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批發商到逆襲成為年銷5500萬的本地日化龍頭,他如何做到?
2020年,疫情之下,整個快消行業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尤其是日化品類,作為一個消費周期較長的品類,在疫情期間,更是難過。
消費趨于線上化,對于經營傳統線下渠道的日化經銷商來說,市場份額被一步步壓縮。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有不少的優秀的日化經銷商,通過一些新思維、新方法,在保住市場不被蠶食的同時,找到生意的增量。
位于浙江舟山的宏陽商貿,就是一個善于在逆境中尋找增量的日化經銷商。在人口僅百萬的四線城市舟山,代理恒安、潔云、白貓、妙潔、歐萊雅、妮維雅等30多個日化品牌,做到年銷5500萬,成為當地日化龍頭。
前段時間,新經銷專訪了宏陽商貿總經理王賽國先生,從小批發到商貿公司,一波三折,他是如何一步走來,找到方向,精準定位,做大做強的。
300萬收不回的爛賬,
差點成為壓死“駱駝”的稻草
宏陽商貿成立于2003年底,在此之前,王賽國一直就職于當地的供銷社,算是舟山市本地最早的一家超市。95年畢業,8年時間,從倉庫保管員做起,做過業務員、店長、采購經理,一直到離職前的批發總監。
離職之后,拿著家里的10萬元,就開始走上獨自創業的道路。說是創業,實際上就是一個小批發商,和兩個親友一起,也不敢買車,就靠著一輛三輪車,就開始干。
起初做的生意與日化沒有任何關系,做的是統一面條的批發商,每天拉幾箱面條去鄉鎮市場,一家一家鋪貨,3毛、5毛的利潤,做的很痛苦。
初次接觸日化是2004年,宏陽商貿代理了第一款日化產品田七牙膏。一年后,王賽國開拓了第一家超市,叫華僑友誼商店,田七牙膏作為第一款日化產品進場。
從這時候開始,宏陽商貿開始步入商貿生意的正軌,逐漸明朗公司的方向,做日化品類。宏陽商貿開始陸續接了更多日化品牌,恒安、潔云、金佰利、歐萊雅等等。到2015年的時候,宏陽商貿的年銷售額近7000萬。
但好景不長,15年過后,宏陽商貿遇到危機,之前合作的LKA賣場、天天惠、臺客隆、新茂等,在舟山接連閉店,銷售額大幅下滑。2015年到2019年,每年銷售額下滑幾百萬,到2019年,年銷售額只有4500萬左右。
不僅如此,因為這些KA 賣場基本都有賬期,門店倒閉,導致5年時間,公司出現近300萬的壞賬收不回來。資金的問題,加上銷售額大幅下滑,導致公司的經營出現瓶頸。
為此,王賽國主動出去學習,借鑒一些優秀商貿公司的策略方法,通過對自身問題的剖析,對市場策略重新調整。一是精準定位,渠道精耕;二是品牌管理,營銷策劃。
精準定位,渠道精耕
過去宏陽商貿雖然一直在做日化,但是沒有核心的細分品類,紙巾、護膚品、百貨等等,什么都做,但什么都不專業。
在面臨銷售下滑嚴重的情況下,王賽國做的第一個調整就是公司定位。將公司的定位精準化:做強紙巾,做大日化。
以公司當前的優勢品類紙巾為突破口,做專業的紙巾供應商。同時,用紙巾在市場站穩腳跟,逐步擴展其他的日化品類。
精準定位帶來的效果也是明顯的,短短一年時間,宏陽商貿在紙巾這一細分品類上,銷售額超過舟山排名第二的五六倍。
明確定位之后,如何完成定位,王賽國告訴新經銷,核心是渠道精耕。
日化品類盡管是剛需產品,但是產品的使用周期很長,比如一盒牙膏、一提紙巾都可以用一個月以上,產品的消費周期很長,很多小店不做日化產品。
尤其站在經銷商層面,需要快速出貨,所以做渠道精耕的經銷商很少,很多日化經銷商都是做二批的生意,市場上沖貨、亂貨屢見不鮮。
甚至有些廠家大區經理為了完成業績,要求宏陽商貿把貨沖到其他區域,完成他的銷量任務。但王賽國堅決不這么做,在他看來,沖貨只是短期的生意,要想長足的的發展,一定維持市場的穩定。所以宏陽商貿一直以來堅持做一件事,做渠道精耕。
1. 單品類,多品牌,控終端
在日化的單一細分品類,大多數經銷商都是做專營專銷,比如洗衣粉只做雕牌,或者立白,因為多數日化品牌是不允許做同品類競品的。但宏陽商貿的做法恰恰相反,在紙巾品類,以多品牌,價格帶覆蓋,打開終端。
以價格帶作為區分,一線品牌恒安為主體,定位高端;二線知名品牌為輔,定位中端;三線本土品牌做利潤,定位低端。
道理很簡單,通過三種價格帶的區分,全方位的覆蓋消費群體,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在做大銷量的同時,還能保證利潤。
區分價格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避免廠家之間的沖突,同一細分品類下,廠家肯定不愿意你代理競品。比如恒安的競爭對手,是清風和維達,價位也相似,所以宏陽商貿在同價格帶上,只做恒安。
同時,這種單品類多品牌的策略,也為宏陽商貿打開終端打下基礎。比如在現代渠道,過去單一品牌,哪怕投放資源,SKU數量有限,超市月銷只有1萬左右。但現在,通過買下貨架、地堆等資源,數個品牌同時進場,做一站式的供貨,銷售額往往會翻倍,達到2、3萬。

