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回應:假貨是社會問題,讓3歲拼多多承擔不公平
假茅臺、盜版書、7.5元的奶粉、幾十塊的貝因美奶粉、超熊洗衣粉、藍月殼洗衣液、山寨家電……近日多方指責讓拼多多陷入假貨風暴,有觀點稱拼多多上市“讓中國打假倒退二十年”,引發網絡討論。
拼多多在上市時敲鐘帶來的喜悅,僅維持半天,便很快陷入“山寨假貨”的輿論漩渦。受負面消息的影響,拼多多的股價一路下跌。
此前,創維集團發出嚴正聲明,稱近期在拼多多上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品牌權益,表示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停止相關產品的銷售活動。
7月30日晚間,極米無屏電視官方也開始“聲討”拼多多,該公司聲明中稱,“截至本函發出,我司并未自行或授權第三方在購物平臺‘拼多多’上銷售、推廣極米相關產品。”
7月31日,拼多多做出了多次回應。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發布了一封內部信,回復調子放緩,黃崢稱,“即使是惡意的攻擊,也要善意地解讀”。當天下午,拼多多在上海總部召開發布會,聯合創始人達達和黃崢先后出面,就外界的具體質疑進行了回復。黃崢表示,臨期奶粉將放在第一優先位處理,同時明確標準,推動山寨商品產業升級。
對于假貨問題,創始合伙人達達回應稱,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對于創維電視的問題,達達稱,此前拼多多與創維有合作,雙方還表達了長期友好合作的愿望。據他透露,6月17日,創維在拼多多上線官方旗艦店;6月20日,創維電視總監拜訪拼多多,雙方建立工作組; 7月26日,創維未做任何溝通突然下架全部商品; 7月28日,創維發布維權聲明。
“拼多多才剛剛上市,難道我們就要進行二選一了嗎?”達達說。對于近期社交媒體上出現“9.9元拖鞋”,“刮胡刀成陀螺儀”等圖片和GIF圖片,他表示這些東西從來沒在拼多多平臺出現過,希望對于這些無腦的惡搞可以停止,“拼多多才三歲,這對拼多多不公平”。
不過,有微博大V如此表示:
還有,這幾天,一張“拼多多平臺上7.5元售賣原價888元的貝因美紅愛+奶粉”的圖片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在這張圖片的基礎上,不少媒體發布了質疑電商行業出售假奶粉、過期奶粉的相關報道,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在不少消費者、媒體看來,7.5元的奶粉價格低得令人咋舌甚至不安。
對于”7.5元奶粉“的質疑,達達解釋稱,這是為了用來引流去火的菊花晶。不過,這一營銷方式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誤導了用戶的判斷,拼多多曾因此遭遇數起投訴。
達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7.5元的標價實為商家引流時使用的菊花晶的標價,并非奶粉的標價,奶粉的標價是19.9元,與淘寶網同類型產品價格一致。“這種惡意營銷肯定是我們不允許的,未來也會加大審查和打擊。”
至于創維電視,對于拼多多的回應,7月31日晚,創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劉棠枝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公司一直主張品牌至上和尊重知識產權,強調“創維商標受法律法規保護”。
王志國對記者確認,此前創維的確與拼多多有合作,“營銷會找各種流量通道,對于假貨我們以前是零容忍,直接起訴。拼多多因為有合作所以我們把自己產品下架、發聲明,這個是合情合理的。”王志國稱。
8月1日消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監司高度重視媒體反映的拼多多平臺上銷售侵權假冒商品等問題,已經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約談平臺經營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關地方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對媒體反映的以及消費者、商標權利人投訴舉報的拼多多平臺上銷售山寨產品、傍名牌等問題,認真開展調查檢查,不管是第三方平臺還是平臺內經營者,只要構成違法,都將依法嚴肅處理。
黃崢:拼夕夕是扣帽子,三年內不賣股票
“說實在的,上市那天叫消費者來敲鐘其實過去了也就半天,沒想到輿論風波來得這么猛烈。我想到了,但是沒有想到這么強烈。老實說,我看到拼夕夕這種標題時,我覺得是在扣帽子。”
短短兩天內,因為鋪天蓋地的負面消息,拼多多的百度指數比上市當天還高出四倍。
7月31日傍晚,出現在媒體視線中的拼多多創始人兼董事長黃崢略有疲憊。“這些問題可能遲早會出現,只不過上市讓它提前來了,有點意外而已。”他說,平臺上的假貨、山寨產品,性質不一樣。目前階段,將對各個品類進行分批次處理,而嬰幼兒用品如臨期奶將排在第一位,會率先在行業更新更高的標準,會像“香煙盒提醒風險”一樣,在罐體圖片上強制以醒目方式添加“此為臨期奶粉,請謹慎購買”字樣。
不過,他也坦言,仍然需要在臨期食品中分辨是否存在假貨問題。而對于處理山寨、假貨的處理,他并沒有給出一個時間點。“只能像釘釘子一樣,一步一步來,沒辦法做到一步到位。”
問:對于平臺上存在的假貨現象,目前拼多多是怎么來設定處罰機制的?未來會采取哪些措施?
