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第二杯半價”背后的人性秘密……

為什么甜品的廣告總是“第二件半價”??
在麥當勞、 肯德基等甜品站都能夠看到這樣醒目的廣告,誘人的甜筒加上突出的文案:
你恨不得馬上買一個。
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發現,如果只買一個就沒辦法享受“第二杯半價”的優惠,倒不如勸身邊的朋友,兩人一起買2個,既享受了優惠,也讓友情更進一步,一舉兩得。
也就是說你原本只想買1個,但為了不錯過“第二件半價“的優惠,拉上朋友一起買了2個,可實際上”第二杯半價“的折扣只有75%!
為什么自己的購物決策會受到商家營銷策略的影響呢?為什么麥當勞沒有直接寫“75折”,而非要繞彎子寫“第二杯半價”呢?
原因在于,大腦的思維方式非常復雜,對于單一事件的解釋和分析,往往需要調動不同區域的力量,從而激活不同系統的思考。
那么,大腦到底有哪些系統呢?
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1本讓運營人從小白走向高階運營人的書籍,以下內容為《思考快與慢》這本書的精髓。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雙系統
回到前面的例子 ,為什么麥當勞“第二件半價”的廣告,在眾多吃貨眼里看起來像“五折促銷”,但實際只有 7.5 折呢?
按照本書中的說法,這是大腦中不同的兩個系統:系統1和系統2分別作用的結果。
大腦系統1運行時多靠直覺,判斷事物更多的是從表象入手,很容易受周邊環境和自己情緒的影響,就是跟著感覺走,不太在乎答案和后果,怎么舒服怎么順手怎么來。
這種人比較感性,可以稱他們為“性情中人”。
系統1典型:淘寶里的“剁手族”。
大腦的系統2運行時則多靠理性,通過思考、對比、總結,重視經驗和數據分析。
習慣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會盲從,注重獨立思考和理性思維,不會輕易相信感覺,更不會輕易相信其他人,只相信理性的結果,可以稱他們是“深度思考者”。
系統2典型:股市中的價值投資者。
知道了這兩種類型的差別,我們在做產品文案的時候,為了吸引不同類型的潛在用戶,就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
比如前一段時間刷屏的新世相賣課事件,對比之前網易和三聯刷屏,新世相在推廣上顯然更勝一籌。其中有 2 個突出的亮點:
1)A 把圖片分享到朋友圈后,B 掃描了 A 的二維碼購買,則 A 可獲 40% 收益;如果 C 再掃 B 分享的二維碼購買,A 還能再獲得 10% 的收益,這種操作極大地激起了轉發、分享的積極性。
2)價格機制與眾不同。一般來說,線上買課成本可控,都是購買人數越多越便宜,但新世相反其道而行,人數越多,價格越貴。
了解新世相的用戶都知道,之前兩次“逃離北上廣”和“丟書大作戰”的刷屏,再加上創始人張偉親自授課,這次的刷屏課吸引力十足。
綜上兩點,再加上“促銷”、”銷量王“、“名人背書”等,是大腦的系統 1 的最關心的,而對于課程質量倒不是很在乎。
但是要調動大腦的系統 2 下單購買的難度很高,用系統 2 做決策的人更加理性、克制,除非能夠從心底打動他們,否則把這部分人很難轉化成用戶。
Nike有一個經典的廣告。繁華路口一個巨大的廣告牌上寫著四個單詞:
相比之下,Nike的LOGO很小,靜靜地待在右下角。
??
這句話可以翻譯成:
我們都曾夢想改變世界,但隨著時間流逝,卻成了被世界改變的那一群人。
繁華的十字路口,抬頭看到這句寫實的廣告詞,感覺微微有點扎心。時光漸行漸遠,也拉開了自己和夢想的距離。
這時候目光滑到右下角 Nike 的 LOGO 上,見過無數次的廣告詞"Just do it"又浮現在腦海,對消逝時間的悔恨和自己的不爭涌上心頭,比廣告牌上白底黑字的對比更加強烈。
不禁心想:昨天已逝,必須要抓住今天,是時候提醒自己醒悟過來,重新邁開腳步去做真正的自己了。
于是在內心便完成了一次自己喚醒,對 Nike 這個品牌的好感度又增加幾分。類似的還有農夫山泉的廣告:
同樣沒有點明水質多好多么天然,而是從側面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搬運工”的角色,告訴用戶我們的工廠不加工水,僅僅是包裝而已。這樣反倒更加突出了水的天然、純凈。
·END·
文章節選自:運營研究社(ID:U_quan)。 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贊立場。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