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漲2500億,火過茅臺!這家老字號憑什么被封神?
去年疫情初期,因為一個新聞,多少藥店的雙黃連被搶購一空。
但如今,沒有什么消息刺激,人們卻開始對另一種藥極盡瘋狂。
這就是最近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片仔癀搶購潮。
不得以,片仔癀開始了嚴格的限購。在北京銀河SOHO的片仔癀體驗館,想買片仔癀,消費者要掃碼填身份證、居住地址、手機號碼等信息,而且一次只能一個人進店購買,每人限購2粒。
更夸張的是,一次購買到2粒的人,5天之內都不可以再買。即使只買了1粒,也要3天后才有資格再買。
與此同時,網上的售價更是水漲船高,從每粒900多元,最多漲到1600元/粒。
就這價,連吃倆月,一臺五菱宏光沒了。
在片仔癀的歷史中,高價是一貫作風,所以高價倒不稀奇,但被如此瘋搶,實屬罕見。一粒藥成百上千元,一群人沒病沒災,還去深夜排隊搶購,究竟為了什么?
福建人的神藥,連老外都搶著吃
如今的片仔癀,市值超2500億元,穩坐“中藥一哥”的位置,比云南白藥的市值高了近一倍。如此高的地位,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達成的。
很早以前,片仔癀就與烏龍茶、壽山石一起共稱為“福建三寶”,不僅能治療各種熱毒腫痛(福建人所說的“癀”),還能保肝。
片仔癀的意思,就是“一片即退癀”,“癀”即“熱、毒、腫、痛”之意。簡單來說,片仔癀就是主治消炎止痛的,被稱之為“中華特效抗生素”。
而且這種特效藥,據稱除了孕婦禁服外,“無明顯毒副作用,無耐藥性和成癮性”。被福建人視若珍寶的片仔癀,很快就在一次重大疫病中一戰成名。1988年,上海及周邊爆發甲型肝炎,片仔癀成了英雄,救下不少人。
當時,肝炎患病人數高達30萬,醫院里人滿為患,醫生只能顧上救命,病的稍微輕一點都得等著,走廊里擠滿了上吐下瀉的病人。據說當時很多人能活下來,就是靠吃片仔癀延緩病情,最終保住了命。
那時的片仔癀火到什么程度呢?有人為了3粒片仔癀,放棄了本來要買的17寸電視機。 2004年,片仔癀增加了抗癌臨床研究。經試驗發現,其對改善癌癥癥狀、增強放化療療效、防止手術刀感染、促進傷口愈合、解酒醒酒、調整身體免疫力等皆有顯著效果。
隨著時間推移,片仔癀的療效越來越神乎其神,甚至有人說,捻成粉末的片仔癀,可以治肺結核。但不論如何,片仔癀的名氣和影響力是越來越大。 不僅普通人,就連靠臉吃飯的明星,也會用片仔癀消炎。前幾年有一次劉亦菲得了淚腺炎,眼睛腫得像個桃子,醫生就讓她吃片仔癀。
收藏市場上,片仔癀的姿勢更加瘋狂。2017年北京保利12周年春季拍賣會上,三盒(30 粒裝)片仔癀拍出16.1萬元的高價,一粒約5367元。 還有很多不法分子聽說了片仔癀的神奇藥效,甚至以“國家為保護老年人健康,特批低價片仔癀”為由賣假藥騙錢。
不僅在國內被瘋搶,片仔癀還揚名海外。早年有報道稱,越戰期間美國就把片仔癀作為抵抗叢林毒蟲和惡瘡的重要軍需,還想方設法阻止片仔癀出口到越南。建國以后,日本片仔癀又逼得中國學生集體當代購,片仔癀在日本黑市里供不應求。 1972年,中日建交,片仔癀更被作為“國禮”送給當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1988年,中國人均年收入僅三四百元,片仔癀一年出口創匯就超過1000萬美元。那時的人或許想不到,如此輝煌的時刻,在日后片仔癀的發展歷史中,只是個小小的注腳。
售價10年翻4倍,片仔癀卻越貴越火
人們對片仔癀的瘋狂,大多數網友都不能理解:這藥有啥用?能起死回生?
面對動輒一粒上千的價格,網友迅速站隊,大部分人非常明確:這是在炒作。 但其實片仔癀一直都不算便宜,一粒上百是常態。在2005-2020年間,片仔癀國內外共經歷了15次漲價,從125元到590元,翻了4倍多。
價格漲得越來越高,市場對片仔癀的熱情卻不斷升溫。 片仔癀哪來的底氣不斷漲價?人們為何又越貴越買?