黃崢:拼多多上的假貨肯定比媒體報道的少。因為客單價擺在那里,40塊錢的東西造假也是有成本的。當然,我不是為了和其他平臺比。平臺的細化和細節很重要,尤其是在搜索的入口上,我們優化的還不夠多,什么樣的關鍵詞該刪掉,什么樣的詞匯該屏蔽,這個我們以前做的很不夠。
問:在電子產品領域,山寨的現象十分明顯,這些天也有小米、創維等大品牌都在進行維權行動,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黃崢:山寨的現象比假貨嚴重,平臺必須要有價值觀。我不應該鼓勵你去蹭流量,因為這個好處不在平臺,也不在消費者,只有山寨產品蹭流量的人得到了便宜,消費者也是被欺騙了。我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坦白來說,這個現象的出現,我們肯定做得不夠好,一定要去想辦法。只不過,不同品類需要區分對待,比如電瓶車這種(產品)爆炸概率大于電視機,肯定要重點治理,手機爆炸概率大也是要處理的。治理山寨,要分進度,有可能對人身產生安全隱患的要先治理,比如去做一些關健詞屏蔽。當然,眼下最先要治理的是嬰幼兒奶粉食品。
問:對于外界評論稱黃崢是“精英在賺四五線城市的人的錢”,你怎么看?上市是否也是投資人和商業的驅使?
黃崢:我的確從小都是好學生,一直都是。可是,我認為聰明的人很多,只是我從事了商業并沒有去做量子物理的研究。上市肯定不是為了收割股民的韭菜,現在我們所有人的股份都鎖定了三年,三年內肯定不能賣股票,這期間把事情做好。沒有哪一家公司像我們這樣規定的,美國法律鎖定期是半年。我的目的是讓大家心思單純一點,內心修煉還不夠的話,自己給自己一個約束。
問:拼多多的流量來源有多少比例依賴騰訊?與騰訊的合作是什么模式?
黃崢:一直以來,互聯網最大的流量來源都是搜索。但是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是靠搜索的方式,我們始終關注的場景都是人,一個人把拼多多推薦給另一個人。我們不是一個所謂的流量分發模式的平臺,不能把活生生的人看成流量。在拼多多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沒花很多錢,大部分是H5引流。隨著上市,我們和騰訊的相互合作依存關系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利益是一致的,騰訊的社交也需要優質的內容。
問:拼多多是否會改變商業模式,比如像阿里巴巴一樣孵化出一個“天貓”?
黃崢:沒錯,與品牌商合作是一個打假的好的方式。但是不能照搬阿里巴巴的模式,還是要依靠創新。可以肯定的是,現在不會做天貓,以后也不做。如果去做天貓的話,“二選一”可能是存在的,能預見競爭,不能照貓畫虎。應該去扎扎實實去解決問題,不能說轉移視線。寧愿今天股價狂波動,我也要去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拼多多是得“小鎮青年” 得天下?
今年4月,有網友用爬蟲的方式統計了拼多多上幾乎所有商品條目的信息,發現銷量過百萬的商品絕大多數均低于25元。
圖片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據報道,拼多多正是用“物美價廉”的大眾商品,收割了阿里和京東未能觸及的低線城市真空地帶。
借助騰訊獲得流量入口的東風,靠“低價拼團”爆發式增長的拼多多,捕獲的便是大批三四線或者來自鄉鎮農村的中年人群。極光大數據顯示,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另有數據顯示,拼多多的用戶中,30-39歲的占到50%,40-49歲的占到31%。
圖片來源 / WalktheChat
小城市及村鎮地區收入相對較低,但“小鎮青年”的消費能力未必會比一二線城市差,一方面因為壓力較小,生活節奏往往較慢,另一方面則是生活成本較低,尤其是住房方面的投入較少,加上理財觀念不足,從而導致低線城市同樣具備很強的消費力。
創新工場汪華曾講過,第三波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以三四線城市、三四十歲以上的用戶,及一線城市年紀更大的用戶為主,這波人口數量有五六億之多。拼多多即吃上了這一波人口紅利。
拼多多展示的現實,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記憶并不陌生,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初期,上個十年電商野蠻生長的年代,那些稀奇古怪的現象都曾反復出現。但如果山寨泛濫的狀況持續,未來拼多多必然會面臨大量訴訟和監管部門的整頓治理。
總之,拼多多上市,各方討論空前激烈。據天風證券總結,論調基本可以分為:
1、白天不懂夜的黑,一二線的你不懂三四五線及農村的潮流前線;
2、拼多多敢賣你敢用/吃嗎?假貨鋪天,偽劣蓋地,誰買誰傻。
天風零售爬了拼多多平臺上截至7月27日的30個交易日中家電品類銷售額排名前100的SKU來看看數據情況,得出的結論是:
圖片來源 / 天風零售
在家電銷售額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個交易日的交易額合計7923萬元,銷售量13.71萬臺;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個,該39個品牌銷售額合計占比57.82%,銷售量占比63.37%。
這些商品是否真的能夠給消費者提供良好的質量,我們本身是有質疑的,且低價的來源究竟是因為山寨了大牌所節省下的營銷費用,還是本身質量低下所致,這是我們需要考量的問題,依靠山寨低價并不意味著能夠讓消費者獲得性價比,利用信息不對稱所賺的錢最終會被抹平。我們期待拼多多能夠真的去深入供應鏈去改變供應鏈,減少環節提升產品性價比,而不是包攬二季度以來各大綜藝節目后繼續呈現上述產品結構。
