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300億,酒館界蜜雪冰城,海倫司怎么就成了年輕人的新天地?
不到10元的啤酒,一瓶又一瓶地,在2020年賣出了8.19億營收,在2021年開到了第528間門店,上市首日做到300億的市值,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海倫司都是資本世界的好故事。
這家成立于2009年的小酒館,用12年時間坐到了酒館行業頭把交椅。從定價看,它像酒館界的“蜜雪冰城”;從氛圍看,它又像星巴克,年輕人樂此不疲地在此社交;那么,用蜜雪冰城的價位做星巴克,究竟可行嗎?
媒體盛傳海倫司那遠低于行業水平的價位,可我認為,這小酒館的核心武器,不是平價酒,而是做成了“年輕人的社交空間”。它創造了一個“場”,讓年輕人愿意到這里來,它容納了一個個沒真正受過社會毒打又渴望連接的心靈。
可是,在大部分酒吧都把客群定位于高端消費人群的市場環境下,海倫司是怎么瞄準囊中羞澀的年輕人的呢?
這事要從創始人徐炳忠的“折騰史”說起。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徐炳忠最早于2005年在老撾創辦了第1家酒吧,當時面向外國背包客。2007年在北京前門開了門店,仍然面向外國游客,采用當時“洋氣”的“咖啡+西餐+酒吧”的模式。2009年第一家海倫司酒館在北京五道口成立。
成立之初,海倫司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外國人和留學生。漸漸地,徐炳忠發現酒館里國內的年輕人也很多,他轉變思路,在2015年將海倫司正式定位為“年輕人的聚會空間”。
在徐炳忠每兩三年換一次方向的過程中,十年過去了。他不斷折騰,也終于找到了最廣闊的目標客群——年輕人。
那么,年輕人需要什么?高性價比的酒和社交需求。于是,細究海倫司起來,就兩點:做低價、造氛圍。
第一步,做低價,先把門檻砍掉,讓年輕人平步走進來。
自營酒、“差選址”、數字化管理等,統統都是為了精簡成本,為低價策略服務,都是為了吸引年輕人;
第二步,造氛圍,打造一個社交場景,讓年輕人愿意一來再來。
友好服務、精準營銷則是為了營造社交氛圍,讓年輕人可以呼朋喚友地來。
當它在同等服務的酒館里做到了最低價,在同等價位的酒館里做到了最好的服務,“年輕人的社交空間”的定位就完成了。
海倫司的核心不是低價酒,而是年輕人社交空間。
正如星巴克真正售賣的不是咖啡,而是第三空間。
我們去星巴克是為了品嘗咖啡嗎?快別扯了,當然是為了(去當氛圍組)明亮舒適的環境,不被打擾的服務,以及體面的交談或消遣。
年輕人去海倫司是為了喝平價酒嗎?去阿里巴巴批發一打,自己拎上陽臺喝不行嗎?當然是海倫司擁有別處缺失的大量年輕異性,平等的交流氛圍。
產品是易得的,社交是難得的。

極致性價比
海倫司所有單支酒飲定價不到10元。
根據招股說明書,海倫司的自有酒飲在2020年占酒飲收入總比例的69.8%,同時,毛利率為78.4%,這意味著,暴利(直逼茅臺90%的毛利率啊)。
即使是非自營酒飲,海倫司也能保持相當高的毛利率。
舉個例子,1664啤酒市價一般是15元,海倫司賣9.8元,在這種價位下,非自營酒飲的毛利率還能做到51.5%(2020年),相當可觀的利潤空間。
酒水定價是酒吧創收來源之一。一般而言,酒吧的裝修、燈光、音樂、調酒師、駐場歌手等等,都是支出,經營方要盈利,最簡單就是提高酒水定價——消費者注定要為在這里喝一杯酒支付溢價。
還是舉1664的例子,15元只是在商超能買到的價格,到了傳統酒吧,35元起不是夢。
所以,海倫司的10元定價是要被同行質疑的:大家都是開酒吧的,為什么你這么卷?
