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臟亂差”標簽,衛龍如何打造品類典范?
5月12日,衛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開啟上市之旅。
時間往回推4天,5月8日,衛龍完成創立20余年至今的第一輪外部融資,也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輪融資。這輪融資,衛龍拿到了35.6億,估值一舉破700億。騰訊投資、云鋒基金、紅杉資本、天壹資本、厚生資本、海松資本等機構聯合入股。
時間再往回推幾個月,1月13日,蜜雪冰城完成了其上市前的首輪外部融資,龍珠資本、高瓴資本聯合領投,各投10億元,將蜜雪冰城的估值推向200億。隨后,蜜雪冰城宣布計劃在A股上市。
回頭看國內的消費市場,類似的事情正在頻頻發生。
眼下,一批崛起于渠道過去從不融資的經典品牌開啟了資本之旅。一出手便是巨額融資,超高估值。他們中如農夫山泉,一上市便掀起資本神話,將創始人推上中國首富的寶座。資本盛宴背后,是時間的獎勵。衛龍、蜜雪冰城、農夫山泉等經典品牌,都是穿越周期的典范。
。
在一輪輪的周期巨變中,他們完全憑借自身的力量走到了今天。他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有哪些東西值得今天的新消費品牌學習和借鑒?
借著衛龍的上市,我們今天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為什么是衛龍?因為倪叔以為,衛龍是開創新品類,將品牌變成品類代表的典范。這正是當下新消費品牌最愛講的故事。回顧衛龍的發展,對當下的新消費品牌來說,有一定的借鑒和學習的意義。所以我們今天聊衛龍。從哪里開始?就從衛龍創立之后的一次烏龍事件說起。
大烏龍,大決心,踏上心智征服之旅
時間是2012年。
那一年,衛龍請來楊冪代言衛龍親嘴燒系列,結果被楊冪的粉絲給舉報了,粉絲認為代言是假的,衛龍“擅自使用楊冪的肖像權”。粉絲舉報背后,是大眾對辣條行業的誤會。在大眾眼中,辣條是個低端產品。為扭轉大眾對辣條行業的偏見,衛龍踏上心智征服之旅。
踏上心智征服之旅前,衛龍決定先升級硬件,打造無菌生產車間。事實上,衛龍的車間改造早在2004年就已經開始。那一年,衛龍在漯河鐵東開發區成立“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成為首家成立公司并進駐工業園的辣條企業。隨后,衛龍斥資數百萬從歐洲買回一條自動化生產線。
在辣條市場中,衛龍一直是個異類。
2001年,劉衛平開始創業。彼時的辣條市場都是家庭小作坊,對從業者來說,辣條就是門糊口的生意,和今天滿大街的糖葫蘆、麻花和切糕差不多。劉衛平不這么想,他想把辣條做大,成就一番事業,于是2003年注冊了“衛龍”商標,次年購入歐洲生產,謀求規模化。
衛龍所謀者遠,所以在創業之初,就在著手建立產品技術標準體系、質量管理控制體系,甚至設立了專門的質量管理機構,并聘請了一批擁有專業團隊的質檢機構。把品牌做成品類代表,這是關鍵一步。
后來的事情證明,衛龍這一步走對了。
2005年,央視曝光辣條黑作坊,行業遭遇寒冬,大批廠商倒閉。提前做好準備的衛龍成為幸存者,逆勢擴張,接手同行倒閉后空出的市場。衛龍高歌猛進的同時,辣條行業也打上了“臟亂差”的標簽。楊冪烏龍事件讓劉衛平明白,事情遠比他想像中嚴重。
從發展的角度看,辣條行業如果不能給自己正名,撕掉“臟亂差”和低端的標簽,就會極大的限制品類市場的發展空間。從這一角度看,衛龍踏上心智征服之旅,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沒有楊冪代言的烏龍,衛龍也會開始做,早與晚的區別。這是遠謀者必須要承擔的重任。
名為營銷,實為公關,戰斗開始