有私募大佬這么評價拼多多的“消費降級”: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曾經說過:“我們的愿景,就是服務中國最廣大人群的消費升級。” 京東目前的活躍用戶數為3億,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但是仍有四線以及以下城市數億普通群眾是目前的主流電商平臺無法完全覆蓋的。
拼多多其實做的就是一個“渠道下沉”的差異化競爭,把電商渠道鋪設到三四五線城市。——所以在一線城市的用戶眼里,低價的拼多多是消費降級,但是你們平時也基本不用它啊。
而在三四五線城市的目標用戶眼里,拼多多這就是最正統的消費升級,他們的收入隨著經濟發展而上升,但過去被各種“雲碧”、“三青風”、“康帥傅”等品種困擾,終于第一次通過電商平臺接觸了價格相當但是質量更好的商品。
拼多多的假貨里,藏著真實的中國?
拼多多上市之后,各類的文章鋪天蓋地,最近很多文章提到說,拼多多的假貨里,藏著最真實的中國,揭露了一些不能沒有注意到的真相,如:
1、月入5000,你可能就超過了80%的中國人
據了解,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中位數是22408元。
據統計局公布的最新中國統計年鑒,2016年有60%的人年可支配收入低于3.2萬元,有40%的人低于2.1萬元。換句話說,扣掉稅和五險一金后,如果你月均到手收入超過5000元,你就很可能超過了80%的中國人。
2017年全國居民平均年消費支出是1.8萬,換算成月均,這個數字是1526元。而顯然,較不發達的三四線及以下地區,有更為龐大的人口,和更低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數字。
圖片來源 / 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7》
2、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中國人,只有5%
前些日子,美團創始人王興發布了這句話:“全中國有多少人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答案肯定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不到4%。”
他給的數據不是最準確的,但是根據統計,中國有多少人至少是本科學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公開數據計算,截止2017年,這個數字大約是5%左右。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大學本科教育程度的有4563萬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414萬人。另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計算得知,2011年-2016年,全國普通本科畢業生數約1978萬人。加總起來,截止2017年,中國教育程度為本科及以上的人共6955萬,占全國總人口的5%。王興給出的數據并不是非常夸張。
山寨產品誰該擔責?
“山寨產品涉及兩個侵權行為:如果用了該品牌的商標,是侵犯了商標權;如果沒有用商標、或用了其他商標,但是模仿了別人的外觀,獨創的外觀設計有專利權,這個是侵犯了專利權;如果既用設計又用商標,則侵犯商標權和專利權兩項權利。權利人隨時可以進行民事訴訟,構成犯罪的可由檢察機關根據《商標法》提起刑事訴訟。”據xinjinigbao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韓律師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七條中的三款罪責,既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不過,品牌侵權在舉證和法律執行過程中面臨困難。“一些新技術、新的傳播手段使用后,法律和法規沒有及時跟進調整,再加上商標和設計的全面取證比較困難,導致了一些案件的偵辦受阻,也讓一些人有了僥幸心理。”全國政協委員、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在此前接受新京報采訪時,指出了網售山寨品牌案件的偵辦難點。
市場上爭論的焦點在于電商平臺是否應負有連帶責任。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實施之后,電商平臺的責任只在“通知刪除”層面,只要電商平臺及時有效地執行,平臺方的責任和義務就相當于已經履行。
《侵權責任法》三十六條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寺庫鑒定認證中心總監韓超認為,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期,確實存在一些中低收入群體想擁有高端商品的外觀,限于個人經濟或者其他的壓力暫時無法購買正品。有這種需求的存在,造假的源頭就不會斷。不過,這也為國產自主設計品牌提供了孕育土壤。強勢地位的平臺方應承擔起引導行業向尊重知識產權的方向發展的責任。
·END·
來源:今日頭條
特別聲明:本文為平臺服務號上傳,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有贊頭條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