俗話說得好,不被同行鄙視的打法做不出真正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牌,拼多多當年以低價崛起之際,淘寶京東都不以為然:低價,能有什么賺頭?
結果,拼多多不但做到上市,還與淘寶京東三分電商天下。
回到酒水的暴利,海倫司的自有酒水之所以定價10元以下還有高毛利率,是與第三方生產商合作,砍去所有中間環節,形成“前店后廠”模式,直接實現從工廠到酒桌的簡單路徑。
而第三方品牌酒飲,則是越過供應商和經銷商,直接從廠家進貨,免去了經銷商的支出。

再看SKU,小酒館菜單SKU只有41個,包括24款酒飲、8款小吃、6款不含酒精飲料等,其中第三方酒飲只有個位數款。統一的SKU可以讓海倫司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談到更低的進貨價,以及簡化物流程序,加快周轉貨期,頗有Costco和山姆內味。
小食則外采或使用半成品,如雞米花薯條等炸物,員工簡單操作即可出餐,免去了聘請廚師和復雜菜式的管理。
可以說,海倫司把中間商能賺的差價都砍掉了。于是,供應鏈上的低成本就可以外化成酒水上的極致性價比,還能在某些環節讓利給顧客:沒有開桌費,沒有最低消費,對首次到店的客人還免費送半打(6瓶)啤酒。
這種運營方式,不能說毫無刻意,簡直就是為囊中羞澀的大學生而設的!
造氛圍,打造年輕人的社交場景
低價可以吸引年輕人走進來,那么,要怎樣造氛圍才能讓年輕人愿意來第二次,并愿意帶著朋友來?
氛圍感是門玄學,一個外化指標就是:滿意的綜合消費體驗。
關于氛圍,從一篇著名的用戶評價——《海倫斯小酒館不相信愛情》可知一二,里面寫道:
“試問哪個年輕人在愛而不得的時候能不喝一杯小酒解愁呢,裝個逼也是極好的。何況酒吧是最好的艷遇場所,如果不算上圖書館和自習室的話。
王美麗第一次問人要微信就是在海倫斯。她搖骰子的能力顯然跟她的美貌值成反比,于是她在我們的起哄聲中去大冒險。
帶著英勇就義的凜然,她要了隔壁桌最清秀的小伙的微信。但我懷疑她連人家長什么樣都沒看清楚。不怪她,是酒吧的燈太昏暗了,不然曖昧的氣氛出不來。”
非常巧妙地點出了年輕人去海倫司的目的:社交。除了囊中羞澀,年輕人的另一特點是:社交需求高。為了造這個場,海倫司做了兩點:
① 營銷
首先要讓年輕人知道海倫司。
選址是重要的一步,海倫司60%的門店選址都開在大學城商圈范圍內,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做大學生圈層的生意,先把門店開在年輕人步行可及的位置。
然后,通過贊助高校社團活動、招聘會、歌手比賽等校園活動,為線下門店積累了一大批種子用戶。迄今為止,海倫司已贊助超過100所高校的大型活動,累計贊助超200萬元。

海倫司贊助校園活動 圖源:海倫司官網
再者,積極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
海倫司官方微信、抖音及微博官方賬號累計粉絲已超過750萬,如何盤活粉絲?互動營銷必不可少。
例如,2020年12月的“喝完可樂桶后的統一姿勢”的挑戰,在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300萬次,可樂桶在抖音相關話題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10億次。通過在社交媒體矩陣雙重曝光,吸引年輕人參與挑戰,增強用戶參與感同時,擴散品牌影響力。
此外,海倫司抖音號上還開辟了“告白小隊”、“聚會游戲”等欄目,加強與用戶的互動。

抖音平臺上的話題傳播與互動欄目
不少高校遠離市中心,是一個相對封閉區域。海倫司在密集開店的前提下,利用線下活動贊助和線上社媒傳播,借助半封閉地理優勢,最大程度放大營銷效果。
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從學?;顒拥弥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更多玩法,如抖音的骰子游戲,最后,既然酒館就在校內步行可到的距離,為何不去嘗試一下呢?