2014年是衛龍的蛻變之年,也是在這一年,衛龍展現出了極強的營銷天賦。一支《衛龍大電影之逃學衛龍》引來四方喝彩。影片用黑幫電影的交易開場,新緊張的氣氛拉到極致,然而交易的物品卻是一包辣條。
反差對比令人捧腹。
最終推動衛龍形象逆轉的是對蘋果的碰瓷。2016年,衛龍象素級模仿蘋果,推出蘋果風格的極簡文案、極簡包裝,甚至還開起了蘋果風格的線下門店。衛龍碰瓷蘋果,引發了巨大的化學反應,全網刷屏引來各方討化的同時,成就了新媒體崛起后的經典營銷。
這就有兩點值得一說。第一,衛龍的營銷,本質上是公關;第二,新媒體的崛起在為了衛龍的東風。這兩點要放在一起才能說清楚。
先說公關,即公共關系。
企業公關,說通俗點就是搞好企業與大眾及消費者的關系,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也就是所謂的人格化、IP化。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沒有發聲的渠道,企業也沒有與大眾對話的渠道,這一切都需要依賴媒體來完成,所以那時候企業公關的核心是搞好媒體關系。
新媒體時代,社交網絡崛起,企業有了直接與消費者對話的機會,營銷的公關色彩于是漸濃。對衛龍來說,尤其如此。通過一系列刷屏級的營銷,衛龍完成了一次卓越的公關,成功扭轉了大眾對辣條的印象,將衛龍變成了辣條的品類代表。從此,衛龍變成了辣條的第一聯想。
衛龍通過做病毒視頻、合作網紅張全蛋直播衛龍生產車間以及碰瓷蘋果等方式,成為正名了自己,也正名了辣條行業。
隨著衛龍一系列營銷的展開,大眾恍然大悟,原來辣條行業早已進行規范化、標準化、自動化甚至智能化生產時代,臟亂差已是過去時。
舊供給、新表達,用規模創造新品類
最近幾年,各行各業都在談論新供給,但在衛龍身上,我們分明可以看到舊供給的機會。辣條這個品類背后的需求并沒有變,甚至衛龍的產品本身也沒有大變,只有改良和升級,衛龍的親嘴豆干、親嘴燒、牛肉棒等產品也都是如此。但是,就這,衛龍也搞出了700億的估值。
在衛龍這里,只有兩個變化;一是表達方式的變化,即新媒介環境下的新表達;二是生產方式的變化,即越來越規范化、智能化。
其它一切都沒有變化。
埋下頭去看當下的新消費,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消費品牌在做的也是舊供給。鐘薛高做的雪糕、鐘薛高旗下理象國做的水餃、花西子做的彩妝、橘朵女孩做的眼影等。在舊供給的基礎上,他們因勢利導,借助新的媒介環境、場景創新進行了一系列體系化創新。
重新定義已有品類,進化橫向拉開向相鄰品類拓展,做重度垂直。以衛龍為例,在辣條的規模化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辣味休閑零食,比如剛才我們提到的親嘴豆干、親嘴燒、牛肉棒等。
另外,衛龍的辣味休閑零食和奶茶、咖啡、鴨脖、臭豆腐一樣,都屬于重度成癮性消費品,是高頻次產品,這或許正是資本看重的。
回頭縱觀國內休閑零食市場,目前尚找不出第二個類似衛龍的辣味休閑零食品牌——周黑鴨等鴨類品牌雖然也是辣味,但主要以鴨為主,從口感和即食性上來說,和衛龍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由此推之,衛龍不僅是創新了一個新品類,其實還創造了一個全新賽道,且尚無對手。
類似的品牌其實越來越多,做音箱的貓王算一個,想要承包年輕人冰箱的鐘薛高算一個,做國風美妝的花西子算一個,做奶茶+西點的奈雪的茶也算一個。其它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法了。
所以,以衛龍為起點,橫向去看新消費,我們可以看到,舊供給里其實也是有機會創造新賽道的。所以各位,我們不妨回頭看一看。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