在中型超市,超市經營者的需求是在某一品類的專業供應商,而宏陽商貿在紙巾的深耕恰好匹配。所以在這種類型的超市,宏陽商貿能夠以包場的形式進場,搶占終端資源。
在小店端,對日化的需求較小,算是尾部產品,這也是多數日化經銷商不做小店的原因。小店對日化的需求不是品牌力,而是性價比,宏陽商貿的低端產品正好滿足小店的需求,能夠進一步擴大銷售網絡。
2. 點對點,直接配送
日化品類主要的客戶還是中大型超市,而這類客戶的組織架構中,是有采購部和倉庫的。正常的流程是,超市的采購部匯總訂單給經銷商,經銷商把貨送到超市采購的總倉,由總倉把貨分配到各門店。
在這個環節中,經銷商只需要把貨送到倉就可以,其他的由超市負責。但宏陽商貿一直堅持直配超市,直接從宏陽的倉庫將貨分發到各門店。
這樣做其實大大增加了宏陽的物流成本,比如原來這家連鎖系統是10家超市,需要十幾箱貨,直接把貨送到他們總倉,配發工作超市自己負責,但現在宏陽商貿直接配送到店,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分揀、人員等各種成本。

但王賽國說,直配雖然增加了成本,但也帶來了很多隱性增收,第一,服務好了,增加了與這些大客戶的粘性,客戶不會因為短期的利益放棄合作;第二,直接配送,能夠近距離觸達門店,對于門店的銷售需求,能直觀看到,能以此挖掘到不少增量。
營銷策劃的能力,經銷商也必須有
除了做好渠道精耕之外,宏陽商貿做的另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做好品牌管理,培養專業的營銷策劃能力。
王賽國告訴新經銷,經銷商服務的客戶有兩個,一個是上游的廠家,一個是終端門店,如何連接其兩個客戶的橋梁,是經銷商核心能力的體現。
為此,宏陽商貿設立了品牌運營部,并且與廠家實行1+1模式,宏陽商貿的品牌部負責檔期活動的營銷策劃,廠家負責派業務員落地執行。
品牌運營部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經銷商和品牌商的聯合生意計劃,包括合同的確認,全年目標的確定,年度生意總結,以及終端活動的策劃、商品的動銷、分銷等等。
一個品牌,經營的區域是全國,哪怕大區經理,負責的區域也非常大,不可能在對經銷商做到面面俱到。所以經銷商要有提前洞察品牌商需求的能力,在廠家要求之前,主動安排檔期,去做促銷活動。

比如,日化行業有三個比較大的促銷節點,三八節、洗護節、雙十一,在這些活動節點前一個月,就要提前和各個廠家溝通,確定主題,做好活動安排,配多少貨,超市地堆陳列標準,需要的物料資源等,要提前做好一套完整的方案。
活動結束以后,品牌部還要對活動做一個完整的復盤,用了多少資源,達成了什么樣的效果,有哪些不足等。
正如王賽國所說,廠家和經銷商,是魚水關系,同樣也是博弈關系。如果經銷商最后只是一個資金墊付商,配送商,最后會慢慢被廠家淘汰。經銷商要活下去,必須自己要有營銷能力。
通過渠道精耕和品牌管理這兩個關鍵性的決策,宏陽商貿將動蕩的生意穩定了下來,連續下滑五年的生意,卻在最難的2020年,實現了逆勢增長,從4500萬,重新做到5500萬,并且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寫到最后:
過去,經銷商對行業的變化速度可能不敏感,但通過這次疫情,可以發現,行業的變化太快了,社區團購、O2O到家等等,都在顛覆零售行業。
“時代拋棄你,都不會跟你打招呼。”經銷商也是如此。王賽國告訴新經銷,未來的經銷商一定是搶資源的時代,大魚吃小魚是趨勢,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最后的結果難逃被吃掉。
而渠道精耕和品牌運營,就是宏陽商貿的核心競爭力。關于未來的發展,宏陽商貿將會圍繞這兩個核心能力,深挖渠道,在舟山地區,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以日化為基礎,擴展休食品類,做小店日化和休食的一站式供應商。
在新經銷看來,無論是渠道商,還是運營商,都是經銷商未來發展的方向。但要做好這兩點,根源上是離不開終端市場的精耕,這也是品牌商一直以來重視經銷商的關鍵。
特別申明:本文為服務號上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有贊學習中心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odas@foxmail.com。


推薦經營方案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獲取


-
1000+最佳實踐
-
500+行業社群
-
50+行業專家問診
-
全國30+場增長大會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