而且高校較多社團,師兄師姐們習慣帶新一屆同學開展社交活動,在體驗過海倫司的低消費和輕松氛圍后,自然把它列在考慮名單上。這一步,其實就是種子用戶帶來的口碑傳播。
這時,海倫司的營銷系統就開始工作了,根據用戶在酒館內的消費記錄,通過線上手段向其優先推送靈活多樣的精準營銷,并隨后根據用戶線下消費行為實施富有成效的分析和復盤,編織起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立體營銷網絡覆蓋,為在酒館行業實現精準有效的微觀營銷,提出了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一句講曬,精準營銷。
此外,海倫司也在私域精細化運營用戶。
在微信公眾號上,海倫司引導用戶加入粉絲群,并在群內定期發布“買一送一”等福利活動,推送每日歌單,吸引顧客二次消費,鞏固客群。用戶也可以自行“勾搭”其他用戶,組隊去小酒館。

按照現有門店數量,可以推出,海倫司現在管理著528個企業微信群。
線上留存,線下消費,形成一個閉環。
當學生習慣把海倫司作為主要社交場所,對它產生情感認同,加上老帶新的傳統,那么,復購率就上去了。
例如,2016年初海倫司武漢東湖店因租約到期閉店,一個武漢的新聞系大學生自發拍攝了一個紀錄片,來記錄營業的最后一天,因為這里承載了他和朋友們的青春回憶。
我完整看完那個紀錄片,片中已走上社會的前大學生紛紛表達對海倫司,對大學生活的懷念。這里面的重點是,他們愿意選擇海倫司而不是其他場所,這很重要。
這種選擇背后,氛圍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低價固然是選擇前提,只是,大學生們提著酒在操場、去天臺也未嘗不可(還是免費場所),為什么非要選擇海倫司?
服務非常相關。
② 店內服務
酒館內不設桌球、飛鏢、駐唱、DJ和蹦迪等服務, 只有搖骰子和打撲克。當然,還有年輕男女永恒的娛樂方式:真心話大冒險游戲。
設計目的當然有精簡成本,但還有最重要一點:讓客人專注于社交。
海倫司的市場團隊曾對創始人徐炳忠提議,在酒館內增加看球賽的環節,后者否了,并給出想法:希望海倫司是任何人都可以走進來的酒吧,增加球賽觀看環節固然能精準吸引球迷,可是也在拒絕非球迷的顧客。
對比國內傳統酒吧,因設有開桌費和最低消費,吸引而來的多是富二代,而且很容易陷入高消費比拼,這其實也在拒絕那部分純粹想喝酒的人。
海倫司這種服務設置,就是為了讓人能毫無負擔地走進來,并且讓顧客感受到真正放松。
而且,店員奉行“不打擾”服務原則,不會給客人推酒水,給等位的客人贈送免費飲品,也允許客人自帶食物或者點外賣進店。
對比國內酒館的高消費,海倫司這種低門檻的友好型服務,非常拉好感。
曾有媒體言及,海倫司核心客戶群并不是有良好品味和飲酒高需求的消費者,而是對價格敏感的年輕人;競爭力也不在于酒品,而在于為用戶提供了自由放松、毫無門檻的普世性社交空間。
從服務看,海倫司確實是走在了這個方向上。
強大的數據驅動
從2012年確定了目標客群以來,海倫司一直以低價酒和輕松氛圍吸引著年輕人,但這還不足助力它邁向國內酒館行業頭把交椅,真正的驅動來源是數字化。
從招股書看到,海倫司的開店速度在2018年突飛猛進,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12月31日及2021年3月31日,海倫司的酒館網絡中的酒館總數分別為162家、252家、351家及374家,并進一步增加至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的528家。

圖源:海倫司招股書
每隔兩年翻一番的擴張速度,讓市場大部分酒館望塵莫及,畢竟,這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按2020年收入規模計算,中國酒館業內前五品牌僅占領了2.2%的市場份額,海倫司排名第一,也僅占據1.1%的市場份額。
