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新零售模式有哪些?如何選擇社區新零售模式?
在2019年年底,很多商家已經認識到社區新零售可以成為自己銷售商品的另一種模式,但目前社區新零售的模式繁多。因此就需要提前了解社區新零售模式有哪些?如何選擇社區新零售模式?,才能夠確保接下來運營時知道該從哪一方面著手?
1、門店到家模式:
以盒馬為例。盒馬在全國21個城市擁有138家門店,其中67家位于一線城市,占比49%,目前仍主要聚焦在發達一二線城市拓展。通過“自營+合資”的模式,盒馬享受當地合作伙伴提供的供應鏈資源,省時省力,達到迅速占領市場的目的。
2、社區拼團模式:
社區拼團起源于長沙,其運作模式建立在消費者的傳統拼團行為上,并強化社區概念,以解決物流中“最后一公里”問題。
這種從參與拼團到貨物送上門,短則一兩天長則一周的商業模式,使其注定不屬于崇尚“我要的現在就要”的一線城市,而更加適合生活節奏較慢、價格敏感度較高的用戶群體。
你我您、美家優享、興盛優選的用戶中70%以上來自于二三線城市(包含新一線城市),下沉趨勢明顯。
廣泛的客群背后,是社區拼團與門店到家對個人消費和家庭消費兩種需求的普適。
3、前置倉模式:
前置倉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區域密集建倉, 不論是每日優鮮、樸樸超市還是叮咚買菜,都選擇先在區域市場發展,建立競爭優勢后再逐步拓展新的城市。從城市定位來看,一線城市和部分發達二線城市是前置倉主要戰場。
前置倉模式選擇了對標菜場和社區超市,SKU介于1500-2000個,客單價50元左右,配送時效性高、客戶體驗較好。
相比前置倉模式,門店到家模式最顯著的優勢,是能夠提供更豐富的SKU,因此客單價更高,劣勢在于門店對區位的要求更高,因此租金成本較高。
在傳統的社區概念中,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帶來流量,也帶來消費。而在互聯網時代,微信聚集的龐大社交流量和小程序的出現成就了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電商模式,社區拼團也因此蓬勃發展。
拼團模式所犧牲的時效性決定了其差異化+爆款選品的選品策略,以社交流量和預售制為核心,成本結構優化,而團長所聚集的社交流量顯著降低了平臺的引流成本和履約成本。
這在另一個角度也決定了社區拼團模式SKU有限,導致客單價較低。依賴于團長引流的模式進入門檻較低、穩定性也較差。
總之社區新零售的這三種模式各有各的好處。社區新零售的模式也剛發展不久,在未來相信也有更多的發展優勢。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