END·
文章轉載自:今日頭條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有贊頭條評論觀點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