1、壟斷稀缺資源,牢牢掌握定價權
片仔癀有這么大的底氣,除了人們相信其藥效,最關鍵的是它有非常高的稀缺性。 這主要指的是兩個方面:配方和原料。 片仔癀被國家列為“國家永久絕密配方”,屬于最高等級,全國只有它和云南白藥有此待遇。
從成分上看,現在公開的只有麝香、牛黃、蛇膽、三七這四種,其他成分及工藝永久保密,據說全世界只有3個人知道。有一次央視想去參觀一下生產線,就被工作人員堅決阻攔:“不能看,就是最高領導人也不能看。”
這里的天然麝香,就是構成了片仔癀在原料方面的稀缺性的最主要因素,雖然在片仔癀中只占了3%,但卻占了總成本的55%,區別就在于“天然”。 2005 年,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保護野生麝,全國只有13家機構能合法飼養,其中片仔癀就在陜西和四川開設兩個養殖基地,把麝香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除了麝香,蛇膽也是稀缺原料,購買單位及數量需要取得國家林業主管部門行政許可,這就更顯得片仔癀奇貨可居了。
簡而言之,片仔癀幾乎是壟斷了配方和原料這兩樣極度稀缺的資源,因此在定價方面自然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2、片仔癀:“藥中茅臺”,比黃金還保值
2003年6月,片仔癀藥業登陸上交所;2006年,公司成為經國家商務部認定的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之一,隨后市值一路飆升,至今穩坐“中藥一哥”的寶座。 有此地位,不光是因為所謂“稀缺”,更有外界的推波助瀾。
如今,片仔癀被稱為“藥茅”,也就是“藥界的茅臺”。而它也正如茅臺一樣,已經從單純的商品或藥品,變成了一部分人眼中的投資品。
作為古方中藥,片仔癀由中藥粉末壓制,是可切片或研粉服用的錠劑劑型。雖然片仔癀有保質期,但很多人相信,只要存儲得當,中藥錠劑的保質期基本是永久,甚至有人說:片仔癀越存藥效越好,要是誰嫌棄放太久的片仔癀,他有新的免費換,長期有效。
能長久存放,而且越存越值錢,這就讓片仔癀成了很多養生愛好者的“投資良品”。比黃金保值,片仔癀一躍成為奢侈品。
投資品屬性使得片仔癀的身價水漲船高,也讓它的社交屬性愈發明顯。 如今的片仔癀,已經成了繼茅臺之后,高端圈層的另一張社交名片。
一些酒場老油條,一手端著飛天茅臺,一手捏著片仔癀,又是使勁勸酒,又是提醒吃藥,顯得“格外有心”。
無論在醫藥界還是在社交圈,片仔癀都是萬金油般的存在,用它總是又有效又不費腦。
多重屬性加身,片仔癀逐漸就陷入了“越漲越買,越買越漲”的怪圈之中。
提價又限購,片仔癀在打什么算盤?
很多人以為,片仔癀的連年漲價,只是因為原材料又貴又稀缺。
然而事實上,根據西南證券2021年2月7日研報,目前片仔癀推進人工養麝,以彌補稀缺原料供給不足,陜西養殖基地養麝超1萬頭,推測年產超100公斤,麝香和牛黃均可滿足3年的產能擴張。
原料充足,生產不成問題,片仔癀的種種動作或許就是出于其他目的了。
首先,頻繁提價幾乎沒有影響片仔癀的銷量,反而推動利潤不斷增長。
片仔癀的買家,不是用藥剛需就是買漲不買跌的“投資散戶”,漲價對銷量沒有抑制作用,反而有激勵作用。
2003年,片仔癀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是2.14億元和0.6億元,而到了2020年,增長到了65.07億元和16.67億元。
其次,提價和限購,有助于打破公司短期內的發展瓶頸。
片仔癀的產品不僅有片仔癀系列,還有化妝品、日化及保健品等業務。在2014年,片仔癀開始推行“一核兩翼”大健康發展戰略,向多元化經營轉型。
暢銷海外的珍珠膏等產品口碑極佳,因此有些年輕人,壓根不知道片仔癀本來是賣藥的。
然而就算如此,化妝品等側線業務的成績卻并不理想。例如片仔癀2020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11億元,其中日化品和化妝品業務實現收入4.53 億元,占比僅為13.94%。片仔癀系列,還是主力。
與此同時,片仔癀雖然長期保持增長,營收增速和凈利潤增速卻在2017年后均開始出現明顯下滑。例如營收增速,2017年近60%,到了2020年僅為13.72%。
也就是說,片仔癀至少在近幾年短期內陷入發展瓶頸。在其他業務不給力的情況下,只能將突破的重任交還給片仔癀系列。
事實證明,從片仔癀入手,效果很顯著。 2020年年初,片仔癀股價還只有100元出頭,如今已經漲到428元,市值也一路飆升到2585億,在中藥領域一騎絕塵。
只不過,片仔癀以這樣的姿態在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日益吃香,我們更該進行反思了。追捧、乃至炒作片仔癀,真的不應該。
雖然近幾年社會上源源不斷出現炒鞋、炒盲盒、炒茅臺、炒漢服等等營銷炒作行為,但它們都和炒片仔癀有著本質區別。
片仔癀是藥——藥品屬性不應該被商品屬性徹底壓制。
企業或投資者,想要“謀財”無可厚非,但如果使得真正需要的人買不到藥,“謀財”導致了“害命”,那就萬萬不可了。
不管是不是“神藥”,片仔癀也都是時候回歸平淡了。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