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視頻號帶貨?視頻號如何賺錢?
一、視頻號的商業化都有哪些方式?或者直白點說:視頻號如何賺錢?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視頻號的流量結構是怎樣的?因為流量結構決定了商業化方向。
去年的微信大會上,小龍講到了視頻號流量的大致結構:關注是 1,好友點贊是 2, 推薦入口是 10。我覺得還有一個,分享和裂變應該可以算 20。
這幾個維度分別代表什么?關注代表視頻號粉絲量;點贊代表微信好友量;推薦、分享和裂變代表視頻號內容質量以及微信的內容關聯程度。
(視頻號推薦邏輯:關注、好友點贊、推薦)
我們可以用一個類比來理解視頻號的流量結構:
粉絲相當于“基本工資”。
粉絲決定了基本瀏覽量,就像你的基本工資。
內容質量相當于“績效獎金”。
內容好壞決定了有多少人點贊、收藏、轉發,決定了這個內容在公域會有多少曝光。
微信的私域流量(也就是你的好友)相當于“理財收益”。
通過視頻號,可以將用戶引導到企業微信、個人號、微信社群,也就是微信的私域流量,可以帶來更多的、更長生命周期的瀏覽量,這部分相當于在工資和績效之外的理財收益。
以上三點(粉絲關注、內容質量和私域)決定了你的內容走向,這是跟抖音快手不一樣的。視頻號的流量機制決定了你要做放松的、有用的、正向的內容。內容如果是不正向的,哪個朋友敢點贊呢?
二、這種流量結構,背后對應的商業化方向是怎樣的?
理解了視頻號的流量結構,我們基本就能想象到視頻號的商業化方向了。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目前看來短視頻和直播不外乎就3種商業化方式:
第一種是打賞。
視頻號的打賞跟快手不一樣,不是追捧式的打賞,而是心意式的打賞。這里沒有大哥追捧小妹,而是朋友向朋友表達心意,所以不會那么瘋狂。規模會比較小。
這是一個有效的變現方式,但不會成為創作者的核心收入,最多就是“早餐加個蛋”。
其實這跟騰訊整體的價值觀很像。騰訊的價值觀真的很正,舉個例子:微信紅包為什么最多只能發200元? 因為有的時候,發紅包并不是你的本意,而是被架起來了不得不發,如果發紅包沒有上限,用戶容易被“綁架”,所以設置一個紅包上限,讓大家都有臺階下。
第二種是廣告。
做內容,廣告變現是天然的。我們看到已經有一些視頻號創作者做得很好了,比如李筱懿,每天一個60秒給女孩們講一個故事,然后偶爾把品牌融入到故事里面。
視頻號廣告會跟傳統廣告的形態不一樣,廣告和銷售會更加融合,消費者看著廣告順便就下單購買了。
以前品牌商做廣告,需要4A公司、設計等等,50萬廣告費,10萬制作費。而接下來會是創作者理解了產品的特點和優勢,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分享出來,粉絲基于信任去買單。
第三種是純粹的電商帶貨。
每個視頻號達人都是有追求的生活家,能夠幫粉絲做商品的挑選、價格的談判等等。帶貨是起步難,但生命力最持久的一種商業化方式。
三、為什么說視頻號帶貨是一個大機會?
第一,基礎設施健全了,消費者在微信生態的購物習慣也有了。
微信做了這么多年,把微信購物、營銷的基礎設施都搭建得很完善了。微信支付在中國人心目中已經是一個全新的錢包,在微信買東西也已經習以為常,很多人都在微信存了收貨地址。這些都是視頻號帶貨很好的基礎條件。
第二,視頻號帶貨的(商家端)服務也健全了。
無論你是有貨源的品牌、商家,還是沒有貨源的創作者,有贊和愛逛都可以提供非常完善的服務。
第三,賣貨對創作者、粉絲都有價值。
打賞、廣告這兩種模式,給粉絲創造的價值都有限,而賣貨對粉絲來說是有實打實價值的。
有的創作者可能會有顧慮:賣貨會不會影響我的形象?粉絲會不會罵我?我覺得不必有這個擔憂,因為賣貨是可以給粉絲創造實實在在價值的。
其一,創作者可以通過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業度,幫助粉絲選品,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一個視頻號創作者,之所以能夠吸引粉絲關注,通常他都是有一定過人之處的,或者是某個領域的“生活家”,比如你很懂車、懂吃、懂自駕,等等。通過自己的品鑒能力,為粉絲選出優質的產品,節省了他們的時間,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就是給他們創造了價值。
其二,創作者有更高的議價能力,可以給到粉絲更實在的優惠。
創作者有粉絲、有流量,對于上游供應商來說是有議價能力的,可以為粉絲爭取到更高的性價比、更多的優惠,這也是給粉絲創造了價值。這些比打賞、廣告,都對粉絲更有價值。
為了更好地幫助您開通視頻號帶貨權限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