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5萬億體育產業中,暗藏著哪些大機遇?(下)
文化、旅游和體育三個產業結合,會1+1+1>3
羅偉
成都唯一單車合伙人
2010年之前,成都的自行車市場主要以山地車為主,2010年之后的市場主流逐漸轉為公路車,全國市場的情況也差不多。
山地車的歷史很短,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興起,本身適用于沒有鋪裝過的山路,相對小眾。現在想找一條沒有人工鋪裝但還能適用山地車的騎行道越來越難,所以在平時賽事的安排上,基本不再考慮山地車,長此以往,山地車的消費人口日漸減少。
目前依然堅持擁躉山地車的基本是一些老年群體,在一兩百公里的長途騎行中需要搭載很多東西。對于有這樣需求的群體而言,山地車會更實用一些。
隨著我國基礎建設日益完善,從城市到城郊,再到遠郊,路況越來越好。在道路狀況優良的前提下,公路車的優點很明顯,騎行速度非常快,騎行體驗也輕松,不管是賽事還是周末騎行,公路車體驗更好,在歐洲一直是主流。
最近幾年全國各地政府陸續開始興辦自行車賽事,將其作為宣傳當地旅游資源的良好切入口。
據我了解,全國大大小小的賽事有3000多場,但專業賽事不多,很多都是業余賽事,還有群眾賽事。最發達的是沿海一帶,其次是長三角地區,主要占了氣候優勢。像東北,一年差不多有一半時間沒法進行戶外運動。
成都在整個西南地區應該算是處在領先地位。從2010年開始,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對體育和旅游有了一些認知,經常提供一些扶持,或者直接出面舉辦賽事,一直延續到現在。自行車也被成都市政府列入了群眾體育賽事重點扶持項目之一。
因為成都地處盆地,夏天不算太熱,冬天也很少有西北風,基本一年四季都適合開展騎行活動。政府規劃了一萬多公里的天府綠道體系,目前已經開通的有三四千公里,有濕地公園,也有城區街道,沿著四環路的綠道騎行一圈大概有一百多公里,騎行體驗非常舒服。
公路車/山地車不是消耗品,平日的使用是會有些許損耗,但日常建設花不了太多錢,算是一個相對長期的一次性固定投入。熱愛騎行的發燒友大多不止一輛車,至少有1/3的客戶會定期更換一些更高級的配件,用以維持自己對這項運動的熱度。很多人會繼續購置三四輛車。中高端客戶在裝備上花銷10萬都很常見。
人都是喜新厭舊的,長時間不換不改,自己騎著也沒勁。此外還存在攀比心態,在很多騎行活動中,大家會相互比較為什么他騎得快,除了技術外,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改裝,或者換一款更好騎的車。
很多人會質疑共享單車對自行車市場的影響,其實分兩方面來看。共享單車的確對自行車市場造成過巨大沖擊,它解決的是10公里以內的短距離交通,導致在這個距離通勤的購買普通代步自行車的人群數量急劇下降。但另一方面,共享單車也對很多原先不騎車的人起到了轉化作用,偶爾騎過之后覺得體驗不錯,然后對車有了更高的要求,進而入了公路車的門,擴大了基礎的群眾面。
騎行在國外,尤其是北歐,非常普遍,但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城市交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得到有效緩解,所以國內的發展不太會到國外人手一車的那個程度,但相比現在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據我推算,目前成都正常騎行的人口數量應該在幾萬人左右,相對成都2000萬的常住人口而言,所占比例非常低。從全國范圍講,騎行的人口如果能占到全國人口的5%,就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目標了。
大家對騎行設備需求的起點在逐步提高,這是很好的勢頭。我們自身的推廣并不多,基本都是圈子內的“人傳人”。將來如果有更具體的扶持或者指引政策,這個領域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自行車賽事相對于其他體育項目來說,更仰仗政府的支持,因為涉及到的公共資源非常寬泛。
馬拉松全程不過42公里,騎行賽100或者200多公里很常見。有時一些短程的繞圈賽,圈一個地方就行,影響相對小一些。但更多的是點對點的路線,是實實在在的100到200公里的路程,交通管控絕對必要。騎行的速度比跑馬快得多,風險性高了,對道路管控的要求也就高了。這其中都離不開政府的參與,交警的道路管控、醫療的應急保障、電力供應和網絡支持等。