中國極少連鎖酒館,大多數是獨立酒館,分店開到3間已經是天花板。這其中是有原因的,傳統酒吧都是重資產運營模式:DJ、調酒師、燈光師、駐唱歌手、高端裝修一應俱全,高級感拉滿,成本也上去了,普通酒吧開店前成本都在一百萬以上。講究一點,還能上到千萬,如蘇荷酒吧。
朋友們,飛機太重,是無法起飛的。
重資產運營模式下,復制門店成本太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這也是國內少有酒館能上市的原因。
相比之下,海倫司不聲不響在全國開了528間直營門店,超出業內第二名400多間,能擴張到這程度肯定有其管理方法論。
經了解,我們發現,海倫司的用數字化管理重構了快速擴張的可能性。
小酒館運用數字化管理,把門店、人力、娛樂服務等成本壓縮到極致,實現了門店高度標準化、輕量化運營。
先從團隊說起,海倫司的高管團隊有深厚的IT背景,負責數字化建設的張波曾在阿里巴巴擔任前端開發工程師,趙俊曾于華中科技大學任教,雷星曾任平安科技有限公司軟件開發工程師。
強將精兵,落子如有神,我們再看海倫司如何在門店布局數字化:
公司自主研發的Future BI系統能夠實時了解門店銷售、客流、人員,同時連接ERP、CRM兩個系統和中央音樂系統,把門店的酒水存量、音樂和服務都納入數字化系統之內。
在運營管理中,這個系統能夠提供實時高效的數據分析決策,支持海倫司在全國范圍內的酒館采取統一的考核、監督、食品安全控制、供應鏈管理、和定價。通過這些統一的管理方式,確保酒館以一體化、標準化的方式,實現可持續增長。
① 統一音樂
海倫司全國528間店的音樂僅由5人控制,因為他們覺得:夠了。
通過中央音樂管理系統統一曲庫,與所有門店連接。系統管理人員為不同音樂標注情緒標簽,各酒館店員可以根據營業時段,節假日和客流量等情況選擇標簽,播放適宜的曲目來調動氛圍。
這就不需要DJ,也不需要駐場歌手。
② 業務線上化
Future BI系統連接了為酒館業務量身定制的ERP系統,可以根據酒館產品銷售情況,實時庫存等信息自動生成訂單數據,提醒酒館經理進行補貨。經理提交訂單后,訂單就到了采購部,比起人工計算銷售量以及估算補貨量,訂貨效率大大提高。
培養一名資深的酒吧經理,能定時計算銷售情況和預估補貨量,其實并不難。只是對連鎖酒館來說,與其每開一家新店就聘請新的經理,倒不如把這部分工作交給系統計算,擴張過程中的邊際成本幾乎可忽略不計。
除此之外,系統還能實現排隊取號、點單備餐、財務人事等全業務流程的線上化和數字化,總部運營中心可以實時獲取全國528家酒館任意時刻的營收實況、sku、銷售、成本結構等數據,有效提升了酒館管理的效率。
③ 大數據選址
海倫司的選址標準,也很出人意料:好地段,差位置。
在優質商圈的非核心點位布局,好地段保證了顧客數量的下限,差位置則能節省成本。
例如,開在宇宙中心北京五道口(清華大學)附近,最好的地段年租金200萬,但再走500米,開到犄角旮旯,只需要20萬,一種高性價比的操作。
此外,海倫司始終圍繞著核心客群——年輕人開店,如上海開設的29家酒館,就有25家開在大學周邊。
基于Future BI系統大數據,海倫司結合已有酒館累計下單用戶數和輪候情況等數據,可以確認在酒館周邊開設新店的可能性。
這種方式能更準確地提升酒館在商圈的熱度,增強集聚效應,例如開在長沙五一廣場,即解放西路商圈(半徑3公里內)內就有10家酒館。

長沙解放西路商圈
至于裝修,也遵從高度標準化的原則,統一使用具有東南亞藝術元素和少數民族風格的裝潢,你去每間海倫司,風格不會差很多。
可以說,海倫司是把整個門店運營都標準化了,從酒館選址、裝修、物流采購到音樂播放等運營環節,把所有非必要的配置都精簡下來。
這種前提下,再壓縮成本的動作是什么?
