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一半社區拼團都失敗了,難道是社區拼團不好嗎?
從相關報道中能夠知道,2018年年底有社區拼團開始和興起,但經過一段時間后,2019年又開始平靜下來,這也讓很多想要從事社區拼團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疑問,那么差不多一半社區拼團都失敗了,難道社區拼團不好嗎?下面所說的這幾點就能夠給大家帶來好的解答。
社區拼團的大洗牌
2018年下半年,在拼多多的團購模式被驗證后,社區拼團進入了風口期。
松鼠拼拼于2018年8月上線,11月A輪融資3000萬美元,2019年1月實現月均GMV超1億,2019年2月就宣布完成3100萬美元B輪融資。只是B輪之后,松鼠拼拼再無融資信息傳來,反倒是裁員、撤站、欠款等負面新聞不斷。到2020年1月,松鼠拼拼位于科林大廈的公司總部,盡管收縮到和幾個公司共用一層樓,但最后還是一夜搬空。
除了松鼠拼拼,你我您、鄰鄰壹、小區樂、美家優享等頭部社區拼團品牌,也不出現了裁員、業務調整等消息。2019年無疑是社區拼團最難熬的一年。
社區拼團的不確定因素
社區拼團沒有明顯流程化與好的管理模式。平臺招募社區團長—團長建群開店—吸粉引導用戶下單—匯總訂單需求統一向平臺采購—平臺接單向上游采購并配送給團長—最后由團長分發商品給每個用戶。整個流程下來,團長成為連接需求與供給的樞紐。可惜的是,團長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產品難以實現盈利
團長問題之后,就是選品問題。而今互聯網商業邏輯下,都是先打造一個爆款,引起社會化關注,從而提升平臺的品牌影響力。
但社區拼團按照這個思路走,就吃難得多。這個行業目前提供的SKU不超過100個,且大多是高頻剛需商品。這類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低、毛利低,如果非要在這些產品里打造一款爆品,那想做到保本其實就很困難。
菜市場為什么能將生鮮做到最便宜?那些小商販半夜兩三點才到郊外運貨,中小批量采購運輸,其損耗率能控制在個位數。生鮮行業難做,根本癥結在于如何讓非標品標準化。
社區拼團在洗牌后希望能迎來商家們對該行業的進一步思考,怎么做出最佳的商業模式。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