騎行賽事的進入門檻比馬拉松高很多,起碼得有個專業的自行車,所以參賽人口不會像馬拉松那么普及,規模也不會很大,一場也許就幾百人,這對贊助商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只能接洽一些非常垂直對口的商家。
另一方面,體育運營和商業開發的專業人才十分欠缺,畢竟是一個剛剛開展沒多久的領域。
國務院出臺的這個文件,是要推動文化、旅游和體育三個產業相結合。我以前做過自行車賽事,深切體會到這三方的結合會起到1+1+1>3的效果。
單推廣體育,對很多人沒什么吸引力,但在某個地方舉辦賽事,將文旅的性質一同加入宣傳,參賽完帶家人朋友到處游玩幾天,肯定比自己一個人單獨參賽更有吸引力。
開始考慮更大規模的擴店
王玨
樂刻運動北京甜水園店店長
當時朋友將國務院下達《計劃》的推文轉發給我,評價“利好消息!”我即刻回復,“可以開始擴店了。”
其實我已經在西安簽下了兩個店,看到文件更加安心了,開始考慮更大規模的擴店。
西安是西北的重要樞紐,屬于新1.5線城市,人口流動性很大,去哪都很方便。選擇西安是因為看中這座城市的健身氛圍。恰逢今年的第十四屆全運會,將整座城市的運動氛圍帶動得很好。
而且,西安有很多大學都在城區,年輕人濃度夠高。西安體育學院很有名,西體有個運動休閑學院,現在專門開設了團操專業,今年9月開始授課。可以說后續的教練資源有了金牌保障。
我第一次去西安考察時,當地才開了兩家店,一家是直營,一家是合伙人門店;隔了一周半再去簽意向合同,已經開四家了,等我第一家店在九月正式開業,應該是西安的第11家,整體擴張速度非常快。
健身房的選址非常重要,我在西安的首家店,一邊是西安偏中高檔的小區,消費能力不是問題;另一邊臨街是寫字樓。要想邁出健身這一步,要么離公司近,要么離家近。這兩頭我都占到了。旁邊還靠著西北工業大學,學生的流量也能吃到。我非常看好這家店的前景。
樂刻現在簽約合伙人門店大概有700多家,實際落地大概是380多家,還有300多家仍在籌備階段,合伙人的加盟費和保證金已經全部入了樂刻賬面,其中保證金這部分5年后可退,所以對于樂刻來說這一部分是一筆非常可觀的現金流。
全國范圍排隊加盟樂刻的太多了,暫時關閉了五個城市的新合伙人簽約通道,分別是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和深圳。就說北京,按照現有排隊的名額,也許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消化完,后續尋找落地合適的店面有可能跟不上現有的市場需求。
北京俗稱“東富西貴”,朝陽在東邊,年輕人居多,消費理念超前,所以樂刻的店面在朝陽,尤其是望京,特別扎堆。西邊多是一些金融機構、央企、事業單位的家屬院和學區房,地價太高,整個西二環到西三環一帶門店相對較少。
樂刻在場地開發方面對于房租是有上限的,一旦地價超過這個上限,再好的門面也不會要。如果一個商圈集齊了樂刻、超猩、shape和keepland,超猩一定會選擇最顯眼的位置,而樂刻可能就會選在一個不太起眼的角落,在同一個區域,跟友商和平共處,受眾是友商目標客戶群以外的80%的人群。
總的來說,不同于傳統的加盟,除品牌授權外,樂刻會從選址營建、流量獲客、運營體系、供應鏈生態幾個方面為合伙人門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今年4月的時候,樂刻開放了一次大合伙人的申請,要求一年開5家店,每家店有20萬元的減免優惠,還有政策性的扶持,比如會有專門的團隊去對接。
沒想到這個消息放出來之后,受到了非常熱烈的響應,南方合伙人尤甚,哪怕就當成一個穩定的理財產品,每月有現金流保障,長期回本也比銀行利息高。北方人就保守一些。
樂刻大概也沒想到市場反應這么好,趕緊先收住了。在供不應求的前提下,他們更想找一些真正熱愛這個事業,跟樂刻以及長期生態共建理念有更強認同感的人,而不是純粹當做投資。
短期難有顯著增長,長期是利好
Hydrus
就職于某游泳俱樂部
因為游泳的特殊性,起步比球類運動早,一般四歲就可以開始學習,有些天生協調性比較好的孩子,三歲多就開始了。
英國很多課外課程都是外包,中國也在效仿。我們最開始是做國際學校的游泳課程補充,因為學校沒有配備這類專業課程的師資。現在我們給好幾個學校提供課程支持,比如兩個學校共同聘用一批老師,一三五在A校,二四六在B校,不需要學校全職養著教練,又能獲得優質的課程。
