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數據被爆疑似造假 京東你是刷單還是真的缺貨?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再度拉開戰幕。
11月1日,京東發布戰報稱,當天全天下單金額超過258億元。然而,幾乎就在同時,多位網友紛紛爆料在京東下單后遭遇“被退貨”、個人京東賬戶午夜自行下單等異常行為,疑似下單金額數據造假。
刷單,電商平臺為人詬病的“原罪”之一,在京東身上或再度重演。
11月1日晚間,有用戶在微博曝光:個人賬戶無端出現購物情形,而賬戶所有者并未進行任何操作,且還有多位網友爆出下單成功后被客服要求退貨等情形。
01
用戶的疑慮并非沒有緣由。
11月1日,一位微博用戶發文稱:想在京東買點東西,卻發現7筆訂單待收貨,這些商品卻并非用戶自身購買。
神奇的是,在用戶致電京東客服之時,客服居然指出她已經檢測到用戶賬號的異常,但否認該事件與京東有關。
貼文顯示:京東客戶稱上述發生情形對其賬號無影響,還將增加用戶的京豆,以消除事件影響。
用戶就此懷疑,京東監守自盜。
事實上,遭遇“盜號”式購物的不只是一位。《經鑒》檢索發現,另一位微博用戶也在11月1日發文稱:意外發現自己的京東賬號訂單里多了很多不是自己買的東西,地址和收貨人也都是不同的,打給客服說已經成立專案組解決了,但從第一筆訂單到最后一筆已經一個星期有余過去沒有解決,難道這種問題只能靠顧客自己查詢發現?
在用戶公開發布的電商結算后臺中,可以清楚地看見,一個訂單發往山東臨沂,一份訂單則送往陜西西安。而這兩個地址,均非用戶自己所用的收貨方。
在同一條微博下面,京東客服則回復稱:目前不法分子會通過各種手段盜取客戶的個人信息,建議用戶定期對自己的密碼進行更換,并未就該事件如何處理提供任何有效方案。
11月2日,“盜號式”訂單還在其他京東用戶的賬戶里發酵。用戶@柳樹葉兒--發帖稱:時隔多年,莫名其妙收到一堆京東購物郵件,登上賬號一看,多了好多不同收貨人和地址,京東到底在干嘛。這么大的企業這么不正規的嗎?隨同披露的收貨地址明確顯示,收件人姓名、手機號碼、收貨地址都不相同,疑似發生“刷單”。
與“被下單”相似的是,今年雙十一期間還有眾多用戶公開爆料稱,在京東購物遭遇“被退貨”。
11月1日,微博認證網友“LINE”曝光的截圖顯示,衣衣向榮、詩多納、本仁等近十家京東服飾店鋪均以超低價參與促銷,但消費者下單成功后,大多被商家要求退貨。
網友“LINE” 稱,“下單發貨的概率基本沒有,不是券弄錯了,就是沒貨了,要么就是店倒閉了”。
據網絡爆料顯示的截圖,一款原價約為200元左右的“鴨鴨”羽絨服參加京東雙11促銷后的價格僅為人民幣12元。網友爆出的群發短信截圖顯示,一名自稱某“鴨鴨”羽絨服專賣店的運營負責人稱,該款羽絨服累計7000余單,請求已下單的網友自行取消訂單退款。
該負責人還在給消費者的短信中上演“苦情戲”,稱如果不退款,老板要求他本人每單賠償50元,“我就是傾家蕩產都賠不起”。
整理近日網友公開爆料顯示,不僅僅是上述京東服飾店鋪,甚至瓷器、廚具等店鋪也被爆出成交后商家拒絕發貨。
據微博認證網友“王小帥”的曝光截圖,退貨理由五花八門,比如“缺貨了”“客服沒看清活動詳情”“倉庫被大水淹沒”等等不一而足。
02
據知情用戶爆料,京東出現“盜號”最早發生在9月6日。
有用戶向京東客服官方微博賬號反映:莫名奇妙多了一個空調的訂單,然后收貨地址多出這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京東賬號安全也太那啥了吧,這次空調是貨到付款
10月26日,用戶繼續曝光賬號被盜并出現新增訂單。被“盜號”的賬戶里面,出現了用戶本人未曾購買的奶粉、空調、衛生巾、電視等物品,付款方式為貨到付款。
綜合微博用戶發布內容發現:這些被下單的商品,來自京東自營店或京東超市,大部分為奶粉、衛生巾、空調等物品,訂單無一例外均是貨到付款。有用戶稱:這些被下單的商品,即便取消訂單都沒用。
而京東客服對用戶的回應則只是提醒用戶賬號被盜的風險,并將安排專員進行核實。經不完全統計,出現類似情形,并在微博進行披露的用戶超過50人。
從規模上看,此次涉嫌賬號被盜并刷單,應是大規模事件。
03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曾經出現的刷單手法疑似再次出現。
如圖所示,這是同一位用戶后臺發布的收件人信息。可以明顯地發現,上述地址由兩個完全不相干的地址,排列組合生成,且收件人名稱十分奇特。如一位名為“王張陳周“的收件人,地址為:河南焦作市武陟縣喬廟鄉 東堤路411號南糠市街817號圣大國際44號樓6單元901。
搜索地址發現,焦作市武陟縣喬廟鄉位于河南焦作;南糠市街817號則顯示為成都某地;圣大國際則位于合肥。這樣的地址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
這也是時隔一年后,京東再次陷入刷單丑聞。2017月10月30日,北青網新媒體《財鏡》援引資料稱,京東眾籌涉嫌刷單,涉及金額數億元。
據一份原始資料顯示,組合式地址的做法,在京東眾籌被曝刷單的事件中或已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1月2日,京東股價回升至25.45美元,漲幅接近15%,市值也緩慢增長至近370億美元。
引人矚目的是,每逢618、雙11等大促,與其他電商平臺公布交易額、下單數量不同,京東向來選擇公布下單金額。
今年618期間,根據京東官方公布的數據,京東618全球年中購物節的累計下單金額已達1275億元;而2017年京東公布的618購物節累積下單金額為1199億元。
然而,下單并不一定成交。對京東公布的上述數字,一直引起外界極大爭議。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匡賢明就曾提出質疑,認為京東618披露的數據與實含有大量水分。匡賢明以2017年京東618數據為例分析稱,若乘以根據財報所推導出的真實交易額比例44.7%,得到真正成交的數據只有約536億元。
當前,雙十一競爭如火如荼,然而刷單事件層出不窮勢必影響到廣大消費者的信心,劉強東的非常之年,京東發生的非常事件,京東的未來仍將面臨考驗。
·END·
來源:今日頭條,版權歸作者所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有贊頭條評論觀點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