④ 人力節流
聘請外包員工——所有企業心照不宣的節流策略。
從招股書可知,海倫司的員工包括正式工和外包員工。2021年8月,海倫司外包員工達到5525名,占比高達75%。
現在再來看單店模型,每間店面積大約是300-500平方米,可容納36-50桌和200個顧客,配備10個店員管理。在高效的分析和管理平臺協作下,酒館不需要配備廚師、DJ、調酒師、駐場歌手,也沒有復雜SKU帶來的供應鏈壓力。
當門店模型實現高度標準化,簡約化后,拓店復制成本并不高。據招股書,公司新店從選址到開業僅需約2-3個月。
而從門店盈虧平衡期來看,2018年以來公司旗下直營酒館盈虧平衡期持續縮短,2018-2020年分別為6、5、3個月,單店爬坡期逐年縮短。
可以說,是直營模式讓海倫司掌握了所有門店控制權,能夠把Future BI 系統接入每間門店,實現數字化管理,極簡化運營,降低開店難度,最終目的是實現壓縮成本極致化。
當一家企業在內部管理上把成本壓到了最低,那么,在面向客戶的產品上做到極致性價比,這不是什么有難度的事情。
靠著以數據驅動的直營模式,海倫司在18年后飛速擴張,2018年門店數為162家,到2020年已達到351家,已實現翻番增長,年化增速達47%;營業收入由2018年的1.15億元飆升至8.18億元,年化增速達167%。
結語
招股書顯示,海倫司的核心消費群體在20至35歲之間。
我覺得倒是可以更精確一點:18-25歲。
18-22歲,剛過了法定成年年齡的大學生,手中有父母給的零花錢,也想探索成年世界的五光十色;23-25歲,初初步入社會的職場新人,拿著跟年齡和能力匹配的工資,也想在燈紅酒綠中得到壓力釋放,于是,校內步行可及和熱門商圈周邊的海倫司幾乎是不二選擇。
當然,媒體說它的模式不可持續,噢,用我們營銷的話說,不能圍繞用戶整個生命周期服務,因為年輕人總會長大。
可是如果海倫司只做年輕人生意呢?一代人終將老去,總有人正年輕,不是嗎?
當年輕人長大后,去了更高級的酒吧,享受過樂隊現場的震撼,光怪陸離的舞池,也許再也看不上裝修簡單,無甚娛樂的海倫司。
但是——
沒有人永遠18歲,海倫司的低價策略不會總是吸引到所有群體,但永遠有人18歲,年輕人的社交需求一直都在。正如拼多多的客群,沒有人愿意永遠停留在降級消費里,但永遠有人需要性價比高的物品。只要這一塊需求在,那么海倫司就總會有來有往。
在海倫司之前,也許有酒吧想過只把年輕人作為目標客群,但他們沒有想到可以通過數字化這么大規模地做年輕人生意。
回過頭來我們復盤一下,在以用戶為核心的今天,海倫司小酒館在確定年輕人為目標客群后,首先研究了他們的需求,然后提供他們喜歡的產品和場景,繼而通過社交渠道和線下活動進行互動式傳播。這種做法,不經意間已經飽含了數據驅動型企業的特征。
按照彎弓的五力模型(用戶力、產品力、渠道力、內容力、數據力),從內容力的角度,低價高品質的產品和圈層內口碑傳播就是最好的營銷方式;而從數據力的角度,海倫司簡直是典范,自研的Future BI系統實現了酒館行業的門店模型創新,擺脫了傳統酒吧的重資產運營模式,極簡化運營提升了拓店復制能力,因此才能在高度分散的酒館市場做到業內第一,并成功上市。
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都要重構,都需要數字化管理。注重數據驅動,結合行業和自身企業特點,打造獨特的數據化管理系統,不僅能讓業務上一個階梯,也是今天企業的基本生存法則。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