游泳在國際學校是非常受重視的項目,是西方熱門運動中我國人民相對最有優勢的項目。同時,游泳也能有效提高人的身體機能和意志力。很多家長發現,孩子運動過后的集中度特別好,看書寫作業效率更高。
自己建一個游泳館起碼上千萬,如果在市區得上億,以我們目前的財力來說不太現實,所以跟一些游泳館有固定合作。
不是所有有游泳課程需求的學校都配備游泳館,沒有就租用我們的,我們有班車接學生過去。在國際學校拼的就是時間利用率,我們會將路上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一般都是一個游泳館輻射周邊幾所學校。
游泳的單節課時費在200元到300元之間,一般家庭都承擔得起,但不一定有這個意識和需求。我們的客戶分兩種,一種是家長給孩子選擇游泳作為強身健體的運動,第二種是體育留學的需求者,這類家長目標很明確,就是要上藤校。我們負責提高學生的客觀成績以及幫助孩子匹配與其相符的學校并予以推薦。
美國留學有客觀成績,比如50米游了25秒就是25秒,不像其他運動對姿勢會有主觀上的偏好。其他國人占優勢的羽毛球、乒乓球、跳水等,老美認知度不高。
按照學生級別,單課人數和時長會有所不同。我們把游泳的學習過程分為9個級別。剛開始學的時候,因為技術不熟悉,一個教練只能同時教4到6個孩子,到了中高級班的時候,教練可以同時帶15到20個學生,但相應的課程時間會拉長。除了團體課以外也有私教課,我們更鼓勵孩子上大課,會培養團體意識,互動性也更強。
我們發展挺順利的,因為有需求,一直在盈利。最大的挑戰就是師資和場地跟不上需求,所以很難擴張。
目前我們有近50位教練,都是有五險一金的全職,入職標準高于學校老師的要求,要么是具有專業背景的運動員,要么是體育教育專業出身。不是所有的運動員都適合當教練,哪怕奧運選手,游得很專業是一方面,要能以普通小孩接受的方式去表達是另一方面。
專業背景教練的選擇基數很小。每年北京體育大學游泳專業畢業的也就20多人,附近河北、山東的大學生就更少了。淘汰率很高,除了不會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教授,也有人不適應我們俱樂部類似教師的管理機制,上課的對象是孩子,但溝通的對象是家長,還是很辛苦的。
游泳因為運動的特殊性,對場地的需求遠比其他項目要高。上次我粗略算了一下,北京有2600萬常住人口,學齡人口差不多200萬,但北京的正規泳池都不到上千,其中一半還是地下空間。

2020年中國體育場地分布情況,萬個(數據來源:國家體育總局,畢馬威分析)
游泳比賽分短池和長池兩種,為了舉辦賽事我們全城找場地,短池是25米,相對多一些,但就長池而言,哪怕在北京都很少有合適比賽的。怎樣算合適呢?是50米的池,要有小的放松池、有熱身區域、有看臺、有大屏。賽事不賺錢,但是一個節點,會促進日常的訓練。
北京配備能用泳池的學校很少,占比可能兩到三成。因為泳池的維護非常復雜,很燒錢,包括水溫、水質、加藥、定期放水循環等,需要專業的維護團隊進行泳池管理和運營。
泳池的水是另外收費的。北京是缺水城市,收費比江浙一帶貴幾倍。我們老板親自盯著表調水溫,平常訓練的時候是28.5°,冬天會上調到29.5°,小朋友的泳池會控制在30°到31.5°。冬天一晚上水溫可能會掉5、6度,需要精確計算前一天的水溫,萬一哪天地暖沒開或者窗戶忘關,水溫一下掉多了,一半的孩子都會感冒。但一味將水溫和室溫調高也不行,水質容易變壞,所以對管理和運營的有非常專業的要求。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泳池一年需要相當大的投入,如果沒有社會人士捐獻,對學校是很大的負擔。
此次國務院下達《計劃》肯定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據說會興建很多運動場館,但泳池的投入極大,很難在短期內有顯著的增長。尤其我們這一行,對場館的位置需求十分嚴苛,五公里的輻射范圍不能再多了。
我們已經得到了很多來自政策上的紅利,原來如果想參加奧運會、全運會,只能通過國家隊的培訓體系。但現在這個口子打開了,給私人俱樂部開放了參賽資格,也允許我們這樣的專業團隊進入學校,幫助孩子得到系統的訓練和更好的教育。我們已經成功培養了兩個孩子進入了國家隊的星之隊。家長也更愿意選擇我們這里進行培訓。
相關閱讀: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